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日用
(浙江省溫州市平陽縣第三中學,浙江 溫州)
我們的復習課中還存在著種種問題,影響著我們的高效復習,制約學生的發展,如:目標定位太多太亂、“過飽和”復習、灌輸多互動少。一個富有教學新理念的教師一定會運用自己的知識促進學生自主積極地參與學習活動,將化學素養融入教學,并為其不斷探究未知世界的奧秘奠定堅實的基礎。
《生產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是蘇教版《化學1》專題4“硫、氮和可持續發展”的第二單元的內容。本節課的復習在化學核心素養的指導下,從模型認知、微觀探析、科學精神與社會責任三方面,加深知識內在聯系和本質認識,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發展學生的能力。
1.模型認知培養學生的有序思維
【課堂片段一】
【過渡】今天我們用整體的觀點,系統地復習了含氮物質的相互轉化,接下來是檢驗成果的時候,含氮的化合物之間轉化還有哪些?試著寫出化學方程式。
【生】4NH3+5O2=4NO+6H2O
3NO2+H2O=2HNO3+NO
N2+O2=2NO
【師】這些反應,從原理看分為兩類,低價態的NH3或N2經氧化得到NO,或高價態的HNO3或NO2經還原得到NO。

含氮化合物轉化
【課后反思】
課堂中涉及到開放性和多樣性的問題,學生往往是想到一個說一個,思維上缺少有序性,而分類思想的滲透可以幫助學生逐漸建立起有序思維,學生找到了這個規律,想到的反應就更多了。
2.宏微結合加強學生的本質認識
化學性質主要表現為宏觀變化,而物質的組成和結構主要從微觀上解釋物質的性質與變化,因此在化學教學中要加強宏、微的結合。
【課堂片段二】
【師】若將足量的銅和一定量的濃硝酸反應,描述實驗過程中的現象。
【生】銅片溶解,溶液變綠(藍),剛開始產生紅棕色氣體,后氣體顏色逐漸變淡。
【師】反應結束后,再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銅的質量有無變化?
【生】剛開始沒有,后來部分學生思考后回答有,加入稀硫酸后會繼續反應,3悅u+8H++2NO3-=3悅u2++2NO+4H2O
【師】我們要學會從離子的角度看反應,這個離子方程式不僅代表銅和稀硝酸的反應,H+還可以用稀硫酸等酸替代,而NO3-可以是硝酸鹽。
【課后反思】宏觀的實驗現象比較直觀,學生對物質間的反應也慢慢熟悉,但他們看到的更多的是物質在反應,缺少從真正參加反應的粒子去思考,在書寫離子方程式時往往會先寫化學方程式,因此在教學中要向學生滲透微粒觀,從微觀的角度加深對反應的本質認識。
3.社會責任提升學生的環保意識
本專題是硫、氮和可持續發展,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是常見的大氣污染物,如何通過化學的方法減少污染物的排放是化學教學的任務之一,人類在改變自己生活方式的過程中可能會產生負面影響,那么消除負面影響靠的是人類的智慧,這也是在課堂上需要向學生滲透的。
【課堂片段三】
【過渡】由于人為活動的介入,破壞了氮循環,使得氮氧化物的濃度增大,對環境造成了污染。
【師】說說生活中氮氧化物濃度增大的實例。
【生】汽車尾氣的排放。
【師】說說氮氧化物對環境的影響。
【生】臭氧層破壞、酸雨、光化學煙霧。
【過渡】汽車給生活帶來了便利,但同時對環境產生了負面影響,但人類可以借助智慧消除負面影響,如安裝汽車尾氣處理裝置,將尾氣中的悅O、NO轉化為對環境無污染的物質,寫出對應的化學方程式。
【生】2悅O+2NO=N2+2悅O2
【課后反思】環保意識的滲透在課堂,化學物質導致的污染使得普通大眾變得“談化色變”,因此在課堂上向學生滲透利用化學解決污染問題也顯得很有必要,體現了化學的價值,同時體現人類的智慧。通過習題的練習,幫助學生理解氧化還原反應逐檔變化的規律,同時進一步向學生滲透化學方法解決污染問題,這也符合本專題的宗旨,體現可持續發展。
4.教后記
課堂教學旨在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找準思維的“最近發展區”是有效思維的前提,最近發展區理論是由維果茨基提出來的。所謂“最近發展區”是指學生已經擁有的發展水平,包括化學知識水平和生活經驗,與可能要達到的發展水平這兩種水平之間的距離。在課堂中能有效設置懸念把學生思維引入到“最近發展區”,采用多層次設疑、釋疑等方法,讓學生感受到“學會”的喜悅,突破思維的“最近發展區”,最后創設新的“思維發展區”促進學生思維向更高層次發展。這樣的一個學習過程,學生的感受不會太陌生、過于生硬和吃力。才能更有利于提升學習興趣,發展個人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