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若詩 王鵬程 范澤帥
摘 要:在經濟大潮洶涌的社會背景下,商業化便變得無孔不入。在商業基本占領生活的各個領域后,不可避免的開辟了校園這一新的大領域,校園文化活動的商業化更是其的直接體現。校園文化活動是大學校園文化的重要載體,隨著高校校園文化活動的商業化傾向逐漸凸現,如何在商業文化下建設校園文化成為每個高校都要面對的問題。
關鍵詞:商業文化;校園文化活動;文化建設
一、商業文化融入校園文化的原因分析
(一)、社會市場經濟大潮的沖擊。
進入新世紀,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初步建立和逐步完善,我國經濟發展迅速,充滿活力,日益開放。高校作為中國社會重要的組成部分,也受到市場經濟的影響,與社會各界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和作用。校園文化作為社會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自然會受到社會文化的影響,而社會文化又受制于社會經濟的發展,故校園文化也同樣在一定程度上不可避免的受制于社會經濟的發展。在社會市場經濟大潮的背景下,商業基本占領生活的各個領域,不可避免的滲透到校園中。
(二)、校園文化本身的開放性與多元化趨向。
中國近代社會,大學校園的基本特征是“校園趨向城市化,校園建筑趨向一體化,校園功能趨于綜合化。20世紀80年代以來,校園模式開始由封閉型向分散、開放型轉變,校園文化也變得多元化,各種文化沖突在校園內部上演。高校要在競爭中取勝,順應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眾化的趨勢,應實現校園文化與外來商業文化的互動對接,實現教育效益的最大化和可持續發展。
(三)、高校校園文化活動經費的缺乏。
高校眾多校園活動多有學生組織承辦,經費不足是長期困擾組織者一大問題,于是活動組織者開始主動尋找出路——商家贊助,故每個學生組織大多都設有自己的外聯部,負責尋找商家。如此,解決活動組織者問題的同時,商家也借此提高了知名度和可信度,樂此不疲地參與到校園文化活動中,以期達到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豐收的良好效果。
(四)、學生主動參與社會商業活動的趨勢增強。
隨著近期我國不斷走向轉型化進程以及社會就業壓力的不斷加劇,創業逐漸成為在校大學生和畢業大學生的一種職業選擇方式。眾多大學生為提高自身綜合素質,會主動參與社會活動,其中便包括各種商業活動,商業文化便由學生帶入整個校園。
二、商業化背景下如何建設校園文化
(一)通過開設相關課程或舉辦相應活動,積極普及商業文化知識。
高校應從實踐和理論兩方面來讓學生意識到學習商業文化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故可開設相關課程及舉辦相關活動。商業文化可以與其他課程相結合,相輔相承,和社會主義商業文化有關的內容貫穿到教學中去。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自覺地把社會主義商業文化帶進課堂,這樣可以實現高效社會主義商業文化的繁榮;活動組織者可以圍繞商業文化主題來開展各式活動,也可舉辦一些與之相關的社會實踐活動,讓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深入到社會主義商業文化中去,使社會主義商業文化逐漸發展以致繁榮。如此,不但活躍了校園文化,而且還加強了商業文化知識在全校師生中的普及程度,更能夠全方面地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讓學生跟上時代步伐,適應時代發展,響應社會需求。
(二)加強對校園文化活動中商業行為的管理。
隨著商業化主導了各項活動,那么“暗箱操作”便成了很難避免之事,拼“美”則可能演變為拼爹、拼資本。事實上,此類形式上民主、實質上資本主導的各種大賽,近年來已經泛濫成災。眾多活動的評選,表面上都取決于網絡投票和手機短信投票,事實上如果沒有足夠的資本來雇用網絡推手和專業投票公司,即使參賽者再優秀,也難逃落榜的厄運。因此,為避免校園文化活動商業化傾向過重,高校應該適度的把商業機制引進校園,并加強管理力度,,否則易造成校園文化的畸形發展。高校相關的管理部門應盡可能地嘗試通過建立有效的系統和流程來對校園文化活動中的商業行為進行指導和管理,積極承擔起規范化管理的責任。
高校校園文化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校園文化商業化成為不可避免的趨勢時,我們應以理性且清醒的頭腦,正確看待這種趨勢,找到商業行為與校園文化活動的平衡點,走出校園文化活動畸形商業化的怪圈,實現商業文化與校園文化的正面融合,最終走向校園文化建設的光明大道。
參考文獻:
[1]曾蓓蕾.淺探商業因素沖擊下高校校園文化活動建設現狀及對策[J].現代商業,2009,(05).
[2]王凱風.淺析高校學生兼職、創業行為的規范與指導——兼論此類行為對專業技能培養的促進作用[J].科技信息,2007,(25).
[3]李芳,趙新泉.高校校園文化商業化傾向探析[J].價值工程,2010,29(28):185-186.
[4]張玉虎.建設具有商業文化特色的校園文化[J].廣西商業高等專科學校,2001,18(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