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國家大力提倡全民閱讀和移動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在廣州工商學院鄺邦洪院長"以德為行、以學為上"和"五進"教育思想的引領下,提高大學生的閱讀興趣和能力,是國家戰略、是時代要求、是高校職責,量多是當代大學生的責任和擔當。廣州工商學院會計系"互聯網+背景下新型讀書學習平臺和模式的構建"項目組于2016年10月對廣州工商學院、廣東培正學院、廣東白云學院3所民辦高校部分大學生的閱讀情況進行了調研。
關鍵詞:民辦高校 大學生閱讀 調查
一、調查目的
了解和掌握大學生閱讀的基本情況,以便能夠有針對性的采取措施,進行大學生閱讀推廣的實踐探索。為“互聯網+背景下新型讀書學習平臺和模式的構建”項目的研究提供數據和基礎。
二、調查對象
調查對象是廣州工商學院、廣東培正學院、廣東白云學院2354名大學生
三、調查方式
抽樣問卷。發放調查問卷共2354份,回收2341份,有效問卷2312份。
四、調查內容
調查內容包括課外閱讀時間、閱讀習慣、閱讀方式、閱讀目的、閱讀環境、喜愛書目六個方面。
大學生閱讀情況調查問卷(不定項選擇)
所在校和系別: 所在專業:
所在年級:大一□ 大二□ 大三□ 大四□ 性 別: 男□ 女□
1.課余時間你會選擇選擇閱讀課外書嗎?
A.經常 B.偶爾 C.很少 D.從不
2.你比較傾向于讀哪類課外書籍?(可多選)
A.文藝類(小說、散文、詩歌等) B.新聞時尚類(報刊、雜志等) C.與專業相關書籍
D.管理類書籍 E.心靈成長類書籍 F.經典名著、傳記等 G.其他
3.你認為閱讀環境對閱讀興趣有影響嗎?
A. 有,影響很大 B.有,但是影響較小 C.沒有影響
4.你認為怎樣的閱讀環境更有利于閱讀?
A.輕松舒適的 B.嚴肅安靜的 C.隨意可以討論的 D.以上的結合
5.你有每天閱讀的習慣嗎?
A.有,并且有固定的閱讀時間 B.有,但是沒有固定時間 C.沒有,但是每周都會閱讀
6.你會為自己安排閱讀時間嗎?
A.會,有固定的閱讀時間 B.不會,空閑時間隨時會閱讀 C.不會,一時興起會閱讀
7.你一次閱讀的時間是多久?
A.兩小時以上 B.一小時內 C.不到一小時
8.你閱讀的動機是?(可多選)
A.學習需要 B.個人興趣 C.打發時間 D.拓寬知識面提高個人素養 E.其他
9.你閱讀的渠道有哪些?(可多選)
A.購買書籍 B.向圖書館或他人借閱 C.在網上下載電子書 D.手機閱讀APP
10.你現在平均每月用于讀書的消費?
A.20元以上 B.10-20元以內 C.10元以下 D.沒有
11.你愿意為讀書消費的金額是
A.20元以上 B.10-20元以內 C.10元以下 D.不愿意
12.你認為影響你參與閱讀的因素有哪些?(可多選)
A.課業繁忙,時間不充足 B.沒有豐富閱讀資源 C.閱讀成本高 D.不感興趣
13.如果學校成立讀書會,你會參加嗎?
