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迎瑞 張立花 蘇華
一、我國高校商科教育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
(一)目標定位不夠明確
商科教育人才培養面臨的首要問題就是培養目標的確定,它不但涉及人才培養的方向,而且還決定著人才培養模式。為了學校的發展未來,不少商科院校都在努力尋求升格機會,??谱非笊駷楸究?,地方普通院校想成為綜合性大學,這種現象使得原本層次清晰的人才培養模式被打亂,商科院校培養出來的人才沒有市場競爭力。
(二)同質化現象嚴重
由于競爭機制的引入,隨著市場需求的拉動,熱門專業在幾乎所有商科院校開設,使高等商科教育很快就發生了競爭過度的情況,突出反映在商科專業數量和規模急劇增加及出現了各種類型的院校爭辦商科教育的局面。與其他類型院校商科專業培養模式相比,同質化現象突出顯現。
(三)教學方法單一
教學手段單一,使得很多人認為商科教育與理工科教育等可以用相同的教學手段施教,可以低投入高擴張,結果導致了商科教育擴張過度;其次,老師采用的教學方法多數都是照本宣科灌輸式的,啟發式、互動式、討論式、案例教學方法少;再次,教學方法空洞化、教條化,缺乏實證研究。
(四)實踐環節流于形式
商科院校的實踐活動不同程度地流于形式,商科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主,商科院校注重實踐環節,為學生創造實踐條件是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基本要求和必然途徑。但是,由于高校與企業的脫節,高校與企業沒有良好的合作機制,校企對接困難,基于市場競爭的風險考慮,企業為了提防泄露自己的商業機密,也會使校企合作難以達成,實踐環節流于形式。
(五)師資隊伍缺乏實戰經驗
當前,我國商科院校的教師,由于自身沒有參與過實際經營管理,大部分是從學校到學校,就會與實際脫節,雖然有扎實的理論基礎,但欠缺理論與實踐的結合,而其他一些有實踐經驗的教師又不安心于課堂教學,結果導致能夠理論與實踐能夠很好結合,并且能從事模擬教學的教師非常欠缺。
二、我國商科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探討
從上述問題可以看出,中國的商科教育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和壓力。因此,商科院校要尋求發展,就要繼續深化改革,需要重新明確商科教育人才培養的目標定位,培養多層次有特色的商科人才;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積極推進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加強學生實踐創新能力的培養。具體如下:
(一)商科教育人才培養的目標定位要明確
人才培養目標確定是第一位的,關系到培養出什么樣的人才的問題,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商科院校有著自身的層次性和多樣性,所以商科院校人才培養目標也因該體現出層次性和多樣性。不同層次的學校應該有不同的人才培養目標,不同類型的學校也應該有不同的人才培養目標。
(二)商科教育人才培養要突出辦學特色
一流商學院一般都具有自己的鮮明特色,比如哈佛商學院的特色是案例式教學。商科院校辦出了自己的特色就會擁有比較優勢,商科人才培養不能趨于同質,而應各具風采。學校應該樹立開放協同式辦學理念,努力綜合校內外各類資源,轉化為自身的人才培養優勢。具體說來,我們應該借鑒國際一流商學院的辦學方式,包括美國的“校企合作教育”、英國的“工讀交替制”、德國的“雙元制”,結合我國具體國情積極創新辦學方式。比如,通過與企業共建實驗室和資源庫、構建產學研一體化的教學基地、我們還可以采取合作辦學,與國內外商科院校建立合作交流關系及聯合辦學培養學生,取長補短,發揚各自的比較優勢。在辦學方式改革過程中,我們可以先建立一些改革試點,允許教育改革和制度創新的試驗,給出一些特殊政策,讓試點先行先試,摸索出一套經驗出來,然后推廣。
(三)商科教育人才培養要面向國際化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進程,國際型人才培養已成為世界各國高等教育發展的趨勢。世界知名大學的一流商學院都有著相當高的國際化水平,不僅生源國際化,而且師資隊伍國際化,并且在各個方面開展廣泛的國際交流與合作。我們應該借鑒一流商學院的做法,積極開展與國外高校的合作交流項目,在師資結構上采取“請進來”與“走出去”并重的原則,一方面從國外聘請高水平教師,另一方面派遣教師到國際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學習;
(四)商科教育人才培養要注重實踐環節
實踐環節可以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實踐教學,是學生完成理論課程后,通過系統性、階段性培養,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可以得到提升,實踐教學是學生向社會過渡的重要一步。這一部分包括課題、畢業論文、課程設計、社會實踐等。另外一部分是指實驗教學,實驗教學是利用現代教學手段對實踐內容的模擬或實驗,其中實踐模擬又包括虛擬模擬和實戰模擬,虛擬模擬是對實踐活動的抽象模擬,是在模擬實驗室進行的。而實戰模擬就是學生直接參與經營管理活動,由學校或模擬公司提供實戰的條件,學自主完成實戰模擬活動。實驗教學包括設立校內實驗室,開設TOPBOSS、ERP模擬上市公司。建設校外實踐基地,與銀行、證券公司等大型企業建立長期合作關系,作為學生實踐基地;聯合社會創辦上市公司。
(五)商科教育人才培養要注重優化課程體系
在商科教育中,要以課程體系為核心。沒有一個適應時代要求的課程體系,就不可能培養高層次的人才。課程體系的設計要重視通識教育,學科交叉,打好通用課基礎,強化以國學為代表的人文綜合課程及數學、統計等數理基礎課程;設立商學核心平臺課程,強化經濟學基礎訓練,做實商學核心課程。課程體系包括以下四個模塊。
1、素質教育模塊。這一模塊有兩個基本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課內教學模塊。這部分又可一分為二:一是品德素養課程,一般是由學校統一開設的公共基礎課程,有:思想品德修養、馬克思主義哲學、毛澤東思想概論、鄧小平理論等課程,這些課程一般為必修課;二是人文素養課程,開設的課程有:職業道德、企業文化與商業倫理、團隊建設、交際溝通等。第二個部分是課外教學模塊。目的是進一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強化學生的綜合素質。可采取課堂討論或小組討論的形式,組織學生進行討論,互相交流學習心得,以鞏固和深化學到的知識。
2、商科基礎課程模塊。本模塊主要設置專業必備課程。通過本模塊的教學,使學生具備必要的理論功底,本模塊的課程主要有: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政治經濟學、財務會計、管理學原理、證券投資、市場營銷、統計學、計量經濟學等。
3、商科核心課程模塊。本模塊課程設置參考國際國內一流商學院課程設置。本模塊的課程主要有案例分析、公司金融、投資學、信息管理、運營管理、博弈理論、管理會計等。
4、職業技能模塊。本模塊主要根據社會對商科人才技能的要求進行設計。本模塊的課程主要有有:計算機應用能力、數據庫、辦公自動化等、語言應用能力、普通話訓練、寫作能力等。
三、結論
商科教育已經成為我國高等教育體系中最重要的學科門類之一,培養高素質而且具有實踐創新能力的商科人才也刻不容緩。 商科教育人才培養應該立足中國,面向世界??傃灾?,商科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應以人才培養為中心,圍繞國際視野、實踐價值和辦學特色為基點來創新商科教育的培養模式,以此引領高等商科教育發展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