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青
【摘要】童謠是我國瑰寶,歷來受到人們尤其是兒童的喜愛。在一代代人的口耳相傳中,簡潔明快、幽默風趣、瑯瑯上口、童趣盎然的童謠成為孩子們最初的快樂體驗。本文主要對現階段幼兒園中童謠及童謠活動對幼兒獨特價值進行了文獻分析。
【關鍵詞】童謠;童謠活動;獨特價值
我園開展了“基于園本的童謠系列活動的開發與實踐研究”的省級課題研究。我們在研究初期,通過知網,查閱了關于“童謠對幼兒的價值”和“童謠活動對幼兒的價值”的相關文獻,進行了數據整理,形成了自己的認識。
研究對象
我們在查閱資料的過程中,我們發現“童謠及童謠游戲對幼兒的獨特價值”有以下幾種觀點:
蘭州大學文學院雷雨在《童謠中反映的生命繁衍觀念》中指出:童謠中反映的生命繁衍觀念:趣味性和思想性的語言把這種看似宏偉的民族傳統以一種兒童能接受的方式根植在心里,所以才構成了我們中華文化的不斷延續、生命代代繁衍的民族觀念。
臺州科技職業技術學院李雪蓮在 《民間童謠的功能及其開發與運用——以臺州童謠為例》中指出:民間童謠的功能主要有:文化貯存功能、教育教化功能、娛樂游戲功能、社會批評功能、文化傳承功能。童謠的教育教化功能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一是傳授生產、生活知識和經驗;二是語言的啟蒙;三是文學藝術的啟蒙;四是培養兒童的道德觀。
重慶師范大學幼兒園楊暢在《淺談中國民間童謠游戲對幼兒社會性發展的積極影響》中指出:童謠游戲作為幼兒最喜歡的一種娛樂方式對幼兒的社會性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作用:其一為幼兒提供語言表達的環境和與同伴情感交流的機會和條件。其二民間童謠游戲的規則能為幼兒擺脫自我中心,向社會合作發展。其三其獨特的趣味性促進幼兒自控能力的發展。其四促進幼兒和家長之間的親子的關系,提高幼兒和成人之間的交往能力。其五能增強幼兒的認知能力。其六:能增強幼兒的民族認同能力。
我們發現在幼兒園中童謠及童謠活動對幼兒獨特價值有以下幾點:
1.陶冶情操,養成良好的品行
童謠以明快優美的節奏旋律和真摯的情感帶給幼兒情感上愉悅的享受和熏陶。如童謠《搖啊搖》“搖啊搖,搖啊搖,搖到外婆橋。糖一包,果一包,外婆夸我好寶寶。”通過吟唱這樣的童謠,使幼兒從內心感悟童謠中尊敬長輩、關愛他人的情感。童謠賦予了兒童道德生命發展的主動權,有效地喚醒了兒童道德學習的潛能。因此可利用民間童謠培養孩子的良好行為品德。
2.啟迪心智,發展認知能力
童謠中很多作品的題材都以社會生活常識和自然科學知識為主。如童謠“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你喝幾天,瀝瀝拉拉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塵日;二十五,凍豆腐;二十六,去買肉;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兒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滿街走。”這首童謠描述了中華民族傳統節日的年文化,它生動形象地概括了人們忙忙碌碌過大年的整個習俗。在兒童游戲吟唱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掌握了知識和經驗。
3.文學藝術啟蒙,提高語言能力
其一是語言的啟蒙。在一代代人的口耳相傳中,簡潔明快、幽默風趣、瑯瑯上口、童趣盎然的童謠成為孩子們最初的快樂體驗。孩子們通過長時間的、多形式的欣賞、朗誦童謠如:“亮嬤嬤”“老鼠搬雞蛋”“落雨了”等,幼兒口齒更清楚了,發音更準確了,童謠有利于提高幼兒的語言能力和語言素質,培養孩童的語感。其二是文學藝術的啟蒙。童謠能夠啟發幼兒思維、豐富幼兒語言、鍛煉幼兒表達、引導幼兒想象,因為童謠具有的獨特的藝術手法比喻、夸張、擬人、排比、反復、頂真,還有奇特的想象等,這些無疑在潛移默化中使孩子受到了文學藝術的熏陶。
4.趣玩童謠,促進身體發展
童謠節奏明快、趣味性強,它的傳播在很大程度上是通過游戲方式來實現的,把童謠結合到游戲中并與體育活動整合,如小時候我們在跳繩時唱的童謠:“拖拉機,滴滴滴,馬蘭開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厖”,教師可以在組織幼兒跳繩時讓幼兒邊玩邊念。 這樣既增加了幼兒學習語言的趣味性,又可以使體育活動更生動、活潑,對幼兒也更有吸引力,也就更能激發幼兒參加體育活動的積極性,促使幼兒健康和諧發展。
綜上所述,童謠這種文學形式,其內容來源于生活,蘊含著不同地區的文化和智慧,與孩子的日常生活緊密相關。通過傳唱童謠,既學到知識,同時對兒童開朗樂觀的人格塑造、思想品德的形成、美好情感的培養、行為習慣的養成、乃至中華民族語言美感的熏陶都有著潛移默化、無可替代的作用,最終實現幼兒綜合素養的提升及幼兒核心素養的發展。童謠無論是從形成的歷史角度、形式看,還是從其文學定位、價值看,都具有重要的傳承性。
[1].羅捷.民間童謠的文化內涵與價值.[J]《芒種》, 2012(21):129-130
[2].向麗芳:童謠及其對幼兒的影響和運用.[J]《岳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5):101-103
[3].賀玉茹 梁艷.民間童謠在幼兒園的開發與利用[J]《才智》. 2016(9)
[4].雷雨.童謠中反映的生命繁衍觀念.[J]《甘肅高師學報》, 2014, 19(1):36-38
[5].李雪蓮.民間童謠的功能及其開發與運用——以臺州童謠為例.[J]《大眾文藝》. 2016(6):42-44
[6].楊暢.淺談中國民間童謠游戲對幼兒社會性發展的積極影響.《教育教學論壇》, 2012(32):272-273
[7].金波.中國傳統童謠書系[M]接力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