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商業銀行作為現代經濟活動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經營質量和運營效果直接影響著現代經濟發展,已經成為新時期人們關注的焦點。近些年,全球銀行操作風險損失事件頻發,而風險控制效果卻并不顯著。如何在上述背景下把握銀行操作風險信息及數據,將其應用到實際風險處理過程中,形成針對操作風險管理策略及管理體系已刻不容緩。為了更好地研究商業銀行操作風險管理措施,結合 A 銀行操作風險現狀及新時期商業銀行操作風險管理理論提出人員風險控制措施、流程風險控制措施、制度風險控制措施及基層風險防范措施,全面挖掘了風險管理中的注意事項,希望為我國商業銀行操作風險管理提供有益的參考。
關鍵詞:商業銀行;操作風險;管理策略
一、背景
中國銀行業對操作風險的關注起步較晚,對操作風險的理解、認識和管理都處在初級階段。探討商業銀行操作風險管理相關基本理論,一方面對銀行基層行有效控制操作風險具有一定的可借鑒性;另一方面,明確提出了在目前操作風險管理手段還不成熟條件下對銀行的操作風險管理的最有效、最現實的手段。上述研究能夠從根本上完善商業銀行操作風險管理建設,對操作風險管理現狀進行分析,探究操作風險誘因、管理的難點和薄弱環節,明確重點人員、重點環節、重點方法、重點業務等方面的關注重點,有針對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操作風險管理措施,從而更好的應對操作風險,具有非常高的現實價值。
二、A銀行操作風險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
1、人員操作風險
認識不足,操作風險管理不到位。A 銀行日常業務開展的過程中雖然將操作風險管理作為風險管理的重要內容,形成了相應的操作風險管理體系,但并未對操作風險管理內容進行全面宣傳和教育,人員認識存在嚴重誤差。在調查研究過程中筆者發現:三分之二以上的員工都將操作風險管理與風險管理內容混淆,不了解具體的操作風險管理業務內容和細節,在工作中無法將操作風險管理落實到位,并且銀行在其他部門設置的過程中人數均明顯高于工作需求,人力資本利用率較低。
2、流程操作風險
工具欠缺,流程操作隱患重重。操作風險管理工具是保證銀行操作風險管理效益的基礎,對各項工作的開展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A 銀行操作風險管理的過程中雖然也設置了相應的操作風險管理工具,但由于工具較為簡單,風險規避效果并不理想。A 銀行開始在該基礎上構建集風險和控制自我評估、損失事件報告和數據收集、關鍵風險指標監測、新產品和新業務風險評估、內部控制測試和審查法、操作風險報告等為一體的操作風險管理體系,希望利用上述工具加強操作風險管理力度。但由于工具內容過于復雜,操作難度較大,致使其使用效益并不顯著。流程漏洞。操作風險居高不下流程漏洞是 A 銀行操作風險管理中的重要問題,直接影響銀行操作風險管理的效果。目前,流程漏洞已經成為當前銀行管理人員關注的焦點。
3、制度執行風險
A 銀行操作風險管理的過程中制度體系存在明顯的漏洞,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
制度執行風險,嚴重影響了 A 銀行經營效益。A 銀行雖然結合不同的業務類型形成
了相應的業務制度和業務操作,但由于內容較為復雜,制度設置難度較大,配合效果
并不理想。
4、基層結構風險
為了保證操作風險管理效果,銀行必須要對基層結構進行完善,做好基礎內容的
設置,這樣才能夠在該上述內容上按部就班、一步一步地完成操作風險管理系統的構
建。A 銀行雖然設置了較為完善的操作風險管理基層結構,但在相關方面仍存在一定
問題,其具體表現在內部審計、職能分散、職能缺失三個方面。
三、完善A銀行操作風險管理的對策
1、加強人員管理、提高員工素質,強化人員操作風險管理
