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霞 徐曉蓉
【摘 要】關于“任務重復”的研究近年來漸漸成為二語習得領域的一個熱點。在任務型語言教學中,當任務被用作大綱設計的單位時,任務重復是眾多任務實施變量中的一個。而口語又是英語教學中的重中之重,且根據信息處理理論可以得出人的注意力資源是有限的,語言學習者總是遵循優先處理意義而不是形式的原則,在注意力富余的情況下,才會把注意力資源放在語言形式的處理上。使用任務重復這一教學手段能夠幫助學習者在口語輸出中提高他們輸入、存儲和處理語言信息的效率和準確度。因此本文對任務重復對口語的影響作一文獻綜述,對以后的研究提供基礎。
【關鍵詞】任務重復;口語輸出;注意力資源
近十幾年來,在心理語言學框架下對任務的研究主要集中探討任務特征和任務實施變量兩個方面(Ellis 2000)。對任務實施這個變量進行研究,目的是要發現什么任務實施變量可以預先使學習者在語言產出過程中形成強調準確性和復雜性、流利性的傾向。因為學習者的注意力資源是有限的(VanPatten 1996;Skehan 1998)。在各種壓力之下,學習者無法同時把注意力平均分配到口語表達的三方面。而學習者口語產出的準確性和復雜性之間流利性之間又有“交替換位”(trade-off)效應(Skehan&Foster; 1997),彼此在爭奪有限的注意力資源。任務重復是任務實施變量之一,和其他任務實施變量的研究相比,對任務重復這一變量的研究相對較少。原因之一也許是人們往往認為任務重復的作用不能與有意義的交流相比(Harmer 1982)。然而,認知心理學研究認為重復能夠提高人們認知技能的發展速度與效率(Schneider&Chein; 2003)。研究背景在第二語言習得研究領域,已有研究表明任務重復能夠促進學習者目的語產出的流利性、準確性和復雜性的某些方面,如Bygate(1996,2001)、Gass等(1999)以及周丹丹(2004,2006)等的研究。他們的研究成果從不同方面對任務重復研究的發展做出了不同程度的貢獻。這些研究表明,任務重復可以減輕任務內容對學習者的認知壓力,從而使其釋放出更多注意力資源關注口語產出的某個方面。從Skehan(1998)的雙處理模式來看,當同一內容任務組的受試重復任務幾次后,他們對詞匯項目的存儲會逐漸趨于句法化。此外,Skehan(1998)認為當準確性和創造性的需求出現時,學習者的以規則為基礎的處理系統才會啟動。這有可能是因為當一個人在執行一項新的任務或面對一種新的情景時,要比執行一個常規任務或面對一個熟悉的環境需要更多的認知處理資源(Huitt 2003)。
Skehan的雙模式系統提出在語言處理系統中存在兩個操作系統(1992)。一個是基于范例的系統,另一個是基于統治的系統。基于范例的系統與意義的傳遞非常相關,因此它在語言處理過程中主要被激活。雖然它在語言生成上是有限的,因為樣本應該在內存系統中表示多次,所以它在處理語言方面是快速的。相反,基于規則的系統在語言處理中是非常寶貴和具有生成性的,可以創造出一種更為珍貴的語言形式和意義傳遞。當學習者受到有限的注意力資源的限制時,他們主要關注的是信息傳遞,而嘗試尖端語言并不是他們的首要任務,因為它對工作記憶征稅。因此, 通過檢索顯性知識而被使用的注意力資源不能恰當地處理意義,因而語音(流暢)率顯著下降(Ahmadian和Tavakoli,2011)。
Swain的輸出假說(1993,1995)提出,產出作為L1 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在她的“產出假說”。該理論確定了輸出的三功能,即假設檢驗、元語言和注意功能。在假設檢驗功能上,學習者在單獨使用語言和與他人交互時,對自己的接受知識進行測試。當這個函數擴展到L2領域時,它表明L2學習者可以在他們說話時訴諸于接受性知識,這會導致更準確、更恰當的表現。根據施密特(1993)“注意到差距”的概念,建議L2學習者注意到他們想說什么和在中介語發展過程中實際產生的差距,從而認識到他們所缺乏的目標語言。輸出的注意功能可能產生兩個后續的后果。一種是L2學習者可能參與了幾個思維過程,通過這些程序,他們可以糾正自己的知識,以鞏固或產生新的知識;另一種是, L2學習者可能會注意到相關的輸入,以解決他們的問題, 填補他們的空白與可用和即時的輸入。
