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成平
進入新世紀以后,在深入推進第8次課程改革的大討論中,一個嶄新的觀點被提了出來,這就是,教師是學生學習的伙伴。
把教師看作為學生學習的伙伴,無疑是新課程改革對新時代新型師生關系最集中、最精辟、最典型的認識與概括。它以全新的視角來解讀與闡釋新時代這種新型師生關系的內涵,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是民主的、平等的,是相互依存與相互促進的,當然也是和諧融洽與協同發展的。應該說,把教師視為學生學習的伙伴,這是新課程改革的一種觀念創新,因此值得我們稱道與重視。
其實,在我國古代的教育思想中,不乏與此相類似的表述與認識。教學相長就是其中之一。《禮記·學記》中說:“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 這里說的就是教學之間的關系,已涉及教學相長的問題。難能可貴的是,古人對教學問題的理解,并沒有偏愛教師而輕視學生,而已注意到師生之間的互動關系,包含了諸多科學而辯證的思想。我們認為,這種認識比起今人不僅毫不遜色,甚至大大超過了今人的見解。請看《現代漢語詞典》對教學的釋義:“教師把知識、技能傳授給學生的過程。”很明顯,在師生關系方面,這里呈現的只是一種單向的關系,教師傳授,學生接受;教師是主動的,學生是被動的。其實,教學之間的關系不僅僅如此。古人已知道在教學關系中,教和學兩方面可以互相影響和促進,使教與學雙方都能得到提高。因此,教學是教與學的雙向交往與互動,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彼此間可進行情感交流,從而達成共識、共享、共進,最終實現教學相長與共同發展。在這樣的教學活動過程中,師生的伙伴關系已經十分明顯地呈現出來。因此我們說,這種伙伴思維,古已有之。
今天,我們已經進入了社會快速發展與進步、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知識與信息呈裂變式增長和生存方式多元化的新時代。在這個以現代信息化為特征的嶄新的時代里,通過教學表現出來的師生關系被賦予了更多、更豐富的內涵,那種視教學關系仍舊是教師教與學生學的偏狹理解顯然已經落伍而不合時宜。因為在我們今天所處的這個新的時代里,學生捕捉信息、學習知識、掌握技能、實現發展的渠道已經相當的多元化了。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與學生之間呈現出的伙伴關系的特征也越來越突出。
例如,在已有知識與欲學新知方面。一般來說,中小學教師都具有大學學歷,有的還接受過研究生教育,參與過比較系統的專業化訓練,就已有知識而言,應該是明顯的超過學生。然而,以今天為起點面向未來,在學習新知方面,應該說師生都在同一個起跑線上,在這方面具有明顯的伙伴特征。相關的問卷調查與大量的現實案例都已表明,在面對新時代鋪天蓋地和蜂擁而來的新觀念、新科學、新知識、新技能等內容方面,青少年學生群體所表現出的學習興趣、接受新知的主動而積極姿態以及所達到的深度與廣度等等,都是令人驚嘆而不容小覷的。
再如,在理論知識與實踐知識方面。比較而言,廣大中小學教師一般都具有良好的知識素養,特別對自己所任教的學科、專業乃至某些領域有著較好的儲備和系統的理論知識,一般來說在這些方面普通學生是不能比擬的。然而,在知識的實踐與應用方面,情況往往就不那么簡單了。特別是面對今天這個現代信息社會,在信息技術、數字傳媒技術、物聯網應用技術以及人工智能等新技術領域,許多青少年學生對此所表現出來的敏銳度是人們難以想象的。報載,某老師丟失新款手機,其學生運用相關技術幫老師找回就是一個十分典型的案例。至于當年那個以色列少年無師自通打入美國國防部核心機密網站一事,更是讓許多老師瞠目結舌而望塵莫及。
綜上所述,學生學習最大的天敵是依賴,教師教學最大的悲哀是包辦——杜郎口中學的這兩句話給我們以諸多啟發:今天的教師真的應該與時俱進,做一名學生學習真誠而優秀的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