A.會,很積極 B.會,隨大流 C.不會,沒興趣 D.不會,作用不大
14.如果學校成立讀書會,你希望從讀書會獲得什么?(可多選)
A.閱讀習慣養成 B.交書友 C.專業知識與專業技能 D.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
E.游學、參觀企業了解企業 F.獲得實習和職業推薦機會 G.參加讀書公益活動
H.其他
五、調查結果
總體上看民辦高校大學生的閱讀情況不容樂觀,普遍存在的問題。
(一)閱讀興趣不高。因興趣而閱讀的比率為37.2%,無目的閱讀的比率35.3%,其他27.5%。
(二)良好的閱讀習慣尚未形成。用于課外閱讀的平均時間,每天1小時以上的比率為27.5%,有閱讀習慣且能保證閱讀時間的比率為26.6%,大部分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尚未養成。
(三)閱讀方式多元化,紙質圖書的閱讀量明顯不足且呈下降趨勢。電子閱讀率為72.2%,其中手機閱覽率為56.2%,紙媒的閱讀率為27.8%
(四)閱讀內容偏向娛樂、消遣和功利方面。從閱讀目的、興趣和推薦的書目上看閱讀內容偏向娛樂、消遣和功利方面,大學生對自身道德修養和人文素養的提升關注不夠,尤其經典閱讀。娛樂消遣類書籍閱讀率為48.6%。考證需要的相關類書籍閱讀率為36.1%,提升個人素養的文史類書籍閱讀率為15.3%,經典閱讀率為8.1%。
(五)閱讀環境。看重閱讀環境的學生比率為86.4%,認為與環境無必然關系的學生比率為13.6%。
六、原因分析
(一)社會主流宣傳導向偏重娛樂。受社會主流宣傳導向的影響,讀書目前在中國尚未形成主流的社會風氣,媒體宣傳主體偏重娛樂,多是有關明星的動向及私生活,而文學、科技等正能量方面的報道卻被娛樂休閑、隱私八卦所掩蓋。
(二)廣東經濟和文化發展不平衡。在改革開放初期,廣東最先接受西方思想,學到先進技術的同時受到不健康思想和生活方式的影響,青年大學生的思想不成熟,抵抗能力不強,這些都直接影響到大學生閱讀興趣和習慣的養成。尤其是民辦高校學生的閱讀風氣相比文化底蘊深厚的大學略弱,亟待引導。
(三)讀書環境、平臺與時代不匹配。網絡發達的時代,大學生的閱讀方式發生了改變,多數是以電子閱讀為主,紙質書籍的閱讀人數逐年下降,圖書館、書店等場所利用率不高。但互聯網閱讀弊端明顯,濫竽充數的文章大量充斥于網絡中,且青少年正處在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形成時期,意志力和辨別能力不強。因此,互聯網時代的閱讀更需要引導,搭建新的平臺。赫爾岑說過,“不去讀書就沒有真正的教養,同時也不可能有什么鑒別力。”大學生所讀書籍的“質”和“量”,直接影響了大學生的閱讀范圍,進而影響他們的思想深度和文化高度,導致他們對生活的概括力和表現力不足。
相較于985、211等綜合實力較強的大學而言,民辦高校的校齡較短,文化底蘊相對薄弱,在閱讀氛圍方面存在較大差距。經濟的高速發展,人們越來越看重精神文化建設,尤其青年大學生。
因此,高校的讀書環境、校園文化和讀書平臺對善于接受新鮮事物的青年大學生來說非常重要。改善閱讀環境,利用互聯網+技術構建新的讀書平臺,推動校園文化建設的同時可以有效的激發和培養大學生的讀書興趣和習慣。
七、結論與建議
通過此次調查,我們不難發現,現在的大學生閱讀目的過于功利性、閱讀方式以電子閱讀為主、有價值的閱讀時間較少。閱讀不僅僅能起到身心放松,更讓我們在學習之余,多了一個與心靈對話,與世界溝通的機會。所以,高校應該改善讀書環境,建設專業特色讀書室,構建多元化的讀書學習平臺,以此提高大學生的讀書興趣;成立大學生讀書協會,舉辦系列閱讀推廣活動,促進大學生彼此之間閱讀的交流,對大學生的閱讀習慣的形成具有積極地推進作用。
大學,是大學生走向成熟的關鍵時期,是增加知識儲備、提高自身修養的關鍵時期,而讀書是學生大學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成長、成才的重要途徑,關系到當代大學生人文素質、綜合能力的提升。因此,我們要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不僅要讀與專業有關的書籍,也要讀專業以外的書籍。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學習更多的知識,提高自己的綜合素養。才能有足夠的能力和信心立足于社會,才能更好地服務于社會,實現自己的價值。
“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是習總書記在十九大上對青年的寄語,希望我們廣大青年大學生能夠深思習總書記對我們的殷切鼓勵,認真學習,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青春力量。
參考文獻:
全桂艷.民辦高校大學生閱讀推廣的實踐探索[J].湖北函授大學,2018(6):47-51.
作者簡介:
江偉(1981-),男,湖北人,廣州工商學院輔導員,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人力資源管理.
基金項目:
本文系廣州工商學院協同育人平臺建設項目“互聯網+背景下新型讀書平臺與模式的構建”(項目編號:ZL2016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