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何宏

工會送溫暖工作是工會組織竭誠服務職工群眾、增強工會組織吸引力和凝聚力的重要舉措,也是工會組織維護職工勞動經濟權益,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的客觀需要。隨著時代變遷和企業的發展,如何用新思路和新方法去賦予送溫暖活動新的特色,助推和諧社會建設是擺在各級工會組織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本文結合施工企業工作實踐談一談如何創新送溫暖工作,建設和諧企業。
企業工會是職工依賴和信任的群眾組織,是廣大職工的“家”,工會始終要密切聯系職工群眾,堅持以人為本,為職工誠心誠意辦實事,盡心竭力解難事,堅持不懈做好事。把“送溫暖活動”作為展現工會作用的“窗口”,把關心職工疾苦作為提升工會意義的“體現”。
明確送溫暖活動目標,幫扶制度到位。送溫暖活動要有制度支持。不管企業怎么改,不管職工怎么變,制度始終是幫扶職工的最可靠的途徑。工會應建立預知、預審、預報的“三預”制度。“預知”即工會通過調查研究,對職工生活困難的敏感點、波動點,事先做出情況分析,超前制訂幫扶方案?!邦A報”即建立公司、基層、班組三級信息反饋網絡,對職工生活問題做到觸角靈敏,反應迅速?!邦A審”即堅持利用職代會、座談會、聯席會等形式與職工面對面,心交心,使職工袒露心聲,道出難題。
確定送溫暖活動人員,走訪慰問到位。送溫暖活動要確定重點對象。對施工企業來說,勞動模范、生產技術骨干、外出(境外)施工人員家屬、傷病殘職工、離退休職工、特困職工、節日期間堅守生產崗位的職工和外來勞務工等都是走訪慰問的重點。根據各施工企業實際,每年的重大節日及“冬送溫暖、夏送清涼”期間,工會組織都應該深入一線了解職工生產、生活情況,到職工家庭走訪慰問,通過生活幫扶解人憂,走訪慰問暖人心,讓廣大職工充分感到企業的關懷,享受“家”的溫暖。
突出送溫暖活動重點,項目服務到位。送溫暖活動要有組織方法。工會應制定下發相關文件,圍繞“五有”(有組織、有制度、有陣地、有宣傳、有內容)、“五到位”(生活條件改善到位、辦公環境美化到位、熱點問題服務到位、后顧之憂解決到位、思想動態掌控到位)的要求,進一步完善職工文化生活,改善施工一線職工的生活、住宿、勞動條件和辦公環境。
隨著現代施工企業生產規模迅速擴張,職工隊伍急劇壯大,一些問題也逐漸撲面而來:勞動關系穩定問題備受關注,大齡未婚青年婚戀問題擺在眼前,企業的社會責任感愈發強烈。因此,聚力熱點焦點問題送溫暖,是構建和諧企業的重點。
針對焦點問題,以真情促和諧。施工企業多為外出流動施工,點多線長,員工分散。流動津貼、探親休假等問題凸顯,再加上勞動保險、施工安全等,這些都是職工非常聚焦和關心的事情,關乎勞動關系的和諧,是影響企業穩定的源頭。送溫暖工作要堅定做好“六個一”。一是認清一個性質:工會是黨聯系職工的橋梁和紐帶,是公司廣大職工利益的代表者和維護者。二是負起一個責任:切實維護職工權益,把廣大職工的利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作為工會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三是樹立一個觀念:離退休職工、內退、下崗職工和在職職工一個樣,把關心他們的生活,解決他們的實際困難,作為工會工作的行動指南。四是確定一個原則:在解決和處理職工反映的問題上,堅持原則性和靈活性的統一,符合政策的堅決予以解決,可解決可不解決的力爭解決,不符合政策不能解決的做好耐心細致的思想工作不留后患。五是堅持一個方針:在對待勞動爭議的態度上,堅持企業利益和職工利益相統一,既要維護企業利益,更不能讓職工利益受到傷害。六是爭取一個支持:密切黨政關系,爭取黨政支持,保證勞動爭議得到圓滿解決。
