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玉斌
[摘要]:目前 “美麗廣西”正在實施“宜居鄉村”階段,從已有的成果來看存在村莊規劃不足、部分項目規劃建設雷同、有的項目“大修大建”失去了鄉村景觀特色、某些鄉村旅游區建成后缺乏管理經營能力,后續管理不到位等問題。建議:村莊建設應先做好建設規劃, 堅持以人為本,因地制宜的原則,形成錯位競爭優勢;尊重、保護歷史,避免“大拆大建”,大力挖掘鄉土文化;另外,政府做好鄉村旅游區引導,狠抓后續管理工作。
[關鍵詞] :廣西;美麗鄉村;建設
1 研究背景及意義
2013年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政府根據黨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設小康水平的目標以及建設美麗中國的戰略任務,決定開展“美麗廣西”鄉村建設重大活動,持續推進解決制約我區農村生態宜居和基礎建設的突出問題。活動規劃期為2013-2020年,分“清潔鄉村”“生態鄉村”“宜居鄉村”“幸福鄉村”四個階段推進,每個階段實施期為兩年,目前正在實施“宜居鄉村”階段。“美麗廣西”鄉村建設開展以來,在各市、縣(區)的努力下,取得了很多的成績,但是也存在不少的問題,筆者通過實地調研、采訪相關部門、查詢文獻等方式,收集了大量的資料,本文在闡述發現問題的基礎上,提出廣西美麗鄉村建設的建議,以期為今后階段的建設提供技術參考。
2 “美麗廣西”鄉村建設現狀
“美麗廣西”鄉村建設開展以來,在不斷實踐推進中取得了較好的成績。
2.1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規、政策和規劃
自“美麗廣西”建設以來,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和政府根據中央的法律法規和政策以及自身建設的實際需要,先后制定了《“美麗廣西”鄉村建設重大活動規劃綱要(2013-2020)》《廣西壯族自治區美麗鄉村建設試點實施方案》《廣西壯族自治區鄉村清潔衛生條例》《“美麗廣西·生態鄉村”活動指導意見》《“美麗南寧·宜居鄉村”活動實施意見》以及《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培育廣西特色小鎮的實施意見》等政策法規來指導“美麗廣西”鄉村的建設。這一系列政策法律的制定,為美麗廣西鄉村建設,指明了方向,繪制了藍圖,讓管理、監督有了法律依據[1]。
2.2農村環境得到優化、美化
通過組織清潔家園、清潔水源、清潔田園三大行動,有效遏制垃圾圍村、塞路、污染耕地和池塘、河流的現象,全區95%的村莊的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通過村屯綠化、飲水凈化、道路硬化,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75%以上,具備通車條件的行政村客運通達率達85%[2]。
2.3創建了一批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
2016年由廣西各市、縣(市、區)推薦上報,經專家評審,創建了桂林市疊彩區大河鄉花卉產銷協會生態園、馬山縣小都百鄉村旅游區、橫縣南山白毛茶圣種生態茶博園、柳江縣晉航農業生態園等30個廣西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2017年又創建廣西農墾明陽向陽紅現代農業莊園等50個廣西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2017年12月,容縣龍鎮村(特色民居村)、南丹縣巴平村(現代新村)、鹿寨縣中渡鎮大兆村(現代新村)、武宣縣下蓮塘村(歷史古村)、靈山縣蘇村(歷史古村)5個鄉村入選中國美麗休閑鄉村。
2.4生態農業得到發展,鄉村旅游成為熱點
“美麗廣西”鄉村建設以及綜合環境的改善催生了觀光農業、有機農業、農家樂等一批農村新興業態,促進了鄉村旅游、現代農業、生態養殖等產業發展,特別是鄉村旅游成為熱點。
3廣西美麗鄉村建設存在問題
3.1村莊規劃不足
“美麗廣西”建設以前,廣西原有的規劃體系中對農村居民點的規劃很少,僅在縣(縣級市)域規劃、鄉(鎮)域規劃中有關村鎮體系的規劃,而在這些規劃中又多偏重于鎮,而對于量大面廣又相對分散的村莊部分則述及甚少,很多村莊存在亂搭亂建的現象,村民按自己意愿建設,村莊布局、房屋朝向凌亂。建設“美麗廣西”后,由于時間短、經驗不足、經費籌措困難等原因,為了達到建設指標,很多村莊沒有統籌的做規劃,當村莊發展到一定程度再從區域協調的角度進行優化調整和改造,容易造成“建了拆、拆了建”局面,有的建設還破壞了生態環境,影響到群眾的生產生活,也浪費了財力物力。
