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提升,經濟體制已經向著新常態的方向進行拓展。黨中央也開始針對企業的技術創新進行加強,針對科學事業單位承擔的科研課題內容進行提升。由此可見,以科研活動為主導的核心科學事業,在財務管理的過程中呈現了重要的發展地位。從本質上看,財政管理中的橫向科研經費,是眾多渠道來源中的一種。所謂的橫向合作就是從企業或者社會機構中進行有效的獲取,并在此基礎上進行進一步的有效內部成果轉化。由于每一個細節之間都存在一定的聯系,并且這些聯系很容易被忽視,這樣就需要從整體的角度進行思考,加強企業、科研等產學研一體化的結合項目構建,從一定的程度上,提升科研院橫向合作的可持續發展戰略實施。
關鍵詞:科學院;橫向合作;可持續發展
一、科研院橫向合作的成因
新常態的背景下,不少科研院在進行橫向合作實施的過程中,先進行了深入的調查,之后再進行大量的探究和實踐。在一定的程度上看,相對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相續又出現不少問題,并呈現到了大家的視野當中。隨著社會不斷的進步,不少零散或者碎片化的問題,也就不能從整體性的角度進行思考。還有部分存在自行自有、自產自銷,達到自身的需求即可的心態。針對于所謂的可持續發展的能力構建并不是想象中的那樣充分[1]。另外,橫向工程和縱向工程有所不同,縱向工程中的經費來源主要來自于財政的撥款,而橫向工程的經費來源是來源于企業或者社會機構,從本質上看,兩者之間是兩個不同的課題。橫向發展相對是一個比較復雜的工程,在實現上,并非單方面的因素可以決定的,而是需要在科研所及其政府、企業、機構等方面的共同構建或者參與中完成的,缺失任何一方的努力,科研所橫向合作的機制構建,都會出現問題[2]。
根據以上的情況,可以發現,想要保證科研院橫向合作的成功,就需要具備以下的基礎條件:第一,科研院所構建的產業化前景的科研性成果,保持持續發展的動力,這樣才能擺脫那種自產自銷的小格局思想。第二,從本質上看,與科研院合作的企業也并非空穴而來,需要企業具備一定的規模和實力,這樣才能形成有效的技術性手段,這樣才能滿足科研技術的需要,這樣才能在相互作用下,企業幫助科研院科研資金方向的問題,科研院利用科技促進企業的有效轉型,并在雨后春筍般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第三,不僅如此,還需要在一定的程度上加強體制機制的保障。第四,滿足以上條件之后,還需要在企業與科研院之間構建一個銜接的部分,作為兩個平臺之間的橋梁與紐帶,進行進一步的構建可持續發展路線。
從目前的形式上看,不少科研所已經形成了一定的產業化的前景科研成果,但是這個時候,隨著社會的需求提升,已經滿足不了現行的需要。這個時候就需要意識到橫向合作的重要地位。不僅如此,基于黨中央的正確指引下,也針對科研所的一些橫向發展的促進問題進行了進一步的發展和拓展。例如: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及其《中華人民共和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修訂草案)》等政策的構建上[3]。也在很大的程度上起到了連接性的紐帶作用,并以項目和技術、資金、人才構建的基礎上進行實現的多樣式對接。也是科研院進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前提,只有在滿足基礎條件的基礎上,才能進一步的針對橫向合作的可持續發展戰略進行構建系統或平臺。
二、科研院所橫向合作的可持續發展
從本質上看,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因此,近幾年來,中國科學院和不少地區構建了重要的簽約方案。并為這些地區的社會經濟發展中的重大技術問題做出相應的解決方案和技術支撐,幫助這些地方性產業實現有效的升級和轉型,并在此基礎上按照企業的宗旨,進行構建相應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保證實踐科技成果的轉移。把存在零散化和碎片化的問題,轉變為可持續發展的前進動力,實現有效的合作性可持續發展戰略實施[4]。構建之后的年經費平均提升了將近百分之二十左右,實現了可持續發展的突破口的塑造。并借助系統思考的工具,進一步構建屬于自身實際情況的突破點。
從目前的形式上看,不少研究院一年的時間就可以走訪將近八十多家企業,并在領導的帶領下,進行構建調研組,一天下來就可以拜訪多家企業。從技術的需求調研上看,需要充分的調動地方性的積極性,發揮中介機構的重要作用,構建多元化的合作方式。實現每個季度至少1到2此的系統性調研,每個月至少2到3次的零散式調研。發揮平臺構建的重要性作用,并在此作用下,實現院地合作的重要科研項目實施。其中主要的調研內容包含了專家、平臺和成果之間的調研項目,并在此基礎上,實現有效的跟蹤與落實,要求企業相關的人員到科研所進行考察。讓企業按照自身的實際情況,自身的實際的需求進行構建,并采用不同的方式進行跟蹤與落實。其中,科研院還需要把技術需求與調研的“常態化”有機的結合起來,完善科研院橫向合作的可持續發展戰略實施。與此同時,科研所還需要在積極的狀態下,不斷的促進科技成果的轉化,實現“資本化和產業化”的有效模式。并在中科院的和諧帶領下,進行技術性的效果指導。充分思考重點產業和戰略性產業的重要作用,使用好STS計劃,聚焦科研所成果,并在良性的循環過程中,實現企業技術的落地生根,在轉化的過程中,不斷得到優化和完善[5]。
科研院和企業之間的橫向合作,不僅需要極強之間的協調作用,還需要加強工作的指導,堅持自愿互利原則,多元化形式。在揚長避短樣式上,實現共同性發展,并提升產品質量,加強有效的能源利用,構建新技術和新成果。推進科研所和大中型企業的合作,并把合作的精神納入到議事日程,充分發揮科研所的優勢,
總結:從本質上看,橫向科研的構建是科學事業單位財務管理重要組成部分。如何利用不同的渠道,進行構建橫向科研經費的實施,已經成為了科研院發展的重點。這個時候就需要科研所,消除小農經濟的思想,從整體化的角度進行探究橫向合作的成功條件。并在此基礎上,加強橋梁和紐帶的重要作用,實現項目和技術、資本上的有效對接,完善相應的系統,保證調研和實踐結合,做到橫向合作的可持續發展戰略實施。
參考文獻:
[1]鄒秀敏.實驗室經營服務創新初探[J].科技創新導報.2015(10):15-16
[2]桑子文.基于創新生態系統的“極地創新中心”孵化模式研究[J].中華文化論壇.2015(07):88-89
[3]童集.大力推進大中型企業與科研單位、院校的橫向合作[J].經濟工作通訊.2014(12):14-15
[4]趙立雨,徐艷,張瓊,張彥海.我國財政性科研經費柔性化管理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6(22):22-23
[5]周勇.科研院所科研經費全過程管理模式探究[J].財經界(學術版).2015(23):99-100
作者簡介:
付權(1982-),女,民族:漢,籍貫(精確到市):黑龍江省牡丹江市,當前職稱:工程師,學歷:碩士,研究方向: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