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金亞
【摘要】所謂餐后活動指從第一個幼兒用完午餐到全體幼兒進行午睡大約一個小時的時間內所展開的活動。它分為“進餐”和“自主游戲”并存、全體幼兒進行安靜活動兩個階段。其中第一階段是最難管理的。那么如何組織好小班幼兒餐后活動,本文針對在課程游戲化的推進中如何組織小班幼兒餐后活動進行了實踐與研究,闡述了相關的做法并歸納了相應的策略,進而為有效促進幼兒發展提出建議。
【關鍵詞】課程游戲化;小班;餐后活動
1.真實現象,問題聚焦
我們常常會回憶這樣的畫面:先吃完的孩子有的開始和旁邊的人嬉戲打鬧,有的則獨自發呆;有的吃完忘了擦嘴和手,用油乎乎的小手撫摸著玩具;老師唯恐他們“闖禍”一個一個的被叫到飯桌旁等待,飯桌這邊還時不時傳來連哄帶催的聲音……
2.理論依據,剖析診斷
虞永平教授在課程游戲化項目實施要求中也明確指出,將課程有機地滲透于幼兒的一日生活環節。關注游戲和生活的價值,從幼兒的生活和游戲中,感知幼兒的興趣和需要,發現有價值的資源和線索,設計、生成不同類型的教育活動。課程不是來源于課本,而是來源于鮮活的兒童生活。《綱要》和《指南》對生活的重視程度是前所未有的,關注生活要求我們在課程建設中實現革命性的轉變,從書面的知識轉向生動的生活,從成人期待轉向兒童需要,從簡單接受轉向在行動中學習。
1.實施第一階段——如何打造餐后活動環境,讓餐后活動更有溫度感?
●物質環境是基礎
1)進餐與游戲場地相對隔離
小班幼兒的自控能力相對較弱,如果餐后活動場地和進餐活動場地用同一個或是比較靠近的話,進餐慢的孩子容易被一旁已用完餐活動的孩子所打擾,所以有條件的話要盡量將兩個活動場地劃分開來,讓用餐與餐后活動場地相對隔離,避免進餐幼兒與活動幼兒之間的相互干擾。
2)確定餐后的“等待”場所
如果在餐后進行的是集體活動的話,那么我們需要確定固定的餐后“等待”場所,進餐快的幼兒在用完餐后就可以到這個場地上 “等待”還沒用完餐的孩子,但是小班的孩子注意力和自控力都不強,在這個時候我們必須要讓他們有事可做。
3)提供豐富多樣的游戲材料
這里的游戲材料可以是各類小游戲和各種區域游戲材料,比如美工區準備彩色蠟筆、彩紙、膠棒等美工材料。生活區準備孩子們喜歡的娃娃、動物玩偶、寶寶衣服、褲子,他們可以在生活中喂娃娃、給娃娃穿衣等。
●心理環境是后盾
1)盡心呵護——讓音樂貫穿整個餐后活動。
在幼兒進餐活動中播放輕柔的音樂,營造舒適、溫馨的氛圍,經過一段時間的培養,在此良好的環境熏陶下,孩子們也能自然而然的被這些輕柔的音樂所感染,知道餐后活動要輕,不能跑跳,更不能在餐后做劇烈危險的游戲活動。
2)共情陪伴——兼顧“等待”與“被等待”
每個孩子的能力不同,所以每個人的進餐速度都是不一樣,有的人吃的慢、有的人吃的很快,我們要充分尊重孩子們的個體差異,既要兼顧吃得慢的孩子,更要關注吃得快而無所事事的孩子。
2.實施第二階段——如何制定餐后活動內容,讓餐后活動更具吸引力?
●課程背景下的預設游戲
在確定這個課題之后,我們所有老師針對餐后出現的各種狀態反復研究、商討,不斷與《指南》對照,在對孩子們進行調查統計,設置了一系列適合小班幼兒在午餐后的各種游戲活動內容,并繪制了“餐后活動計劃表”,并采取自選游戲、集體游戲等多種形式,讓幼兒全面參與到各種不同形式的活動內容中。
●留白空間下的生成游戲
幼兒園課程還是要從孩子中來,生活課程也不例外,我們可以適度的留白,支持計劃外的生成性的餐后活動,每個孩子都是不一樣的,都是獨立的個體,我們在與孩子的交往中或許能發現不同的聲音和想法,在這個過程中不斷改變或增加游戲材料。
3.實施第三階段——如何組織餐后游戲活動,讓餐后活動更有質和序?
●餐后衛生自理是前奏
孩子們結束用餐之后,便可以進入餐后游戲活動,在活動前必要的餐后衛生服務是不可少的,為了培養孩子的能力,我們鼓勵孩子自己去放碗勺、主動去漱口并用毛巾擦嘴,然后再把小椅子搬到固定的地方。我們在這個環節增設了崗位體驗崗,目的是放幼兒自主并有序的完成餐后衛生工作。
●餐后各類游戲是體驗
1)區域游戲
⑴設置走廊互動游戲
我們充分利用走廊上的空間,同時又充分發揮活動區的教育作用,將區域中的一些活動內容布置到走廊上,不僅提供幼兒各種能力鍛煉的機會,又解決了老師午飯環節分管難的問題。
⑵開展多種語言活動。
請幼兒從家中選出自己最喜歡看的幾本圖書,放在語言區里,這不僅使架上的圖書數量增加、題材豐富,而且幼兒選擇余地相應地擴大,看書的興趣和效果也隨著提高。
⑶延伸各類主題活動
隨著主題活動的深入開展,各種與主題相關的游戲深受幼兒喜愛。于是,我們將各類主題游戲延伸到餐后活動中。
2)集體游戲
⑴努力挖掘民間游戲
民間游戲不僅在方言的交流中增加幼兒游戲的情趣,更是由于簡單而不乏創意使幼兒樂此不疲。因此,我們教師通過家長、教師等多種途徑挖掘經典的民間游戲活動。如“炒豆豆”、“熊和石頭人”、“鉆山洞”、“吹泡泡”等。
⑵巧妙增添戶外游戲
輕松愉快的散步活動,是一種全身性的運動,深受幼兒喜愛。但幼兒園地方狹小,重復的散步孩子常常會提意見。于是我們在散步活動時間增添了一些別的戶外游戲。如:撿桃花、T臺秀、曬太陽、快樂捉蟲、照顧植物、沿線直走、水槍大戰等等,一個個有趣的小游戲在老師們的精心組織中,讓孩子們樂此不疲,每每是午睡的音樂響起,孩子們還戀戀不舍。
⑶輕松準備手指游戲
手指游戲材料準備簡單,就是小朋友自己的小手指;而且每個手指游戲都能配上生動、有趣并郎朗上口的兒歌,這個大大的吸引了孩子們的興趣,這個游戲非常符合小班幼兒餐后活動時游戲,先用完餐的孩子們可以坐在椅子上聽著兒歌自主玩,邊玩邊等待沒吃完的孩子。
1.觀念的轉變
無論以哪種方式組織小班幼兒的餐后活動,都要建立在“以幼兒為本”和“課程游戲化”的兩大背景之下,這是教師觀念的再一次更新和提升。
2.身份的轉變
餐后活動的有序規劃與實施使老師們眼中有孩子,心中有目標,職責更加明確,合作更趨愉悅,真正讓孩子在餐后活動中由被動變主動,身份也從追隨者變為主人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