[摘要]:為了進一步對人們的生活環境進行改善,為了我們的后代能夠看到青山綠水,以生態農業景觀為背景構建全新的鄉村環境刻不容緩。因此,本文以生態農業景觀背景下的鄉村建設簡析,作為重要研究對象,希望通過本次研究,更有效的促進鄉村環境的發展和改進。
[關鍵詞]:生態農業 ; 景觀背景 ; 鄉村建設
1、生態農業景觀的主要原理
在生態農業景觀原理的研究過程當中,整體論以及系統理論則是整個生態學研究的重要內容,也是在探索研究對象、內容以及目標的過程當中必不可少的兩大重要理論基礎。整體論思想能夠進一步說明地表因素能夠看做是有不同的等級系列的整體所組合而成的。每一個整體都是在內部事物的互相作用之下從而形成的一些相對穩定的集合體。通過內部自身的自我調節從而促使系統處于動態的平衡過程當中,而這又被我們稱之為內穩態。對于要想更清楚的知道內穩態所表現出來的機制特點,我們則需要進一步對區域內地表當中所存在的因素進行研究,并分析其中的聯系方式以及相關的原理。從而反映出區域內部當中生態農業景觀當中生物活動的主要平衡點。運用通俗的語言進行講述,景觀生態學所研究的就是整個地表因素所劃分出來的每個系統內部、系統與系統之間相互關系,在他們之間進而調節出一個平衡的機制特點,進而形成生態農業景觀所表現出來的主要原理。
2、鄉村規劃與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2.1鄉村當中的環境治理不夠合理
目前來看,我國鄉村環境問題治理仍舊處在一個起步的階段,農民對于生態環境破壞所產生的后果認識不清,農村當中的行政管理層面對于環境治理的積極性不夠高,政府治理的方案以及相關措施所具有的針對性較差,而且僅僅只是做一些表面的工作。鄉村當中的“臟、亂、差”成為了一個鄉村最為典型的特征。
2.2鄉村生態制度建設相對不夠完善
由于鄉村其自身的資源以及生態意識都相對比較淡薄,鄉村生態法制化也不夠完善,許多政策對不具備支持魅力新村建設所需的政策上的支持。例如,村莊環境表現出來的臟亂差、白色污染嚴重、垃圾不能夠及時的清理、缺少垃圾回收設施,對鄉村的生態環境產生了很大的威脅,為了能夠更有效的對這一問題予以解決的話,需要建立起鄉村垃圾回收以及相關處理制度進而予以規范和保證。除此之外,伴隨著大規模的養殖業發展,由此產生的大量畜禽糞便進入河流,逐漸成為了鄉村固體廢氣污染以及造成水體污染的重要原因,同時也對鄉村規劃造成了非常惡劣的影響。
3、生態農業景觀背景下的鄉村建設的基本原則以及策略
3.1生態農業景觀背景下鄉村建設的基本原則
a)堅持合理、科學的規劃:鄉村建設以及規劃過程當中需要科學、合理、協調好經濟社會以及農業發展、旅游發展、文化發展之間的關系,運用科學的觀念有效的對其中的主次關系、先后順序進行進行指導,在規劃的過程當中不僅僅要開發,同時還需要對其進行保護。
b)堅持一人為本:在鄉村建設規劃的前期當中,一定要進行有效的調研,不僅僅要調研村莊發展的情況,同時還需要聽取村民的意見,讓廣大群眾真正參與到鄉村的建設過程當中,使得群眾身體力行的感受到生態建設的重要性,自覺的提升對生態的保護意識。
c)堅持生態優先:在鄉村建設的過程當中我們要堅持生態優先,有效的對農村的自然環境進行保護,進而構建生態人居環境,發展綠色生態產業、打造生態良好的鄉村環境。
d)堅持對力量上的整合,建設美麗鄉村與建設生態文明社會,我們需要通過對資源的運用、產業的發展、環境的提升等方面進行有機的結合,整合我們的農村資源,助推鄉村建設以及生態文明建設的實施。
3.2生態農業景觀背景下的鄉村建設的基本策略
a)完善政策法規,加強污染防治。加快制定和完善鄉村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的法律法規,加強執法力度,通過法律法規的強制性來協調和管理鄉村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生態環境的保護和開發工作離不開國家法律的支撐,然而我們不難發現,中國的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往往只是對防治對象勾勒了底線,原則性太強。構建切實有效的環境保護監督機制,通過設立投訴舉報熱線、信箱、微信公眾平臺等渠道,充分發揮網絡、新聞輿論和群眾的監督作用,避免有人鉆法律的空擋,提高各個責任人對生態環境保護的高層次認知。
b)開展多樣式文化活動,不斷提高村民生態文明意識。作為生態鄉村建設的生力軍,村民科學文化素質的高低決定了的其自身生態文明意識的高低。以開放式旅游環境為背景,以生態農業景觀為背景,通過發放宣傳手冊、開展專題文藝表演等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豐富農民精神文化生活,從而不斷激發廣大村民群眾參與生態鄉村建設的積極性和自覺。其次,在生態鄉村建設中,政府相關部門要積極開展病蟲害綠色防治、無公害生產技術培訓等相關活動,大力宣傳生態農業先進模范,引導廣大村民自主學習生態農業經濟知識。最后,充分發揮大學生村官掌握現代知識的自身優勢,通過其日常工作,積極宣傳生態環保知識。這樣,通過政府的引導,基層部門的落實,以及村民的實施,其生態文明意識在具體的生產、生活中不斷得到提高。
[參考文獻]:
[1]中國景觀生態學發展歷程與未來研究重點[J]. 陳利頂,李秀珍,傅伯杰,肖篤寧,趙文武. 生態學報. 2014(12)
[2]西部地區美麗鄉村建設的實踐模式與創新研究[J]. 和沁. 經濟問題探索. 2013(09)
[3]倡導生態農業 建設美麗鄉村[J]. 張壬午. 農業環境與發展. 2013(01)
[4]美麗鄉村建設的深生態內涵——以安吉縣報福鎮為范例[J]. 王旭烽,任重. 浙江學刊. 2013(01)
[5]淺議生態村鎮規劃[J]. 王維祿. 黑龍江科技信息. 2012(07)
[6]城市綠地系統結構與功能研究綜述[J]. 李素英,王計平,任慧君. 地理科學進展. 2010(03)
[7]京郊小流域森林景觀格局變化分析[J]. 胡淑萍,孫慶艷,余新曉. 水土保持通報. 2009(05)
[8]基于景觀生態學的山地小城鎮建設規劃——以重慶柳蔭鎮為例[J]. 毛華松,張興國. 山地學報. 2009(05)
[9]景觀生態學在城市綠地系統規劃中的運用[J]. 隋艷. 黑龍江科技信息. 2009(08)
[10]國際景觀生態學研究新進展[J]. 傅伯杰,呂一河,陳利頂,蘇常紅,姚雪玲,劉宇. 生態學報. 2008(02)
作者簡介:姓名:徐亮(1991.02),性別:男,籍貫(安徽省安慶市),單位(學校):西安建筑科技大學,職稱,學歷(2015級碩士)研究方向:風景園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