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玉彪 龔玲 陳遠標
摘要 惠州市惠城區汝湖鎮具有廣東省甜玉米專業鎮和惠州市“三高”農業重點示范鎮的雙重身份,在甜玉米產業發展壯大過程中受到政府和社會的高度支持和贊助。在經歷了較長時間輝煌發展之后,汝湖鎮如何實現甜玉米產業轉型升級,實現甜玉米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成為目前亟須解決的問題。為此,對汝湖鎮甜玉米全產業展開調研,結合當前產業發展形勢和政策要求,分析目前種植、生產、加工和物流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合理性的發展對策,以期為專業鎮的轉型升級和成長壯大提供理論依據。
關鍵詞 甜玉米專業鎮;現狀;可持續發展;對策;廣東惠州;惠城區汝湖鎮
中圖分類號 S51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11-0059-02
汝湖鎮位于東江中游北岸,屬于沿江丘陵平原區,是惠州市“三高農業”重點鎮。具有海洋性氣候特征,氣候溫和,夏熱多雨,霜雪少見,土壤類型以砂質壤土為主,比較適宜種植的作物為甜玉米等[1]。甜玉米主要種植在仍圖東江沿線片區,土壤砂質且含磷較多,耕地面積廣泛且分布比較集中,比較適合甜玉米的規模化種植,村民掌握先進的生產種植管理技術,甜玉米加工企業密集分布,有利于甜玉米產業的整體規劃和發展。
1 發展現狀
汝湖鎮屬沿江丘陵地區,現有農業耕地面積約3 400 hm2,且多為砂質土壤,非常適宜種植甜玉米。立足這一資源優勢,汝湖鎮于1988年引進種植甜玉米,大力發展甜玉米產業,至今已成為惠州市乃至整個廣東省最大的甜玉米生產、加工基地,并于2004年被惠州市政府授予“惠州市甜玉米之鄉”稱號,于2007年被省科技廳認定為“甜玉米科技創新專業鎮”。
在提高甜玉米產量和質量上,汝湖鎮近年不斷引進示范了40多個新品種,篩選出適合本地種植的優質高產品種如夏珍、華珍、華美甜、金銀粟等[2-3],同時政府加大農藥殘留檢測抽查力度,鮮食甜玉米未查出超標現象,現已成功創建了萬畝國家級甜玉米高產示范基地,并逐步向綠色甜玉米和有機甜玉米種植模式發展。
汝湖鎮先后扶持壯大了2家農業龍頭企業,即惠州市盈佳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和惠州市盈圖農業有限公司。甜玉米產業采取“公司+科技+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公司提供種子、種植技術并回收甜玉米,以訂單合同收購的方式保障農戶的收益,帶動農戶致富2.2萬人,直接或間接增加就業崗位4 000個以上。盈佳農業有限公司的“萬家宜”牌甜玉米產品(速凍甜玉米、甜玉米罐頭等)先后獲得“廣東省知名品牌”和“廣東省名優產品”稱號,盈圖農業甜玉米罐頭和玉米筍等產品遠銷歐美等24個國家和地區。
近幾年汝湖鎮甜玉米產業保持平穩發展態勢,年種植面積2 133.33 hm2(含復種),產量約3.3萬t,平均價格1.8元/kg,實現鮮食甜玉米近6 000萬元的收入,農民純收益較往年有較大的提高,2011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7 486元。2個龍頭企業的4條生產線不斷為市場提供甜玉米產品,通過優質的產品、實惠的價格和良好的服務共實現年產值逾7 000萬元。
2008年以來,汝湖鎮注重科研投入,不斷加強與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共同承擔省(市、區)科技項目8項,共投入45.25萬元資金用于科技工作,大力推廣秸稈還田技術和測土配方技術,普及綠色安全種植理念,有效促進了技術創新專業鎮項目的順利實施,農業科研項目年保持在6個以上。目前,汝湖鎮擁有2家龍頭企業、1名農業碩士研究生、2名農藝師和多名農技師,擁有13項實用新型專利、馳名商標3個、特色甜玉米等產業品牌5個、666.67 hm2無公害甜玉米種植基地1個、33.33 hm2綠色甜玉米種植基地1個、田頭交易中心1個。
2 可持續發展對策
2.1 大力扶持龍頭企業,發揮輻射帶動作用
龍頭企業是甜玉米產業化經營系統的營運者以及技術創新主體和市場開拓者,起著關鍵樞紐作用[4]。汝湖鎮應按照優化配置、集約經營、規模發展、降低成本的思路,對擁有主導產品、名牌產品且經濟技術實力較強的龍頭企業進行培育和扶持,通過加強培育輻射帶動力強的甜玉米加工和銷售的龍頭企業,帶動實行甜玉米產業區域化、組織化、規模化、標準化生產,并逐步開拓產品市場,擴大市場發展空間,通過“公司+基地+農戶”的生產經營模式,推進鮮食玉米產業化經營,提高產業化生產水平。
