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旭波
(河南省三門峽市陜州中學,河南 三門峽)
“3+3”的高考模式即將來臨,從事高中物理一線教學十多年,對物理教學和改革確實存在“困惑”。物理教材要改版調整,考核的范圍、難度均會有所調整。由于物理學科難度大,還將面臨高中選考物理人數減少(參考浙江、上海高考現狀如圖),學校將實施“走班”制上課等新的教學模式。物理教師必須做出相應的改變,以適應即將來臨的改革。

教師的發展離不開專業理念和師德的支撐。專業理念的更新也是保持教師工作熱情的關鍵,閱讀名家的教育原著、教育教學理論、教育心理學、學科前沿與動態等報紙雜志,提高我們的教育理念和思想境界。同時,多向優秀教師學習交流,提高自己的職業修養;克服長期從事一線教學工作所產生的職業倦怠,提高工作熱情;不畏艱難,勇于創新。始終堅持做純粹的教育,做一個有教育情懷的教師,這樣才能讓自己在教育這條路上走得更遠。
當下的教育,尤其是縣區級的普通高中,為了提高升學率,在物理教學中,有意識或無意識地以機械的、死板的方式去進行“訓練”和“控制”,忽略或者說減少了對學生成長其他方面的關注。與現行的教育方式矛盾的是,新課程注重核心素養的培養。物理學科的核心素養是學生在學習、探究物理問題的過程中,逐步形成的適應個人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是學生在物理學習過程內化的帶有物理學科特性的品質;是在物理學習中,逐步形成的知識積淀、思維品質、能力表現、科學思想以及科學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綜合體現。
怎樣在教學中實現核心素養的培養,同時還能兼顧考試成績,還能讓學生留在物理課堂上?我們要把物理課堂變得生動有趣,以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我們要把課堂變得“高效”以獲取高分;最難的是還要實現學生核心素養的養成,這對教師的專業知識和能力要求更高,我們要引導學生學會自主研究物理問題的方法,教師要力爭成為研究型教師。
華東師大葉瀾教授說過:“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教學反思,就一定有可能成為名師。”作為一名普通的物理教師,積極地寫課后小結,把平時教學中學生課堂課下出現的問題及時整理、反思,定能讓教學水平得到很大的提升。如果能夠把自己反思中的收獲進一步整理,寫成文章發表,長期下來定能提升自己的理論水平。
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也曾說過:“如果你想讓教師的勞動能夠給教師帶來樂趣,使天天上課不至于變成一種單調乏味的義務,那你就應當引導每一位教師走上從事研究這條幸福的道路上來。”一線物理教師在學科研究上最好的方式莫過于小課題研究了。我們整天參與課堂教學、學生管理,是和學生最“近”的人。所以我們的研究工作應主要圍繞自身的教學實踐展開,課題來源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在教育教學實踐活動中出現的,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轉化為研究課題;(2)具體的教學場景,通過觀察,捕捉到研究課題;(3)在班級管理中,學生談話交流中,總結提煉課題,并組織團隊認真研究,最終取得成果。在做課題的過程中,我們的專業能力必將有很大突破。
新課程下的高中物理教學,要注重學生知識、能力、態度方面的共同提高。教師要有更長遠的發展,必須在教學思想、方式上做出改變,即在教師的指導下,讓學生去解釋并感受物理知識產生的原因、物理知識形成的經過以及物理知識發展的方向,并以此培育學生的物理核心素養。新的教學過程是師生合作進行的,由老師苦“教”、學生苦“學”,轉變為一起進行研究總結。教師研究學生的思想,把教學變成學生自主鉆研,教師幫助學生鉆研探究。
新高考模式下物理學科的學習情況是:高一,學業過關學習,全部修習,更簡單易懂。高二,好學校60%~70%的學生要選考物理,中等學校40%~50%的學生要選考物理,差學校20%~30%的學生選考物理。例如,執行新高考模式的浙江省杭州市的數據顯示,七門選考科目中,選考最多的是化學6018人,其余依次是地理、歷史、政治、物理、生物,從5173人至4773人,選考最少的是技術,2007人。物理選考人數僅列倒數第三位。某位校長說:“現在的現狀是,全省各地的物理老師多余了,轉行教‘技術’課去了,這需要我們警覺起來。”新高考試點地區的教育行政部門,甚至提出了選考科目的保障機制。
我所從教的學校,屬于相對落后的縣區“薄弱”高中,選考物理的學生人數預測少得可憐。這種層次學校的物理教師會更“尷尬”,但是車到山前必有路,作為一線教師所能做的就是努力提升自己,用課堂魅力吸引學生學物理。
總之,無論高考模式如何改變,物理課程如何改變,學情如何改變,我們教師都要與時俱進,多學習,愛閱讀,勤鉆研,及早適應新的教育形勢,更加優化我們的教學。我們在任何時候也都要牢記,自己不單單是為教知識而教書的“教書匠”,而應成為一個“育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