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義桅
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十八次會議(以下簡稱青島峰會)6月9日至10日在中國海濱城市青島舉行。
這不只是上合組織峰會再次回到其起源地國,更重要的是經過擴容,上合組織成為建設“一帶一路”的重要平臺,賦予了安全合作之外的互聯互通功能,成為跨區域治理的國際組織。青島峰會,開啟上合組織對接“一帶一路”的嶄新時代。
王毅外長在此前的吹風會上指出,青島峰會將繼續高舉“上海精神”旗幟,堅持世代友好理念,發揚團結協作傳統,就維護地區和平與安全、加快成員國融合發展達成新共識,出臺新規劃,推動各方加強發展戰略對接,打造共同發展引擎,特別是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提升區域經濟合作整體水平。
吸納印度和巴基斯坦后,上合組織成為世界上人口最多、地域最廣的綜合性區域組織,擁有巨大的市場合作潛力,“一帶一路”倡議為沿線國家在經貿、金融、能源、農業、醫藥、旅游、文化等領域的交流合作提供了新途徑,為上海合作組織國家間雙向合作、促進貿易一體化發展創造了新機遇。
上合組織與“一帶一路”的對接,開啟共振、共鳴、共贏的新時代。
——共振:早在2016年6月上海合作組織塔什干峰會上,習近平主席指出,“為促進本地區經濟整體發展,中方大力推動`一帶一路建設同各國發展戰略對接,希望上海合作組織為此發揮積極作用并創造更多合作機遇。”
以共商、共建、共享為原則的“一帶一路”倡議,源于中國,惠及周邊和世界,為上合組織的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一帶一路”區域合作戰略倡議與上合組織區域合作機制互為機遇、互動發展,既彰顯了中國推動國際合作的特殊作用與開放胸懷,也顯示了二者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無限廣闊的發展空間。“一帶一路”倡議倡導從中國和整個亞太地區出發、輻射全世界的發展方式。
上海合作組織有兩個常設機構,分別是設在北京的秘書處和設在烏茲別克斯坦首都塔什干的地區反恐怖機構。其包含的互聯互通理念、利益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意識,將推動地區合作進入新的層次和新的高度,并將強化多邊合作機制作用,更好發揮上海合作組織、中國-東盟“10+1”、亞太經合組織、亞歐會議、亞洲合作對話、亞信會議、中阿合作論壇、中國-海合會戰略對話、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中亞區域經濟合作等現有多邊合作機制作用。
特別是,上海合作組織為中國與中亞地區國家反對恐怖主義的合作提供了良好的戰略平臺。
《上海合作組織反恐怖主義公約》的簽署與生效也將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在反對恐怖主義領域提供良好的外部規則引導,為各國在中亞地區的經貿安全、戰略利益提供良好的保障。作為“一帶一路”倡議的積極支持者和踐行者,上合組織為成員國參與建設“一帶一路”提供了重要的機制保障。作為一個地區性合作機制,上合組織可以為成員國啟動參與“一帶一路”項目提供合作平臺。
由于上合組織還包括了多個觀察員國和對話伙伴國,而這些國家又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這使上合組織可以就聯合推出相關合作項目進行協商,并付諸實踐。上海合作組織開發銀行和發展基金也將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新的強大推動力。
——共鳴:“上海精神”和“絲綢之路精神”異曲同工,都強調共同發展、和平合作的理念,堅決摒棄冷戰思維和強權政治。在上合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十五次會議上,習近平主席主張堅持“上海精神”,打造本地區命運共同體。他指出,要繼續以“上海精神”為指引,維護國際公平正義,倡導多邊主義和開放主義,相互尊重彼此利益,不干涉別國內政,以和平方式解決分歧爭端,以共贏理念促進發展繁榮。
這與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時代潮流以及“一帶一路”倡議秉持的共商、共建、共享原則相呼應。