3.2部分項目規劃建設雷同
隨著廣西建設“美麗廣西”以及創建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生態綜合示范點、特色小鎮等鄉村建設活動以來,各市積極響應,制定一系列工作機制、考核和獎勵問責機制,各地鄉村建設項目紛紛規劃和實施。筆者在走訪中發現,不少項目沒能挖掘當地特色,同一區域無論是建筑風格,產業類型,營銷模式還是服務方式基本趨同,這樣同質化帶來的是惡性競爭,讓游客有千篇一律的印象。甚至有些地方不適合發展旅游,也規劃成為旅游景區,這樣不僅造成建設資金浪費,也造成旅游景區點供過于求。
3.3 部分項目存在“大修大建”現象
某些鄉村在打造景點時,忽視了農村本來有的“農、土、綠、特”元素和特色,肆意大加改造,興修城市廣場、星級飯店;有的甚至征用農民土地大建城市公園景觀,造成了建設成本大量增加,還造成非城非村、無“農”無“土”的境界,令許多旅游者游之索然無味,大呼上當[3]。
3.4當地村民缺乏管理經營能力,后續管理不到位
某些鄉村旅游區建成后,政府沒有做好下一步的發展規劃,對村民成立合作社或引進企業來發展旅游業沒有做好引導,主要以當地村民自主管理為主,而農村缺乏管理經營方面的技能和人才,現有居民“小農”思想較為嚴重,普遍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因此旅游開發停留在較為粗淺層次,不能真正打造成為旅游新亮點來吸引游客,導致建設成果沒有得到有效鞏固,沒有推動產業發展,農民增收、群眾共同富裕遭遇到瓶頸。
4分析與建議
4.1村莊建設應先做好建設規劃
“美麗廣西”鄉村建設應當先做好村莊的規劃,以鄉(鎮)域規劃、農業區劃、土地利用等總體規為依據,“美麗廣西”建設、旅游、農業等部分應當統籌協調規劃同一區域,避免重疊規劃,在規劃中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村莊和集鎮規劃建設管理條例》等相關法律法規為依據,并結合《“美麗廣西”鄉村建設重大活動規劃綱要(2013-2020)》《“美麗廣西·宜居鄉村”活動“一意見三指南”政策文件》等文件精神實施,每一個行政村要做建設規劃。
4. 2堅持以人為本,因地制宜的原則,形成錯位競爭優勢
堅持以人為本,始終把維護發展農民群眾切身利益放在首位,規劃時充分尊重農民意愿,尊重農民選擇,達到改善村莊人居環境,方便村民生活,實現村莊健康持續發展。要根據每個村莊發展基礎、資源稟賦、人口規模、歷史文脈、民俗文化等方面的差異,提出不同類型村莊差異化發展模式,彰顯各自特色[5]。比如,在產業的規劃發展因地制宜充分挖掘當地特色產業,堅持以市場為導向,追求長期效益,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等。
4.3 尊重、保護歷史,避免“大拆大建”,大力挖掘鄉土文化
鄉村居民的行為方式、生活方式、社會價值觀、地域文化隱藏在鄉村建筑形式、文化習俗、空間尺度等各方面中,在美麗鄉村建設中要尊重、繼承和保護歷史,這樣才能引起鄉村居民的共鳴,產生文化認同感,也才能讓城市消費群體到鄉村旅游后感受到不一樣的旅游體驗。建設中,要注意提高生態環境的保護力度,合理開發和利用農村資源,避免大開大挖,達到人與自然、經濟協調可持續發展。
4.4政府做好鄉村旅游區引導,狠抓后續管理工作
鄉村旅游區后期管理經營事關農民增收、群眾富裕以及建設成果鞏固的問題,建立健全后續管理機制勢在必行。一是政府部門應當積極介入,做好鄉村旅游區的發展規劃;二是強調市場化運作,指導村民成立合作社或引進旅游企業,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發揮黨員干部和致富帶頭人的作用;三是引導農民以項目發展為核心,輻射周邊其他產業,做到“旅游搭臺,經濟唱戲”,發揮旅游產業帶動效應。建議,政府成立考核評分小組,把農民是否增收、群眾是否富裕作為鄉村旅游區建設的重要指標,建成2-3年后給予評估,以檢驗鄉村旅游區是否起到了應有作用。
5結語
“美麗廣西”建設活動是我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重要舉措,在建設過程中如何保留鄉土味道,體現農村特點,彰顯民族特色,又要達到農民生活富裕,政府在投資建設的過程中是否有資金額度、質量的標準,是否有投資和收益的評判體系,這些都是我們在今后的建設過程中需要考慮的問題,我們期待在鄉村變美的同時,也要確保政府的投資有的放矢。
[參考文獻]: [1]唐平秋、張國成.“美麗中國”視域下的廣西“鄉村建設”研究[J].桂海論叢,2015(3)
[2]韋仲達.彭清華:把八桂大地建設得更加和諧美麗[N].廣西日報,2017年6年27日
[3]梁昆.廣西鄉村旅游發展現狀與存在問題分析[J].南寧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