任務重復對提高學習者口語輸出的流暢性和復雜性特別有用(Bygate,2001)。然而,它與行為主義有著長期的聯系,自唯心主義起義以來一直受到語言學的批評。研究人員稱,任務重復是一種不靈活、干燥的方法,既不能提高第二語言學習者的表現,也不能激發他們的動機 (Lee、Gass,1993)。此外,人們普遍認為,任務重復不能與有意義的交流相比較,理由是它只強化了產出的形式,而忽略了語言意義的傳遞(海姆斯,1982)。庫克(1994)指出,重復是“自言自語”的共同特點,在親子談話中經常出現重復性的話語。它是語言學習者與語言保持聯系的一種自然有效的方法。在認知科學領域,研究發現,為了發展自動處理,需要進行連貫的重復訓練,而控制過程可以在一些試驗和不同的制圖情況下建立。重復屬于一致的映射在自動(施耐德和Chein, 2003)的形成中起著重要的作用。Bygate和Samuda(2004)宣布,任務重復是提高綜合處理能力的有效方法,可以從受控過程轉變為自動過程,因為它可以鼓勵學習者專注于更多細節和基于規則的系統。任務重復作為一種應用方法,在第二語言學習中應具有一定的發言權。
國內關于任務重復對口語生產影響的研究遠遠低于國外的研究。
周(2004)進行了口頭任務重復,要求該主題采用微遺傳學方法來調查任務頻率對口腔輸出的影響。結果表明,任務重復對學習者的語言形式和內容的復雜性有積極的影響。然而,進展不是在線性發展中提出的,而是以不規則的方式波動的。之后周(2006)增加了學科的數量:四個主題被要求聽一個故事,然后重復相同的故事四次。結果表明, 任務重復在提高學科的流暢性和準確性方面起著重要作用,而語言的復雜性卻沒有顯著的體現。
杜(2011)通過任務重復作為一個操作變量,研究任務重復度對英語學習者語言表現的影響。它表明,同樣的任務重復,確實可以激發學習者的語言表現流利和準確。然而,積極的效果不能轉移到新的口頭任務中。流利性是在同一內容任務和不同內容任務中得到改進的唯一因素。
由于注意力資源的局限性,導致了語言生成的復雜性、準確性和流暢性的早期不同的注意。寫作重復作為一種前期任務規劃,應具有減輕概念化、公式化的負擔,并在一定程度上重新分配注意力資源的功能。在這種情況下,它可以減少認知負擔,將注意力資源轉移到三維度的新平衡上。
因此,關于任務重復對中學生口語影響還有待我們去研究,此文僅做一總結,為之后的研究做一鋪墊。
【參考文獻】
[1]Ellis,N.C.Frequeneyeffeetsinlanguageproeessing:Arevi,withimplieationsfortheoriesofimplieitandexplieitlanguageaequisit
ion[J].StudiesinSeeondLangu眼eAe叫isition,2002,24(02):143一188.
[2]Krashen.5.TerrellT.D.TheNaturalAPproaeh[M].Oxford:PerganjonPress,1983.
[3]文秋芳.英語口語測試與教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9
[4]周丹丹.輸入與輸出的頻率效應研究[J].現代外語,2006,(05)
[5]朱秀梅,王林艷,肖武云.任務重復對第二語言學習者口語產出的影響[J].湘南學院學報,2014,(12)
[6]杜鵑.任務重復對中國大學英語學習者口語產出的影響[D].甘肅:蘭州大學,2008: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