上合組織成立以來,各成員國共同倡導并踐行的互信、互利、平等、協商、尊重多樣文明、謀求共同發展的“上海精神”,催生了強大的凝聚力,激發了積極的合作意愿,成為上合組織成功發展的重要思想基礎和指導原則。
上合組織成員國文化背景和政治制度不同、經濟發展水平各異,但在“上海精神”指引下,各成員國堅持以平等互信為基礎、以互利共贏為原則、以對話協商為手段、以共同發展為目標,堅持開放透明、不針對第三方,堅持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新型安全觀,確立了長期睦鄰友好合作關系,開創了結伴而不結盟的國際關系新模式,也為國際社會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實踐注入了強大動力。
“一帶一路”倡議涵蓋地域更廣,沿線各國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面差異巨大,推進合作更需要各國以誠相待、相互包容。
習近平主席曾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體學習時指出,古代絲綢之路是一條貿易之路,更是一條友誼之路。在中華民族同其他民族的友好交往中,逐步形成了以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為特征的絲綢之路精神。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們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就是要繼承和發揚絲綢之路精神,把我國發展同沿線國家發展結合起來,把中國夢同沿線各國人民的夢想結合起來,賦予古代絲綢之路以全新的時代內涵。
——共贏:中國參與上合組織和倡導“一帶一路”的初衷就是支持各國共同發展。
“我們既要讓自己過得好,也要讓別人過得好”,“要和平不要戰爭,要合作不要對抗,在追求本國利益時兼顧別國合理關切”,不針對第三方,不謀求政治勢力范圍。
中國還通過上合組織和“一帶一路”建設積極闡釋和實踐正確義利觀。
習近平主席強調,“一帶一路”建設不應僅僅著眼于我國自身發展,而是要以我國發展為契機,讓更多國家搭上我國發展快車,幫助他們實現發展目標。我們要在發展自身利益的同時,更多考慮和照顧其他國家利益。要堅持正確義利觀,以義為先、義利并舉,不急功近利,不搞短期行為。
目前,“一帶一路”倡議實施更多依靠中國與沿線國家的雙邊合作,這不僅增加了交易成本,而且各國之間的相互競爭也造成資源浪費。
此外,面對全球經濟低迷態勢,上合組織成員國分別提出各自的發展規劃與戰略,如俄羅斯建立歐亞經濟聯盟和提出“大歐亞伙伴關系”計劃;哈薩克斯坦正在部署2025年前國家發展戰略規劃和“光明之路”計劃等。
這些國家的發展規劃與戰略都需要構建開放合作的國際市場環境,以滿足國內產業發展的需求,而這與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有契合之處。
在充分研究這些戰略契合之處的基礎上,利用上合組織等平臺開展具體的戰略對接與合作,削減雙邊合作中額外的交易成本,可使各方在推進戰略對接的過程中實現互利共贏。
當前部分上合組織成員國、觀察員國和對話伙伴國存在法制不健全、安全風險高等問題,使中國嘗試通過雙邊方式解決這些問題面臨很大挑戰。而上合組織的存在,為中國和這些國家協商應對風險、推進彼此間的互聯互通提供了一個渠道。
基于“一帶一路”倡議,在商務部支持下,2015年青島市與上海合作組織實業家委員會共同創建了新型雙向投資貿易互動的歐亞經貿合作產業園區。
歐亞經貿合作產業園區是重要的地區合作平臺,依托青島多式聯運海關監管中心的功能優勢,以“跨境發展、物流先導、多式聯運、貿易引領、產能合作”為運作模式,在國家級膠州經濟技術開發區設立了貿易物流先導區,目前已吸引中外運華中公司、京東物流等總投資238億元的21個項目簽約落戶。
上合組織與“一帶一路”的共振、共鳴、共贏,廣義上是為推行共商、共建、共享的新型全球治理,通過戰略對接、機制對接、平臺對接,實現“五通”——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
(作者單位系 中國人民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副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