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伊
【摘要】信息技術是高中教育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一門實用性、實踐性和趣味性較強的學科,不僅可以掌握計算機信息技術知識,還能鍛煉自主學習能力,有利于自身全面發(fā)展。本文則主要介紹本人在信息技術課程中的學習心得,望與大家一起探討,從而進一步充實自身知識,提高能力。
【關鍵詞】高中;信息技術課;學習心得
自新課程改革實施后,很多教師都十分重視教學方式創(chuàng)新和學生學習能力培養(yǎng)。對于信息技術這門課程而言,學生學習在于了解信息技術基礎知識,同時也要熟練掌握其應用技巧,從而能將所學知識有效應用于現(xiàn)實生活,達到提高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目的。
一、知識方面
(一)掌握基礎知識
信息技術和大眾日常生活工作有著緊密聯(lián)系,但我們在學習過程中并沒有滲透其中的原理內(nèi)涵。例如在學習《多媒體信息編碼》一課為例,通過學習能進一步了解聲音視頻數(shù)字化原理和計算存儲空間方法,也通過學習理論知識能直觀清晰認識信息技術重要性和豐富性,從而調動參與信息學習積極性。與此同時,在理解信息技術表達和交流的基礎上能充分了解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常用的信息表達技術,可以將其應用于網(wǎng)頁制作當中。大部分學生對制作網(wǎng)頁有著強烈的參與欲望,學習技術可以了解如何有效設置網(wǎng)頁整體頁面屬性,之后自主嘗試制作網(wǎng)頁,設計出的網(wǎng)頁也十分凸顯個人風格。
(二)培養(yǎng)學習興趣
一般信息技術教師都會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習興趣,例如我們的信息技術教師就借助當下廣泛應用的微課開展教學。微課即借助網(wǎng)絡視頻呈現(xiàn)教學重點和難點內(nèi)容,每段視頻雖然只有簡短的十幾分鐘,但內(nèi)容十分簡練和精彩,可以整理歸納教材散亂的知識點,最大化利用資源。微課還可以構建相對完善知識體系,拓展和延伸知識,促使學生有選擇性學習并根據(jù)自身情況合理選擇學習內(nèi)容,最重要利用微課時可以在充分保證教學內(nèi)容的基礎上適當拓展學生能力,提高課堂學習效果。以“插入藝術字和文本框”一課為例,當我們看完教師提前制作的微課視頻就基本學會插入操作方法,因為視頻演示過程明確清晰,和口述相比更加生動形象,一般這種方式能幫助我們快速掌握知識要領。之后教師可以通過微課為我們直接演示制作賀卡方式,即在實際中應用所學的文本框插入和藝術字,由此讓我們了解所學知識點在現(xiàn)實生活中應用價值,活躍課堂氣氛的同時增強教學效果。再以《多媒體課件設計與制作》一課為例,該章節(jié)隱藏很多流程化插入操作內(nèi)容,如果依舊如往常一般根據(jù)教師語言解說學習,很難理解和掌握所學內(nèi)容,也不會透徹理解操作流程。信息技術就借助微課視頻形式展示教學內(nèi)容,我們就充分理解需要多少步驟完成背景插入這一操作,不僅提高學習效率,最重要是激發(fā)我們的學習興趣。
(三)加強實踐操作
高中信息技術課程設置不同于初中信息技術課程安排,此階段課程安排以理論課和上機操作交替開展,目的在于讓學生運用單獨的課程實踐理解和掌握信息技術理論知識內(nèi)容并借助上機操作鞏固所學理論知識。一般高中階段計算機信息技術教學除了要深化OFFICE操作難度,還需要我們掌握初級編碼語言知識。對此在上課過程中需要全神貫注聽教師講解理論知識和上級操作知識。例如在上級操作中應加強練習建立自動批處理文件、編寫程序、寫命令等,盡可能在短時間內(nèi)完成上述練習,如果遇到不懂的地方就會直接向信息技術教師請教,不會自己鉆牛角尖,并在練習中完成自我檢測。與此同時,信息技術教師還為我們提供很多上機操作機會,并要求我們在上機之前應充分明確上機目的和具體要求,做好各項工作準備,充分運用有限上機時間,進一步提升上機學習效率。此外教師還要求我們掌握正確上機方法,根據(jù)各項操作要求上機練習并編寫上機報告單據(jù),其中包括上機要求以及需要達到的效果。上機課程結束后,及時關閉計算機電源,做好各項工作檢查。總之,計算機信息技術課程是一門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存在,二者不能脫離各自獨立,只有在理論的基礎上才能更好地開展實踐,使自身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二、能力方面
隨著經(jīng)濟水平的提升,信息技術逐漸應用于到各個領域,為大眾生活和工作提供極大的便利,因而高中生學習信息技術有利于自身全面發(fā)展。
(一)動手操作能力
信息技術最顯著的功能特點就是讓我們掌握良好的動手操作能力,學會理論知識并靈活應用。例如常見的Photoshop、Excel以及word、網(wǎng)頁屬性等,上述知識雖然也有著較強的實踐性,但也需要理論知識支撐,只有將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才能熟練操作,如果不練習就不會知道各個軟件中的具體組成以及該發(fā)揮哪些作用,那么在操作中就不會呈現(xiàn)自己預期想要的效果,因此信息技術可以有效促進我們動手操作能力。
(二)自主探究能力
思考和探究是高中生學習信息技術不可是缺少的一部分,因為只有科學合理的探究和思考才能實現(xiàn)預期目標。在實際操作中,如果某一環(huán)節(jié)出現(xiàn)問題必然會使后期效果受到影響,因而在計算機操作中自主思考探究。例如在學習《動畫制作》一課時,計算機教師在課堂上演示的內(nèi)容中就運用相關軟件呈現(xiàn)從小變大效果,此時就覺得十分新奇,想要一探究竟,之后經(jīng)過思考和教師的點撥逐漸理解原來字體效果是從“關鍵幀”、“幀”、“補間動畫”、“圖層”等概念知識延伸出的,后續(xù)在操作中也結合上述理論概念獲得較好的效果。
(三)邏輯思維能力
高中信息技術并非簡單的計算機知識,也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邏輯性,由此就需要我們具備良好的抽象性邏輯思維,善于猜測和想象知識才能理解其中內(nèi)涵。例如在學習“字符的編碼”一課,該章節(jié)內(nèi)容主要講述信息編碼中的英文字符編碼,由于大部分學生沒有接觸過這種編碼,再加上其知識內(nèi)容較為抽象,只有借助發(fā)散思維理解,由此才能掌握所學知識。
三、結語
總之,信息技術課是高中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學習中應始終緊跟教師教學方法,積極拓展思維,不僅可以掌握信息技術基礎知識,還能提高獲取信息、傳輸信息以及應用信息能力,同時也借助教學實踐不斷練習,由此提高各項能力,使信息技術能更好地服務日常生活和工作。
參考文獻:
[1]譚建勤.做好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的幾點體會[J].科技、經(jīng)濟、市場,2015(9):238-238.
[2]李延來.普通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心得[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5(2):131-131.
[3]高玉頡.淺析高中信息技術的學習方法[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7(12):176-176.
[4]丁春暉.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高中信息技術教學模式的探討與實踐[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