完善管理組織,形成獨立體系。銀行操作風險管理工作開展的過程中需要對各部門進行完善,做好組織結構的設計,如由總行統籌各項操作風險管理工作,委員會、審計部門等細化管理內容,對各項操作風險管理任務進行落實。強化人才培養,提升人員素質。在人才培養工作開展的過程中 A 銀行一是需要與新加坡母行做好溝通,通過母行人才的引入豐富自身操作風險管理工作,借助經驗型、科技型人才對銀行操作風險管理業務進行調整,做好業務的設置和配合;二是需要與人才市場構建良好的對接平臺,吸引更多有經驗、有技術、有創新的操作風險管理人員參與到 A 銀行操作風險管理體系構建過程中,全面提升操作風險管理業務水平;三是需要與高校形成良好的合作關系,利用高校中的先進理論對自身操作風險管理人員進行“武裝”,對其操作風險知識和技能進行提升。
2、積極實施流程操作風險管理
把握業務流程,做好動態控制。首先要做好業務流程設計。要對銀行內的多種金融產品和資源進行綜合管理,在實現管理差異化的同時努力提升銀行產品的市場競爭力,以獲得更多的市場發展空間,拓展銀行業務面。其次要提升動態管理程度。風險不是一成不變的,管理人員在進行分析時需要從動態角度入手,這樣才可以確保分析的準確性,以降低銀行的業務流程操作風險。另一方面,銀行內部審計人員要做好監督工作,在增強自身專業素質的同時提高風險意識和應對風險的能力,不斷積累應對風險的經驗,在該基礎上結合銀行的具體環境進行審計操作,如信貸審計、出納審計、財務會計審計、外匯審計等。
3、充分重視基于操作風險管理的執行
做好評估量化,強化智能管理。在銀行操作風險度量方面,A 銀行要在當前計量基礎上合理運用高級計量法,通過該方法提升風險度量的準確性,全方位把握操作風險發生的實際狀況,對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控制,從而保證風險計量的可靠性和有效性。與此同時,還可以適當運用損失分布計量法對損失事件狀況進行分析,在損失事件數據庫基礎上確定操作風險管理效果,對風險控制方案進行調整,最大限度降低銀行操作風險。通過風險誘因、風險指標和損失事件的歷史統計數據等運用數學算法建立多元分布模型圖,通過圖線變化狀況確定上述因素之間的關聯度及發展狀況,對銀行操作風險管理調整進行制定。
4、積極探索并建立有利于基層機構操作風險防控的管理制度
建立轉移制度,實現風險分擔。轉移制度主要指保險轉移制度,這種制度是在我國商業銀行中應用較為普遍,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銀行操作風險的轉移。但 A 銀行對此方面內容并不重視,保險轉移制度構建仍需進一步完善。建立預警機制,提升預防效益。該預警制度構建的過程中要明確:(1)關鍵業務恢復具體事項,通過對銀行操作風險發生后業務損失狀況進行分析確定關鍵業務項目,明確關鍵業務恢復的順序、時間、內容、目標等,保證人員嚴格依照制度要求對其進行恢復;(2)操作風險應急內容,結合具體業務從數據、系統、人員、資源等狀況設定操作風險應急管理制度體系,明確應急管理注意事項及要求,結合部門特征制定突發事件處理方案和流程;(3)危機溝通配合制度,通過結合銀行業務內容及業務狀況做好危機下各部門的配合設計,明確溝通內容和配合要求,做好危機處理權力的劃分,嚴格依照危機處理制度做好操作風險事故控制。
上述業務連續性管理預警制度的構建,能夠有效降低突發性事件給銀行帶來的經濟損失,有利于銀行向客戶提供更優質的服務,有利于實現銀行發展的“雙贏”。
四、總結
在對A銀行操作風險的分析中,仍然存在一些未能考慮到的部分,主要的分析從理論上展開,因為自身知識水平有限,以及對A銀行操作風險的認知程度和管理水平存在部分限制,導致對操作風險的認識不完整不全面。今后,將繼續收集和分析操作風險數據,不斷學習商業銀行操作風險管理相關知識。
參考文獻:
[1] 郭美娣.大數據時代對審計工作的影響.[J].商場現代化,2016(20)
[2] 陶少卿.大數據時代下銀行內部審計工作的探討[J].現代商業,2014(30)
[3] 張宇靖.我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研究陰.區域金融研究,2013,01:67一72.
[4]徐學鋒.中國商業銀行操作風險管理績效評價[J].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2009(6).
作者簡介:
馬一丹(1992-)女,山西晉城人,會計專碩,研究方向:財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