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若璇
【摘 要】詩歌,是一種相對精煉、傳神的語言形式,它往往包含著深刻意蘊。對于高中生來說,詩歌是語文學科學習重點,關于著人文素養的養成。同時,通過對詩歌文本的解讀,可陶冶他們情操,讓心靈得到凈化,促進他們慢慢形成良好的品質,成為一名品德高尚的高中生。本文分析了詩歌文本特點。同時,闡述了對詩歌文本解讀的理解。最后,總結了詩歌文本解讀策略。
【關鍵詞】高中;語文;詩歌文本
前言
詩歌在高中語文教材中占據一定比例,它是一種情感豐富、講究格律的文本體裁。語文詩歌學習,旨在通過深入解讀詩歌文本內容,品味詩歌語言、內涵,從中獲得一些良好的閱讀體驗。高中語文詩歌文本解讀,既要學生關注詩歌內容,又要關注考慮學生自身情感體會。在詩歌文本實際解讀過程中,應尋求一些有效的詩歌文本解讀方法。
一、詩歌文本特點
高中語文教材中詩歌文本有著顯著的意境審美特征、意蘊多義特征、情感審美特征。其中,意境審美特征主要表現在詩歌作品通常以意境為生命,給我們營造一種美感,讓我們身處于雋永深邃意境中。以高中選修教材《春江花月夜》詩歌文本為例,它為我們營造了一個悠遠寧靜且寥廓的境界,讓我們身陷于作者營造的物鏡、情境、意境中,體會思婦念游子情感。而詩歌文本意蘊多義性主要體現在雙關義、情韻義、象征義、深層義幾個方面。以《長恨歌》主題解讀為例,它既表達了愛情主題,又表達了政治諷諭、時代感傷深層主題。詩歌文本情感審美特征意在表示作品往往寄托了詩人思念故人、懷才不遇、思鄉等情緒。即從一名高中生角度來看,詩歌文本在高中語文教材中有著重要地位和分量,應結合自身實際學習情況,積極探索如何深入解讀高中語文詩歌文本。
二、高中語文詩歌文本解讀分析
(一)以意象賞析為主的解讀
在高中語文詩歌文本解讀中,為了充分了解作者表達的中心思想和意義,我們需采取意象賞析方法。以李煜《虞美人》詩歌文本解讀為例,在這首詩歌賞析過程中,為了能夠深入解讀出作者追憶往事、傷懷古國等情感,體會詩歌風格的沉郁蒼涼,可抓住詩歌中兩次提到的“月”這個意象,月往往代表著思念故鄉之意,人在寧靜月色中最容易觸動感性神經,因而,由“月”這個意象可看出作者傷國情感。再以《送別》詩歌為例,在這首詩歌解讀過程中,可通過意象分析感受作者傳達的離愁別恨。古代告別場面往往會用到柳、笛聲、芳草、酒、夕陽、長亭、古道等等,這首詩詞通過古代告別意象的營造點名了詩歌中心思想。
(二)以典故賞析為主的解讀
在高中語文詩歌文本解讀中,為了能夠感受、鑒賞、思考文本內涵可突破傳統分層、分節、逐句逐字的文本解讀方法,善于運用一些典故解讀文本含義。以李商隱《錦瑟》為例,為了養成良好的藝術感悟力和文本細讀能力,可在詩歌文本分析過程中,利用互聯網平臺和圖書館資源搜集一些與莊周夢蝶、望帝魂化杜鵑、鮫人泣珠典故相關的學習資料。經過對學習資料的整理、分析、總結,探析《錦瑟》詩詞中所要表達的多重意義。這種詩歌文本解讀方法,有利于激發學生自身學習積極性,學會自主感悟詩歌內涵和所傳達的中心思想。
(三)以細節賞析為主的解讀
在高中語文詩歌文本解讀中,也應嘗試以細節賞析為主解讀作品。以王安石《泊船瓜洲》詩歌文本解讀為例,可從“綠”這個細節描述入手解讀文本內涵。即“綠”字的妙用,會給我們帶來一種春天的色彩感覺,由“綠”字可解讀出詩歌文本中對春天氣息的描寫,充分表現了千里江岸一片新綠景物變化,寫活了整篇詩歌文本。再以宋祁詞作《玉樓春·春景》詩詞文本解讀為例,可從“紅杏枝頭春意鬧”中“鬧”字入手解讀詩詞文本意蘊。即詩詞文本中細節的賞析和解讀,有利于我們深入體會作者所要闡述情感,被文本內容所感染。
三、高中語文詩歌文本解讀策略
在高中語文詩詞文本解讀時,為了提升學生自身詩詞文本解讀效果,應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解讀策略。
首先,在高中語文詩歌文本解讀中,應嘗試調動自身心、眼、口、耳,通過反復閱讀,領悟作者情感。以《關雎》詩歌文本為例,“關關雎鳩,在河之洲……”讀起來朗朗上口。因而,可在誦讀中解讀詩歌文本開頭對純真美好的描寫和男子對姑娘的苦苦追求,并在誦讀活動中感受追愛過程不易,深深體會詩歌中濃濃情意。
其次,在高中語文詩歌文本解讀時,我們應捕捉一些美的元素。以《楓橋夜泊》為例,為了解讀詩歌文本,可想象有一個落第才子正在蕭瑟秋夜里獨自泊舟楓橋下,通過優美意境想象,真正領悟詩歌所要傳達的內容。
最后,在高中語文詩歌文本解讀中,為了能夠更好的領悟詩歌文本內涵,可尋求自身與文本之間契合點,繼而深入到詩歌文本意境中,領悟作者愁思、別緒等等。這種詩歌文本解讀方法重在強調意與境的契合,更有助于鍛煉學生文本理解能力,養成良好審美素養。
即在高中語文詩歌文本解讀中,我們應講究解讀方法,在詩歌情、境中感悟作者情感,深層次分析作品內涵,對作品中良好品質進行繼承,繼而豐富自身素養。
結論
綜上可知,高中語文詩歌文本解讀既有利于發展學生審美能力,又能夠促進學生審美情趣的養成,應在高中語文詩歌文本學習中,通過意象賞析為主、典故賞析為主、細節賞析為主的文本解讀方法,深入挖掘詩歌文本中美學元素,充分感受到詩歌魅力和生命力,并通過對作者情感表現的分析,領悟詩歌內涵,深入內化詩歌內容,被詩歌內容所感染,養成良好語文學科文化素養和品質。
【參考文獻】
[1]陳愷.探討高中語文古典詩歌教學中的文本解讀[J].好家長,2017,70(68):174.
[2]谷小云.中學教材解讀策略研究——以高中詩歌文本解讀為例[J].課外語文,2017,32(30):88.
[3]周寬邦.基于比較法的高中語文古典詩歌文本細讀研究[J].語文世界(教師之窗),2017,12(06):37-38.
[4]許伯純.文本細讀在高中語文現代詩歌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文理導航(上旬),2014,20(10):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