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穎
【摘 要】現代社會,教師要教會學生豐富的知識,更要培養學生健全高尚的人格。初中語文教師要明白語文教學中進行人格教育的意義和價值,還要采取一系列對學生進行人格教育的措施,強調人文的精神,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幫助學生提高自律能力,加強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教育,增強學生學習的信心,讓學生人格獨立,增強學生的耐挫能力,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通過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人格。
【關鍵詞】人格教育;初中語文教學;意義;措施
現代社會的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對學生加強人格教育,形成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形成學生的優秀的人格。
一、初中語文教學中進行人格教育的意義和價值
初中語文教學中進行人格教育,能滿足人格培養的需求。教師要明確教育教學的理念,在教授知識的過程中注重熏陶學生的意志品格,實現學生的綜合素質的發展。
初中語文教學中進行人格教育,能滿足學生發展的需求。現代社會的飛速發展,父母要拼命地賺錢,來給孩子美好的物質生活,這就造成了家庭教育的缺失。家庭教育的缺失,會給孩子帶來人格發展的缺陷,會讓孩子人際交往極端化,影響到孩子的一生。初中語文教師要對學生加強人格教育,鼓勵學生發展和學習,幫助學生塑造人格,完善社會交往的人際關系。語文教師要通過語文教學,塑造學生的健康的人格,促進學生不斷學習和積累,感染學生,落實素質教育的目標。
初中語文教學中進行人格教育,能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社會的發展需要有著發展潛力的人才,更需要有完善人格的人才。人格的培養,初中語文教育教學也很重要。初中語文教師要幫助學生獲得美好的未來,積極努力。
二、初中語文教學中進行人格教育的措施
1.強調人文的精神
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讓學生積極投入到語文學習中。教師要發揮語文教學的作用,以人文精神影響學生,在學生被尊重的過程中,實現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例如,語文教學中的名言警句,對學生有著巨大的激勵作用,這些句子是人類文化發展留下來的精華,能夠指引學生發展的方向,積極引導學生向著前方努力。此外,教師應該緊緊抓住課本,利用好課本中的文章,因為課本中的文章大多都是精華之作,教師要運用這些文章作為引導,幫助學生塑造健康的健全的人格。例如,教師可以利用課本課文的資源優勢,給學生進行人格教育,讓學生感受杜甫的憂國憂民的情懷,感受陶淵明的高尚情操,感受文天祥的高尚品格等。學生在走近這些優秀的人物的時候,也能夠樹立學習的目標,瞄準學習的榜樣,增強學生的審美能力,提高學生的文化品位,提升學生的人格境界。
2.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
初中語文教材中有許多富有哲理的優秀的文章,例如《魚我所欲也》《過零丁洋》等。教師要重點向學生講解作者的介紹,講解作者的生平事跡,生活的時代和寫作的目的等,引導學生感受作品中的人物的生活,感受作者筆下的人物的道德品德和人生追求等。例如,教師在教學《魚我所欲也》的時候,教師教會學生要舍生取義,因為孟子來看,生存和生命的價值很寶貴,可是義的價值卻高于生存,高于生命。了解了孟子的為人,和其生活的背景和社會情況,學生才能深刻認識到作品中包含的人格和思想。這樣,學生就會受到教育,不僅僅是滿足了背誦應付考試這么簡單的學習需求了。
3.幫助學生提高自律能力
很多初中生都不能自律、主動地學習,因為很多學生還在初中階段,還不能明辨是非。教師要讓學生學會知書達理,學會明白文化知識和人生道理的學習同樣重要。教師在語文教學中,要教會學生明辨是非,提高學生的辨別的能力,幫助學生學會自律,提高學生自我管理的能力。
4.加強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教育
