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鑫
摘 要:隨著多媒體技術與網絡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它們逐漸走進了英語課堂,拓寬了英語教學的渠道。所以如果教師能有效地利用多媒體設備,就能豐富教學內容和形式,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并能探索新的教學模式,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
關鍵詞:信息技術;英語課程;整合;主體作用;發展能力
當今世界,科技發展可謂日新月異,計算機處理技術的發展,更是一日千里。現代教育改革的需求,使該技術在教育領域里遍地開花,多姿多彩。現代信息技術應用于學校教育、教學活動,可以大大提高教育效果,大面積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其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極大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效果,發展了學生的智力,提高了學生各方面的素質。
信息技術與英語課程的整合是以信息技術為基礎構建新的教學體系,在這個體系中,信息技術不是一種輔助工具,而將成為基本的知識載體、教學媒介和交流工具。在英語教學中合理運用信息技術,以其生動、直觀、形象、新穎的特征來優化英語課堂教學,使課堂學習氣氛濃厚,學習氛圍寬松,給學生提供更多的語言實踐機會。
一 、充分運用多媒體技術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充分發揮學生的認知主體作用。
興趣是個體行為積極性的源泉。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柏拉圖也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傳統的課堂教學是“黑板+粉筆”,課堂教學顯得枯燥單調,學生接受的刺激較呆板,往往興趣不濃。而多媒體計算機卻能創設出圖文并茂、聲色俱全、生動逼真的環境,將書本上固化的內容,以形象的形式表現出來,把生活的實景搬上課堂,既活化了教學形式,又活化了教學內容。為學生營造生動、活潑、直觀、有趣的教學情境,讓學生更快地進入角色,產生情感體驗,從而使學生在新奇的狀態下積極參與活動,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增強了學生的記憶能力和理解能力。為學生主動參與創造了有利的條件,利用學生的觀察力和想象力,從感官上給學生以強烈的興趣和“要學習”的動力,積極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
二 、多媒體輔助教學可以啟發學生的英語思維能力,有利于他們對知識的獲取和保持。
各種教學媒體在教學過程中的作用各不相同,把多種媒體優化組合,動靜結合,視聽相兼,就能更充分的發揮各種媒體深刻的表現力和良好的重現力。多媒體技術就是提供這樣的組合環境的現代技術,它所展現的信息既能看得見,又能聽得到,并且形式活潑多樣。這種多層次的表現力和多樣性的感官刺激,對學習英語的學生來說是非常有效的,也是英語教學中所必須采用的。在這種環境下學生能產生一種積極的心理體驗,并迅速轉化為求知欲望。他們獲得的信息量,比單一聽教師講課要多得多,不但有利于知識的保持和遷移,而且可以激發思維、指導思維、發展思維、訓練思維、培養思維,使學生在展開充分的、生動活潑的思維活動中實現掌握知識與發展智能的有機統一。
三、多媒體輔助教學可以對課堂信息進行有效組織,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效率。
計算機所包括的信息不僅只有文字,還包括圖像、聲音、動畫等其它媒體。在英語教學中,經常需要引入各種信息,包括對話、練習、問題和與之相關的預備知識、補充材料等教學信息。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它們以何種方式展示,何時展示,展示的次數等都是動態和隨機的,會受到教學過程中很多因素的影響。在傳統的教學手段下,要完成這些環節需要各種不同的媒體,這些信息分別出現在課本、錄音機、投影儀中。這些媒體之間是獨立的,很難有效地整合在一起,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容易產生忙亂的現象,既費時又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利用計算機技術,教師可以根據人的思維習慣和教學要求把所有資料鏈接在一起,極大的方便了教學,提高教學效果和效率。
四、 多媒體計算機能夠創設英語情境,培養學生的英語表達能力和交際能力。
學生學習英語往往缺乏一定的語言環境,缺乏語言實踐的機會。因此,在教學中設置相關的情景,對學生的理解將起到很大的作用。在教學中根據教學要求設計情景,把所學的教材活化成與學生的學習生活相聯系的內容顯得尤為重要。具體來說就是將課文活化成話語,使語言與生活實際相聯系,讓學生在情景中運用功能句進行實際操練。在英語教學中合理運用多媒體,縮短了教學和現實的距離,給學生提供了更多的語言實踐機會,對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外語素質至關重要。這種情景性學習無疑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學習遷移,使學生在英語交際活動中提高了交際能力。我們還可以將基于相同主題的學生現場表演與計算機虛擬環境相結合,讓學生身臨其境動起來、唱起來,使課堂成為真實的語言交際的“社會性”場所,調動學生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組織他們投入自然、自由的語言交際范圍,使學生敢于說,樂于說。這樣也必然會使學生語言交際的能動性和創造性得到充分發揮。
學生是信息加工的主體,教師是學習主體的幫助者、引導者與促進者。由學生、教師、教學信息、學習環境構成了 信息化教育的教學模式結構。信息化教育的教學模式可描述為,以學生為中心,學習者在教師創設的情境、協作與對話等學習環境中充分發揮自身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學習環境包括“情境”、“協作”、“會話”等要素。情境必須有利于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理解。在學習過程中,教師和學生是互動關系,正所謂教學相長。傳統教學模式是選擇適合教育的學生,而信息化教學模式是選擇適合學生的教育。教學模式的改革和創新與教學設計是密不可分的。信息化的教學模式必然要求有高質量的信息化教學設計與之相適應。
五、多媒體技術有利于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
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可以加強雙邊活動,拓展學生的創新思維。傳統的教學資料主要是課本、圖片、錄音等,這些有限的途徑向學生傳遞的知識和信息是非常有限的,而且缺乏靈活性和交互性。隨著多媒體課件的開發和普及,我們可以通過計算機技術、通過光盤、網絡等多方面的信息,使教學內容豐富,教學方法多樣,本課的教學目標已達到。這種高信息量、高效率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動眼、動腦、動口,對拓展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起到不可磨滅的作用。
現代化的教育離不開現代化的教育手段,隨著教育理論和現代科技的發展,充分有效地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信息化教育發揮著傳統教學方法和手段所起不到的作用。如果能與傳統教學手段相結合.共同參與教學全過程,形成合理的教學結構,學生就能在最佳的學習條件下進行學習.走進信息化時代,觀念要改變。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對于我國廣大教師來說,面臨正在迅速到來的教育信息化浪潮,要認清教育改革的方向,認清信息化教育的重要性,更新教育觀念。信息化教育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與方法的研究與實踐,必將推動中國教育改革進一步向縱深發展。
信息技術教育的運用,使傳統的教學模式得到了革新,注入了活力,煥發了新機。恰當地選準信息技術教育與英語課堂教學的最佳結合點,不僅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降低了教學難度,而且優化了英語課堂教學,有效地培養了學生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激活了學生的思維,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讓英語從此因信息化而精彩。
參考文獻:
[1]張正東.“外語教學法的新趨勢”,《學科教育》。
[2]張鐵漢.“信息技術教育學科課程整合的認識” ,電化教育通訊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