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校入黨答辯機制就是在源頭上控制了黨員的數量,提升了黨員的質量。加強高校學生入黨答辯機制研究具有意義重大。馬克思主義政黨向來對自身建設非常重視,中國共產黨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自然也不例外。大學生黨員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骨干力量,培養大學生黨員是黨的事業發展的重要環節。最新修改的《中國共產黨章程(修正案)》和《中國共產黨發展黨員工作細則》都對黨員的質量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入黨答辯機制是提升黨員質量的新模式。
關鍵詞:高校;答辯機制;入黨
十八大報告指出:“要提高發展黨員的質量,健全能進能出機制,優化黨員隊伍結構。” [1]黨的基層組織是黨的活力、凝聚力和戰斗力的基石。高校各個黨支部作為黨的基層組織,任重而道遠。嚴格把好黨員入口關,這樣才能全面提升黨員隊伍的質量,優化結構,持續增強黨組織的生機和活力。高校學生入黨答辯機制就是在源頭上控制了黨員的數量,提升了黨員的質量。因此,加強高校學生入黨答辯機制研究意義重大。
一、理論意義
(一)加強高校學生入黨答辯機制研究,有利于推動高校學生黨建理論的進一步發展和完善。高校學生入黨答辯機制是指在各個高校的基層黨組織發展黨員時,通過公開答辯的方式吸收優秀的同學加入中國共產黨,從而從源頭上提升黨員的質量。
(二)加強高校學生入黨答辯機制研究,有利于推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的進一步發展和完善。高校學生黨建和思政教育兩者相輔相成,思政教育是高校學生黨建的重要內容,做好高校思政工作也能進一步促進黨建工作的發展。
(三)加強高校學生入黨答辯機制研究,有利于推動學生黨員純潔性理論的進一步發展和完善。高校是我黨“新鮮血液”的重要輸送基地,這些“新鮮血液”的質量關乎黨的生命和未來。對入黨積極分子進行黨的純潔性教育形勢緊迫,確保了我黨后繼有人,長期執政。
二、現實意義
(一)加強高校學生入黨答辯機制的研究,有利于更好地提升高校黨建工作的實踐效果,進一步推動高校黨建工作和思政工作的共同發展。
(二)加強高校學生入黨答辯機制的研究,有利于提升學生黨員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從而提升黨的整體生機和活力。目前學生黨員中存在著一些普遍的問題:比如理論水平較低,黨性修養不夠,入黨動機不純,責任服務意識不強等等問題,入黨答辯機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能夠解決上述問題,因此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
(三)加強高校學生入黨答辯機制的研究,有利于促進大學生身心的全面發展。大學生的思想正經歷著從不成熟到成熟的一個發展過程。入黨答辯機制能從多個方面綜合考察學生的素質,有利于黨組織吸收最優秀的學生加入中國共產黨。
三、高校入黨答辯機制的理論基礎和指導思想。
(一)高校入黨答辯機制的理論基礎:從世界無產階級革命和執政的歷史來看,向來對自身建設非常重視,中國共產黨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自然也不例外。[2]列寧也曾指出:“徒有其名的黨員,就是白給,我們也不要”。自1921年建黨以來,中共共產黨一直對自身建設非常重視,毛澤東同志曾在《<共產黨人>發刊詞》中把“黨的建設”稱為一項“偉大的工程”。[3]高校學生黨建是基層黨建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不斷地推陳出新,從而為全黨注入新活力。
習近平同志曾在多個場合多次強調加強黨員質量的重要性。他對新黨員的入黨動機,發展的程序都要求確保質量,切記“帶病入黨”。[4]他對黨員隊伍和黨員干部隊伍的管理都強調要嚴格進行。大學生黨員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骨干力量,培養大學生黨員是黨的事業發展的重要環節。
(二)高校學生入黨答辯機制的指導思想:最新修改的《中國共產黨章程(修正案)》中對黨員的具體要求也進行了一些修改。但對黨員的高標準嚴要求還是一以貫之。黨章中對黨員的各個方面提出了非常嚴格的要求。從黨章對黨員的規定中不難看出黨組織對黨員質量的高度重視。《中國共產黨發展黨員工作細則》就是為了規范黨員發展,保證新黨員的質量,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而制定的。《細則》中指出黨員標準始終堅持把政治標準放在首位。對黨員的發展要慎重發展。入黨答辯機制可以作為慎重發展的方式方法。此外,黨員發展還應嚴格按照《中國共產黨發展黨員工作細則》第四章第二十六條“黨支部征求黨內外群眾的意見”的規定。實行入黨答辯機制就是探索出一種更高要求,同時公開征求黨內外群眾意見的新模式。
四、高校學生入黨答辯的主要內容、實施環節及評分標準。
(一)高校入黨答辯的主要內容應該包括黨史黨章、時事政治;入黨動機、黨性修養和鍛煉;學習、生活和工作相關內容等,確保內容全面、結構合理。黨史黨章是為了考察同學對黨的相關理論知識的了解程度。時事政治是為了考察學生對當前國家的時事政治的關心了解程度及對相關國家大事的評判能力。入黨動機、黨性修養和鍛煉是考察學生的入黨主觀條件。學習、生活和工作相關內容是了解學生的綜合能力。因此,以上這些內容從各個方面考察學生的綜合能力和素質。
高校學生入黨答辯機制的實施環節主要涉及自我陳述、理論問答、自由提問、會議討論、宣讀結果等環節,力求實施環節的科學合理公正。其中自我陳述2分鐘,理論問答2鐘,自由提問2分鐘,會議討論2分鐘,宣讀結果2分鐘。
(二)高校學生入黨答辯機制的評分標準。主要設計自我陳述、理論問答、自由提問三個環節的評分。確保分值設置合理,能夠真正反映答辯對象的黨性和素質。自我陳述(40分):對中國共產黨的認識、個人入黨動機、在學習工作生活等方面的表率作用、對自身優缺點的認識及未來努力的方向。理論問答(50分):對黨的基本知識、基本理論的理解和掌握時事政治程度及分析能力。臨場發揮(10分):即自由提問環節,儀態、口才和應變能力。總分為100分,90-100分為優秀,80-90分為良好,70-80分為及格,0-70分為不合格。按照分數結果,優秀和良好準予發展,及格需要教育后發展,不合格的不予發展。
參考文獻:
[1]楊賢金.高校實踐育人的探索與創新[M].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2015:(145-147).
[2]戚萬學.當前中國道德教育的文化困惑與文化選擇[J].教育研究,2009,(10).
[3]肖紅新,徐秀紅.建立保證學生黨員發展質量長效機制的探索——實行“入黨公開答辯”的實踐與創新[J].中國林業教育,2008(1).
[4] 王建東.高校發展學生黨員采用公開答辯機制的探索和實踐[J].公共管理,2016(1).
作者簡介:
沈麗超(1988-),女,浙江海寧人,浙江傳媒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