2.2 深化產學研合作,組建技術創新服務平臺
鼓勵企業與科研院所開展產學研合作,全面整合高校及科研院所在專業技術人員、科技信息、政策資源等各方面的優勢,為甜玉米加工企業提供技術、政策咨詢等服務;聯合組成有雄厚技術力量以及良好科研、生產、推廣體系的龍頭企業,加強品牌建設和宣傳,開展甜玉米技術創新、產品改造,提高綜合加工利用率,積極引進高素質市場營銷人才,大力開拓國內外市場。同時,為科研院所實施科技技術轉化服務創造孵化平臺,進而形成互利共贏、良性互動、運作高效的農業技術創新公共服務平臺[5]。
2.3 加強良種良法的引進與推廣,培育優質高產新品種
汝湖鎮結合本地的自然條件,加強優質甜玉米品種資源的引進與改良,適時種植一批適宜本地生長的優質、高產、抗病性強、口感好的品種,并引導農戶提高優良品種的種植積極性,可采取一系列措施鼓勵農戶積極種植,如資金補貼、示范帶動等多種途徑,以滿足生產、市場需求。健全技術培訓和推廣服務體系,逐級培訓農技人員,深入農村基層培訓和指導,提高農戶種植有機甜玉米和蔬菜的積極性和技術水平。
2.4 引導企業提高保鮮技術和營銷網絡建設
鼓勵有實力的流通商和龍頭企業建立大型冷庫,將甜玉米鮮果穗在冷庫中進行速凍,延長甜玉米的保存時間,實現市場的周年供應,既可保證當地加工企業的原料供應,又可提高甜玉米的銷售價格,提高種植戶的收益。依托廣東省電子商務平臺,專業鎮政府引導甜玉米產品批發市場和營銷網絡的建設,鼓勵各種成分的經濟組織開展甜玉米運銷服務,充分發揮龍頭企業、商品流通組織、個體經營者的營銷作用,促進鮮食玉米鮮苞產品的流通營銷。
2.5 完善龍頭企業與農戶利益共沾、風險共擔機制
加強完善龍頭企業與農戶密切的利益共沾、風險共擔機制[6],建立互信互利的契約關系,積極引導企業和農戶對產業化經營模式進行改進和完善,如建立股份制利益聯結機制,引導農戶以土地、技術等生產要素入股,在龍頭企業中擁有股份,參與企業經營管理和監督,按股獲取紅利。引導農戶錯峰種植,使甜玉米穗按時間段均勻采收,盡量避免集中上市,提高企業開工率,增加企業和農戶的經濟效益。
2.6 擴大深加工途徑,提高綜合利用效率
目前,汝湖鎮的甜玉米僅僅是初級加工,如冷凍超甜玉米籽粒、瓶裝籽粒罐頭、脫水籽粒和玉米筍罐頭等,加工后的副產品并未得到充分利用,尚未建立真正的綜合加工體系。綜合利用率低,市場開發能力不足是制約汝湖甜玉米產業鏈進一步發展的關鍵原因。針對汝湖鎮甜玉米產業龍頭企業綜合加工利用率低的情況,鎮政府可引導有實力的龍頭企業對玉米秸稈、玉米芯、玉米苞等廢棄物的利用,將其加工成飼料,提高產品附加值;或引進一批優質企業生產特制玉米粉和胚粉、玉米片、玉米制糖、玉米啤酒等玉米食品[7],以及延伸發展化工、發酵、醫藥、紡織、造紙等工業產品,積極拓展增值空間引導企業和農戶對秸稈等副產品的綜合利用。
鎮政府還應繼續加大甜玉米秸稈還田技術推廣力度,采取多種形式,對種植戶進行宣傳和示范引導,促進甜玉米秸稈的循環利用,降低甜玉米種植成本。
2.7 增加科技投入,發展高端甜玉米產品
隨著人均收入日益增長和消費者食品安全意識的提升,有機食品和綠色食品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歡迎,城鄉人民特別渴望得到純天然無污染的優質食品。針對當前形勢,專業鎮需用政策引導支持改變甜玉米的傳統家庭式種植管理模式,做到統籌規劃,引進農業種植企業,以實現甜玉米的規模化和產業化發展,加大科技投入和質量監管力度,提高甜玉米的產量和質量,從無公害甜玉米逐步實現向綠色甜玉米和有機甜玉米的發展,降低農業成本投入和對環境的污染,提高企業和農民的生產效益。據美國資料報道,有機農業的成本較常規農業減少40%;有機食品的銷售價格比同類普通食品價格高20%~30%,而且市場需求每年以25%~30%的速度增長。農民可以從較低的農業生產成本和較高的銷售價格中得到實惠;加工企業也可以相應地獲得較好的經濟效益。
3 參考文獻
[1] 姚志文,黃巧敏.甜玉米生產的農業氣候條件分析[J].廣東氣象,2004(3):35-36.
[2] 謝勇,余士元,馮穎竹,等.廣州地區鮮食甜玉米引種試驗[J].河北農業科學,2008(6):7-8.
[3] 王秋燕,陳紅弟,黃亮華,等.16個美國亞當系列優質超甜玉米品種引種試種及分析[J].廣東農業科學,2012(17):1-3.
[4] 鄭錦榮,韓福光,李智軍.國內外甜玉米產業現狀與發展趨勢[J].廣東農業科學,2009(10):35-38.
[5] 曾曉花,萬忠,尹艷,等.2011年廣東甜玉米產業發展現狀分析[J].廣東農業科學,2012(3):12-14.
[6] 王麗娜.橫縣甜玉米產業可持續發展擬應采取的對策[J].廣西農學報,2011(3):102-104.
[7] 張保民.甜玉米產業的發展潛力及發展對策[J].種業導刊,2006(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