結合熱點問題,以關愛促和諧。在流動施工企業中,有許多青年員工奮戰在生產一線,他們有的在境外施工,有的堅守在邊遠山區。如何更好地關心、愛護青年員工,幫助解決婚戀難的問題,成為企業亟待解決的熱點問題。要為青年員工切實“送溫暖”,很多工會組織都出臺了相應管理制度辦法,幫助員工解決婚戀問題,比如建立未婚青年信息庫,組織“鵲橋”活動、青年聯誼活動、集體婚禮等,為青年員工解決婚戀問題起到了很大作用,這種實實在在的送溫暖活動,得到了廣大青年員工的一致好評。
企業送溫暖活動發展到今天,已不是單純意義上的“冬送溫暖、夏送清涼”,它應該被賦予更為深刻的內涵,只有這樣,這項深受職工歡迎和企業認可的工會品牌才能走得更遠,飛得更高。
立足職工所需,啟動“愛心捐助”活動。各級工會組織都設立了職工互濟基金會等職工扶危濟困制度,在送溫暖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解決了一定的實際困難。如何切實加強這部分送溫暖工作,很多工會組織召開職代會代表組長聯席會,啟動了“愛心捐助”“慈善義捐”等形式,繼續開展幫扶救助活動,以更好地體現企業關心員工、奉獻社會的責任和愛心。此類“愛心捐助”活動,大都以“愛心奉獻社會,真情溫暖他人”為主題,以“助困、助學、助災”為重點,設專門的捐款箱,職工可以經常、隨時捐助。
發揮愛心捐助力量,為職工和社會辦實事。施工企業工會“愛心捐助”類活動,捐助對象主要是:在崗職工、離退休職工、內退、待崗、單親特困職工及職工家庭。同時針對政府組織的捐助項目和慈善事業。為開展好此類活動,一是要堅持,積少成多,集腋成裘,集中大家力量才能辦大事。另外還要嚴格管理,及時進行捐款公示,由工會委員會集中管理和使用,動用愛心捐助款項也要向全體職工公示,既讓大家了解資金去向,同時又接受職工的監督。
讓捐助成為員工的習慣,培育員工的慈善理念。慈善事業重在參與,貴在堅持。企業在自身發展的前提下,多做慈善事業,幫助弱勢群體,是有利于社會和諧之舉,同時也有利于企業樹立良好形象,提高美譽度。各施工企業還要堅持把企業文化建設與慈善文化相結合,在企業發展過程中積極推崇慈善理念,熱心支持慈善事業,積極參與慈善活動,在為地方慈善事業做出貢獻、得到社會各界肯定與好評的同時,還可以有力地宣傳企業,提升企業品牌和形象。
實踐證明,企業和諧送溫暖活動在保持傳統特色的基礎上,必須不斷地在企業改革與發展中求變化,求創新,達到以真情感化人,以服務打動人,以行動影響人,讓廣大職工在生活和工作的各個方面,隨時都能感受到企業送溫暖的新鮮氣息。
第一,實施拜師學技,以行動凝聚人。大型施工企業每年都會招收大量新入職員工,如何保證“優良作風有人傳,提高技能有人教,思想進步有人帶,遇到困難有人幫”,切實為新員工送溫暖,工會應深入思考這一問題。比如,開展拜師學技活動、傳幫帶等活動,為每位新入職員工指定經驗豐富、工作能力強的師傅,使新員工剛走進企業就能找到自身的歸屬感,能夠更快地進入角色,適應工作,發揮作用。
第二,開展職工心理健康教育,以人文關懷服務人。施工企業應自覺破除“心理問題是職工個人的事”“心理疏導是企業的事”“心理治療是專家的事”等思想認識,把開展好以“我工作、我快樂”為主題的職工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作為工會服務企業經濟發展、維護職工隊伍穩定的新領域,在單位內部開展電話咨詢、網上咨詢、團隊輔導、個人面詢等服務,解決好職工的心理問題。
第三,豐富文體活動,以文化生活鼓舞人。工會還要通過比賽、對抗的方式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充實職工的業余文化生活,即強健了身體,又調劑了大家的工作、生活氣氛,同時提高了職工集體觀念、向上精神和團隊意識。
總之,作為施工企業工會組織,要積極應對“送溫暖”工作中存在的新情況、新問題,進一步深化送溫暖工作,不斷完善服務手段,創新服務方式,提高服務效能,不斷推動工作的常態化、長效化,使“送溫暖”工作在和諧企業建設、和諧社會建設中發揮出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