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特約記者 趙仲堯
李皆君覺得,法學和律師是應該相互成就的。
在他選擇中國政法大學民商經濟法院的時候,他并不知道未來的路會通向哪里。理科少年班出身的李皆君,家中長輩法律從業者眾多,順從家中意愿學法律更像是一種本分。
初入法學殿堂的理科生小李,說實話有點一頭霧水,更談不上對法學有多愛。他只是本能的去學習這個陌生的學科,試圖一步一步地了解廣闊而深邃的法學殿堂。
在探索法學世界的過程中,李皆君發現法學的確沒有他想象中的那么光鮮靚麗,律政佳人等等的情節可能只存在在于電視劇之中。
不過法學也沒剛剛入學時那么無聊了,他發現這是一門邏輯性很強的學科。說白了,世界就是一場游戲,法學則是游戲規則,法學學生的使命就是學習并且掌握這個規則,利用規則讓客戶更加有利的生存在游戲之中。
后來,李皆君順利考入香港中文大學研究生院,攻讀中國商業法專業法學碩士。畢業后,李皆君先后服務于北京競天公誠律師事務所以及外資律師事務所孖士打律師行駐北京代表處。
彼時,初入律所的他便被派到一線,參與審核一個大型項目的法律文書。新人菜鳥面對龐雜文書體系以及眾多沒有聽過的專業名詞,他“無可奈何”地選擇了逐個小項的分開攻克。
在連續幾個星期高強度工作、每天只睡兩三個小時后,項目順利完成。李皆君說,很難談上從項目之中學到了多少東西。但就是從那時起,李皆君開始明白,自己開始形成了一套法律工作方法論。
法學很難,法律實務更難。在如此艱難的環境里,李皆君選擇讓自己持續保持高強度的工作節奏,這并不是簡簡單單的勤奮就夠了,而是要不斷地督促自己接觸新行業、新事物。
因為在李皆君的工作方法論中,律師是個不斷積累和不斷提升的行業,持續的努力最終會像滾雪球一樣為自己帶來豐厚的人生價值。
而在這個過程中,自己也能與法律不斷地調試和融合,找尋到最適合自己的領域,最適合自己的工作節奏。在經過長期而漫長的馬拉松后,會有一大批從業者被淘汰掉,少數律師會攀上法律實務的頂峰,讓自己與法學相互成就。
《現代企業文化》:作為一個過來人,有什么經驗想為現在的法學院師弟妹們傳授的?
李皆君:學習法律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個培養興趣的過程。我當時剛選擇這個專業的時候,我并不知道這專業能帶給我什么,但是在學習的過程中,包括跟我的朋友之間,跟我的同學之間去探討問題,跟我導師之間去聊問題,我會慢慢發現這個行業本身是一個興趣使然的行業。
說實話,當律師很苦,法官、檢察官也不輕松,但整個過程其實都是一個知識積累、加班熬夜、不斷累積經驗,提升能力的過程。如果說沒有對它長期的興趣,光靠一些新鮮感,可能沒有辦法支持你一直走下去。
法學專業是一個了解社會游戲規則的過程,你知道這游戲規則之后,專業的人就會去運用這些游戲規則,或者教別人怎么去運用這個規則,怎么判定用這個規則。所以在這個過程中,你會慢慢發現,你的興趣起來了。
那些光鮮靚麗的東西永遠是吸引你進入這個行業的東西。但真正的支持你走下去的,是你能不能經歷過種種困難之后,還愿意去堅持走下去的一個過程。
《現代企業文化》:加班熬夜是律師行業的常態嗎?
李皆君:我們所說的加班熬夜,天天處理項目上的事情,就是專業知識的積累。因為本身法律行業就是一個社會性學科,是個人與人的學科,這個是法律的本質。
經常加班熬夜,是整個律師行業的常態。其實就是怎么去把自己的職業理想和你的現實經歷所進行匹配,進行磨合的過程。
都是這樣一個苦盡甘來的過程。這些東西給你帶來的不應該僅僅是一些負能量,而是讓你知道這個行業的現實是什么樣子,讓你更冷靜的去思考問題,這個才是你在入行的時候所需要去看的東西。
每做完一個項目,就在我的知識體系當中又得到了豐富。在那之后,再去接受同類別項目的時候,我會突然一下感覺過程并不是那么痛苦了,因為已經經歷過了一個痛苦大量匯集的過程。

李皆君與他的工作伙伴們。
《現代企業文化》:入行一段時間后,如何才能繼續成長?
李皆君:你的思考永遠是跟你的經歷相匹配的。永遠會不斷地遇到一定的問題,在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成長。
具體來說,最主要是每一個新客戶的開拓。比如過去接觸到一個客戶,剛好對你的能力有信賴,從朋友開始,會慢慢的給你介紹一些其他項目。所以,其實我的很多客戶都是從一個客戶開始的。
我們知道巴菲特有本書叫《滾雪球》。其實說業務發展也好,或者說我們的案例累積,項目累積,也是這樣一個過程。不斷地通過自己在項目中的專業能力體現,通過客戶對自己專業能力的認可,不斷地去維系自己現有的客戶并發展新的客戶。
所以對于這個行業,我就永遠要保持到這種一線的狀態,你才能夠讓自己的事業得到發展。
《現代企業文化》:從投融資到傳統制造業,再到文娛行業,您為什么會關注如此多的領域?
李皆君:其實你可以看到我的履歷,最開始主要是資本行業、資本市場。那這就意味著一點,我們的服務領域是跟資本相關的所有企業,那這個行業可能就很廣泛了。包括一些傳統制造業,像徐工機械這一類的,也包括一些餐飲行業,比如小南國這一類的。
《現代企業文化》:為什么進入到了文娛這一新興板塊?
李皆君:其實這個板塊對于全球的法律市場來講不算陌生。比如說美國,好萊塢對于明星經濟、文化娛樂行業相關知識產權的保護其實是非常齊備的。它本身有很多的行業協會,有專門的經紀人,也有專門的娛樂法律師。
國內市場這塊,隨著文化市場本身的起步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到了其背后所涉及到的法律服務。這個行業本身是一個朝陽產業,尤其是去年《電影產業促進法》開始施行之后,這個行業更是呈現一個蓬勃向上的態勢。
當然,你會發現這個產業本身很好玩,很有意思。法律很枯燥,但是這個行業有很多東西是可以區別于法律這種嚴苛邏輯性的。另外一方面,是這個市場的擴張性,有很多值得我們去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