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舉斌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發展的腳步越來越快,生態環境保護也成為了當下越來越重要的發展目標。而祁連山作為天然林有著非常重要的生態功能,對于我國的環境保護和發展來說,都非常的重要。因此,自然保護區天然林保護工程對于祁連山來說有著很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祁連山自然保護區;保護工程;成效
近年來,隨著經濟的不斷增長,人們的經營和生產的活動對森林資源產生了極大的破壞,森林質量持續下降,病蟲害不斷增加,作為生態循環系統中的重要一環,對于我國的環境發展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要加大天然林的保護工程。
一、祁連山自然保護區天然林保護工程的技術和手段
(一)采伐林木管理
自從實施天保一期工程后,對于祁連山脈北坡的森林資源便禁止進行全面的林木采伐,以此來達到逐漸減少森林資源砍伐數量,以及提升森林木材質量的目的[1]。
(二)相應的保護措施
對于祁連山山脈的保護,成立了專門的領導小組和管理保護小組,同時森林的防火連防委員會也成立了起來,不僅要負責森林資源的建設,同時還負責進行科學合理的管理工作,最大限度的保證森林資源的安全。
與此同時,不斷的完善祁連山森林資源的相關管理制度,以此來提高法治建設的力度,對于在森林進行違法砍伐,破壞森林木材質量的人員,要給予嚴重的處罰,提高執法力度,加大違法成本,以此來杜絕破壞森林資源的行為。
加大管理和保護的力度,將森林資源按照樹種類別進行分類,不同的類別分派不同的管理人員進行管理,根據林地面積來加大看守人數的數量,以此來保證管理人員能夠達到看守無死角,全方位進行監管。
(三)恢復退化林地的手段
根據祁連山的實際發展情況,使用的是封山,育林的方式。根據調查顯示,祁連山出現林地退化,森林資源減少現象的原因,就是因為農民過度的砍伐,放牧,樵夫過度砍材,給祁連山的森林資源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損失。所以,對于這片區域,要進行全封閉式的管理,進行重點的封山育林技術。
使用生物圍欄或者是鐵絲柵欄的方式,避免人類進入而破壞林地,使用純天然的自然力量來恢復原有的森林資源。
對于封閉的區域,封閉的年限在10-15a,每一塊區域要派指定的人員進行看管,將具體的權責落實到個人頭上,來加強對封育地區的保護,同時,要擺放宣傳標語,完善封山育林領地的檔案資料,進行數據分析,定期的進行觀察和記錄,以便查看封育地區的變化情況[2]。
二、祁連山自然保護區天然林保護工程的成效分析
(一)林地蓄積和面積的變化
對于祁連山北坡天然林的保護,采用的就是天保一期工程,自該工程開始實施,整個祁連山脈便全面禁止的采伐活動,達到了零砍伐,零消耗的保護目的。對于祁連山林地的保護和管理,以及公益性林地的建設,讓森林資源的數量在不斷的增長著,逐漸的恢復了退化林,擴大了森林面積。
根據相關的數據顯示,在天保一期工程開展以來,森林面積提高了45%,其中增長面積最大的林地是灌木林地,而增長率最高的是未成林地,增長率為284.其中森林的覆蓋面由原本的21.3%增長到了23%,而活立木逇蓄積面積由最初的2164.7提高到了2377立方米,效果顯著。
(二)封育地區的恢復狀況
自從天保一期的工程開展以來,其中封育區域拉起的柵欄就有75萬米,設置的宣傳標牌就有1.1萬個,建立起的標志碑有120塊。從調查的數據顯示,大部分的封育地區都得到了完好的恢復,土壤林地恢復完好,而草木的覆蓋率也達到了最初設計的標準。
而且,通過對樣地的調查和對比,進行封育處理的天然林資源甚至比那些沒有進行過封育的地區增長了557.6%。
例如,青海云杉的幼苗它的樹高要比未進行封育的地區高出22.2毫米,每年平均會提高28.7%。
從調查中普遍顯示,進行封育的地區普遍要比為封育地區林木發展質量要好上一些。其中木本植物提高了19%,而草本植物提高了18%,不同的植物種類中,楊燁的種類數量提升最大,增長了近3倍。而灌木的覆蓋程度封育區域比沒有進行封山育林的區域竟提升了57%。
同時,對于封育的地區的來說,地域的土壤生產力得到了明顯的提高,不僅如此,植物的種類,樹木的高度,以及株數的密度也較沒有進行封育的地區要豐富和茂密。隨著封育的時間逐漸提高拉長,植物的總體也隨之增大,但是,在樹木整體的優勢和多樣性上,呈現出:喬木層<灌木層<草本層的發展趨勢。
(三)野生動物的多樣性和數量的變化
對于野生動物來說,茂密且多樣化的森林便是他們生長的最佳環境,但是,近年來隨著森林的破壞,以及人為的捕殺使得野生動物的數量越來越少。
但是,隨著天保一期的工程開展以來,森林資源得以恢復,野生動物也得到了保護,加上國家政策的保護和傾斜,致使野生動物的多樣性和數量隨著森林資源一同提高著[3]。
作為國家的重點保護動物,馬鹿,藍馬雞,巖羊等等數量多逐漸增多,而且,即使是一些國家的一級保護動物,也在祁連山脈的深處得以發現。在沒有進行森林資源保護之前,一級保護動物藏野驢數量已經不多了,甚至已經不足一百只,而隨著天然林保護工程的開展,現在已經有了近一千只。
在祁連山的山坡之上,我們能夠時常的發現大批的藏野驢群,而且每一只的體積和個頭并不小。而對于斑尾榛雞,以及狍鹿等等數量也都是工程實施前的二到四倍。對于野生動物的分布范圍,也不再僅僅局限于某一領地,而是逐漸的擴大活動的范圍。
三、結語
祁連山天然林不僅是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人類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隨著經濟發展的速度逐漸加快,環境保護成為了最重要的主題,而作為極其重要的生態系統,對于祁連山天然林的保護工程,還應該繼續保持,發揮其生態系統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吳水榮.水源涵養林環境效益經濟補償研究[D].中國農業大學,2003.
[2]汪有奎,楊全生.祁連山自然保護區森林可持續經營成效及對策[A].國家林業局、浙江省人民政府、中國林學會.首屆中國林業學術大會論文集[C].國家林業局、浙江省人民政府、中國林學會:,2005:3.
[3]張肅斌.河西走廊生態系統退化特征與恢復策略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