教師要對學生加強傳統美德的教育,因為不少初中生都自私自利,不那么熱愛集體等,存在著不少人格的缺點等。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對學生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加強學生團結友愛的教育。例如,在《最后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發揮其巨大的教育價值,引導學生提高人格。此外,不少初中生還有著害怕困難,不思進取等特點,教師可以在教學中分析優秀的作品,讓學生感受人性的真、善、美,讓學生感受人生的意義,讓學生及時對課文中的人物進行學習,受到靈魂的洗滌和激蕩,受到感情的洗禮,受到心靈的滋養,受到人生境界的提升,這些對于初中生人格的塑造和發展都非常重要,具有著積極的作用。
5.增強學生學習的信心,讓學生人格獨立
信心是成功的基石。初中學生的年齡還太小,心理上還在逐步成熟的階段,在學生學習的時候,尤其是學生遇到困難的時候,信心還不是很足夠。學生有時候遇到困難的時候,還會產生自卑的學習心里。教師就是要針對學生的心理特點,發揮語文課文中的人物的形象等作用,幫助學生增強學習的信心,培養學生獨立健康的人格。
例如,教師在教學《愚公移山》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比較愚公和智叟兩個人對移山的不同的看法和態度,讓學生通過人物形象地比較明白,愚公之所以能夠移山,是因為堅定的信念讓他移山成功。讓學生從中受到啟發,那就是學生要搬掉學習上的攔路虎和絆腳石,摘掉差生的帽子。教師要教育學生,學習上要有足夠的信心來面對學生學習中的困難,要相信學生一定能夠將學習成績搞好。
教師要讓學生對事物有自己獨特的認知,不能別人說什么就什么,要發展自己的思維能力,增加自己的辨析能力,培養學生獨立的人格。在學生寫作文的時候,教師要避免用框框條條來束縛學生,允許學生抒發自己的個性化的見解,讓學生思路如天馬行空,暢所欲言,抒發學生自己的看法,讓學生個性得到張揚。
6.增強學生的耐挫能力
我們的社會是充滿競爭的社會,教師要保證學生在競爭中增加自己的耐挫品質。因為現在的初中生很多人都是意志薄弱的,在父母的呵護下長大的。所以學習上一點不順心,就灰心喪氣,缺少抗挫折的能力。這難以適應社會的競爭。初中語文教師要在教學中,通過作品的背景知識的介紹,課文內涵的挖掘,對學生加強挫折教育。
例如,教師在教學孟子的《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了解六位古代偉人出生貧賤,但是磨練后,成就了偉大的事業。教師讓學生深刻體會這一人生哲理,那就是挫折教育的好的教材,讓學生明白成才的道路上必定經歷挫折,必定經歷磨難。因此,學生就明白了,古代人們成才的道路尚且那么崎嶇,今天,社會競爭這么激烈,當然是要克服苦難,戰勝挫折,才能成功。
7.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
現在的初中生大多在優越的物質環境中長大,過著優越的生活,是家里的小太陽、小皇帝,這些初中生大多以自我為中心,只顧自己的需要,情感單純,意志薄弱,經歷的挫折非常少。教師要運用語文豐富的教材資源,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
例如,教師教學《背影》的時候,可以讓學生反復朗讀父親在特定的環境下給兒子翻越過去買橘子的場景,那幾段描寫和敘述,尤其是對父親背影的描寫,深深了打動了學生的心。尤其是父親對兒子的感情行為,學生深深體會到了父親拳拳的父愛。教師要讓學生聯系自己在家庭中的切身的體會,說一段父母讓自己感動的事情,這個時候,學生都會表達父母怎么給自己關愛。教師也可以給學生說一說令自己感動的父母的愛的故事,往往這個時候最能感人心扉。這個時候的學生,也最容易產生要以優異的學習成績來報答父母對自己的養育之恩的感情。
8.通過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人格
在現代社會中,只有敢于挑戰和敢于戰勝自我的人,才能更好地適應社會,在社會中逐漸鍛煉自己成為生活的強者。語文教師要逐漸適應社會飛速發展對高素質人才的需求,努力發展學生的競爭的品質。例如,教師可以多組織一些競賽活動,開展語文知識競賽、作文競賽、主題辯論比賽、演講比賽等,讓學生體會到失敗的滋味,也可以讓學生通過拼搏獲得成功。教師要讓學生通過活動消除疑惑,引導學生開掘學習的潛能,發揮學習的優勢,引導學生學會調節自己的心態和情緒,實現完美人格的塑造。
總之,初中語文教師要培養學生的人格,發揮出教學的多重作用,創造學生健康成長的大環境,讓學生充分了解社會、了解社會競爭,參與社會競爭,鑄造自己高尚完美的人格,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參考文獻】
[1]趙啟云.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進行人格教育的重要性, 語數外學習(初中版).2014(7):8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