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冬梅
摘 要: 隨著科技的迅速發展,計算機和網絡在會計工作中的應用范圍在不斷擴大,作用也不斷在提升。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是當前高職院校信息化建設的重要內容和任務之一,也是實現高職院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需要。如何規劃和建設標準化、規范化、內容豐富的會計專業數字化教學資源在實際應用過程中還需要做進一步探討和努力。
關鍵詞: 教學資源;高職院校;會計專業
課題項目:本文系湖北省職業技術教育學會科學研究課題“高職會計專業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研究——以《會計核算技能》課程為例”(課題編號:ZJGB201623)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會計專業數字化教學資源是指經過數字化處理,可以在多媒體計算機及網絡環境下運行的會計專業多媒體教學材料。隨著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的發布,教育信息化提上了發展日程,各地職業院校、科研院所、企業機構也積極響應。實現教學資源數字化,解決高職院校優質資源共享需求,對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社會服務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一、高職會計專業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存在的問題
隨著網絡教學資源應用的普及,職業教育的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受到普遍的重視,數字化資源建設也取得了教大的進展。但是,目前的職業教育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并未能有效地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這些數字化資源也沒有充分發揮其作用。究其原因,數字化教學資源的建設還存在以下一些主要問題。
1.缺乏統一標準,教學資源質量不一
目前,我國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缺乏統一的標準和規劃,資源建設者多從自己的認識角度出發對資源進行分類、定義,導致各種資源重復開發、凌亂存放。許多高職院校的數字化資源建設重數量、輕質量,往往只是課件、教案、習題、試題等教學資源的簡單堆積和拼湊,優質資源匱乏。
2.數據采集缺乏規范化和標準化,資源共享度較低
數據的采集一旦出現不標準、不規范情況,不僅會造成資源的重復建設,同時也給數據共享和交換帶來極大的不方便。目前教學資源的共享問題已成為高職院校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的“瓶頸”。教學資源必須“流動”起來才能產生更大的價值,但事實上大部分優秀教學資源無法有效共享,呈現“資源孤島”,不能通聯通用。
3. 資源庫使用效率不高,信息化服務水平低
由于學校對數字資源庫的后期管理和使用缺乏監管,目前,許多高職院校的教學模式仍然沿用傳統的課堂教學手段,教師習慣于“一塊黑板、一支粉筆”的教學模式,很少引導學生去使用資源庫,從而導致學生很少瀏覽課程網站和利用課程資源庫。同時,現有的數字化教學資源呈現形式單一,對學生缺乏足夠的吸引力,也是造成資源利用率較低的一個重要原因。
4. 資源庫平臺功能不健全,后期更新維護乏力
由于建設水平不一,部分院校已建成的數字化資源平臺功能并不十分健全,有的資源平臺只能提供單一的數據資源服務,而不具備完善的教學功能。此外,高職院校會計專業數字化教學資源的建設也絕不是一件一勞永逸的事情,應該對知識技能的更迭及時反應,充實完善。然而事實上很多院校教學資源庫缺乏后期維護,知識和技能得不到更新以及補充,不能讓資源庫做到持續健康發展。
二、高職會計專業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的對策
1.開發新穎、實用的教學資源,豐富資源庫
除了傳統的課件、電子教案、習題試題,簡單的音視頻等資源外,資源建設者可以適當增加與專業相關的企業產品介紹、企業生產流程解說、企業經營管理和營銷案例等,這樣既可以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又能給學生帶來身臨其境般的體驗,也可以帶動學生去思考和探究。因學生的知識結構、學習方法和學習能力等方面存在差異,資源建設者還可以利用ShowMe、EduCreations、ZTE錄課通、課程派(KeChengPai.com)等錄課軟件系統制作微課視頻及慕課,注重資源的多元化和層次性,最大限度地滿足不同的學習者的個性化需求,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2.統一資源庫建設標準,促進數字化教學資源的共享性
教學資源是資源庫建設的主要內容,必須是由專業人士通過收集整理加工開發所得。為有效規避數據孤島的產生,保證教學資源庫長期運行及連續性更新,可從以下三個方而建立本單位教學資源庫數據標準:一是從教學資源庫平臺建設開發技術角度提出必要的要求,與國家標準保持一致,沒有國家標準的要充分考慮其通用性;二是構建教學資源的評價標準,方便用戶進行篩選查詢;三是從素材使用方便的角度出發,選取一些較為普通的元素,對資源屬性進行標注,規范資源的屬性和編寫類型。
3.健全數字化教學資源平臺功能,強化平臺管理與維護
健全會計專業數字化教學資源平臺功能,可以從以下四方面考慮:
(1)專業中心,主要是建設職業調研報告、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職業標準、職業崗位職責、職業規范、職業證書、就業指導等方面資源。
(2)課程中心,高職會計專業課程資源建設應以用戶需求為導向,以會計職業生涯發展為主線構建,重點建設會計核算技能、出納實務、初級會計實務、成本核算實務、納稅實務等核心課程。
(3)應用中心,融教、學、做于一體,主要是提升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具體包括:虛擬實訓平臺、能力訓練與測試平臺和視頻教學平臺。
(4)經驗積累與分享中心,主要是用于提升專業的社會服務能力。
此外,數字化教學資源平臺的建設、實施與管理是一項巨大的系統工程,適宜采用“一個中心,多個工作小組”的模式來管理整個系統。通過這種管理模式,可充分利用現有的人力資源,分工明確,責任到人,運轉順暢,工作高效。
4.鼓勵和引導相結合,提高資源庫利用效率
有效使用是建設數字化資源的根本目的。因而,各高職院校要積極鼓勵教師對數字化資源的學習和利用。教師作為學習活動的主要引導者,要加強對學生進行利用數字化教學資源的引導,提高學生數字化學習的程度。為了提高數字化資源的利用效率,學院可以出臺配套教學管理制度,積極引導學生選擇網絡課程庫中的一門或幾門課程進行網絡在線學習,修得學分;在課后,可以查閱、了解與教學有關的所有素材、課件、視頻進行自學,通過訪問教師提供的學習參考網站拓展學習;遇到問題主動通過網絡通訊尋求教師和同學的幫助。通過系統合理的學習指導,豐富學生學習的資源,多樣化學習的手段,能為學生提供良好的自主型學習環境,從而促進數字化資源的利用程度和建設水平。
三、結束語
隨著教育信息化的深入推進,網絡技術在教學領域的不斷深入融合,數字化教學資源及其共享平臺的建設方興未艾。數字化教學資源的建設與使用問題已經成為教學資源建設中的一個關鍵問題。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可以很方便地實現網絡數字化教學資源的共建和重用,能有效整合與管理校內的各種數字化教學資源,以實現數字化教學資源的統一管理和共享利用,這對擴大學校教學規模、提高教學質量,促進科研和科學化管理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張浩.職業院校會計專業數字化教學資源庫建設的探討[J].科技教育,2015(31):147.
[2]王鑫,王華新.建設高職院校教學資源庫的新思路[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11(2):169-176.
[3]戴勇.高職院校共享型專業教學資源庫建設核心問題研究[J].中國高教研究,2010(3):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