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華 徐婷
內容摘要:新常態背景下,互聯網在應用領域的不斷創新對傳統企業商業模式形成巨大沖擊。基于此種情況,筆者在明晰跨境電商的內涵及特征的前提下,從跨境電商的發展現狀及傳統企業轉型的雙重視角出發,對國內外研究現狀進行分析,并在此基礎上,在全球價值鏈理論的支撐下,以4種運營機理為研究對象,通過價值形成、價值機制、物流方式和產品類型等視角,進行對比分析,為傳統商業模式的轉型提供參考。
關鍵詞:商業模式 跨境電商 運營機理 價值鏈 轉型
互聯網科技的不斷發展及應用領域的不斷創新,加速了傳統企業商業模式的變革,跨境電商正是基于這一時代契機,借助互聯網而進行國際貿易的商業模式,減少了商家與客戶溝通的環節,滿足客戶的多元化需求。根據海關總署統計數據,2016年我國跨境電商的市場整體交易規模高達6.5萬億元,同比上升4.7%。此外我國跨境電商的整體交易規模持續保持在20%以上的增長幅度,在下行的經濟發展態勢下,已成為刺激我國外貿經濟發展的典型商業模式。
然而在轉型過程中,由于傳統企業缺乏經驗、對商業模式了解不夠等,導致在轉型過程中產生了諸多問題。因此,只有真正明晰跨境電商的商業模式及運營機理,才可以在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探尋價值洼地,實現傳統企業的成功轉型。
跨境電商研究綜述
(一)跨境電商的概念界定及特征
主流理論界認為,跨境電商主要是指隸屬于不同國別的市場主體,通過互聯網平臺來實現其商業運行,傳統的線下貿易模式實現了向電子化和網絡化的轉變,物流則用來實現產品的全球化運送。
伴隨著互聯網改革的不斷深化,以創新為驅動力的業務領域得到不斷發展,互聯網融入了多元化、人性化的設計理念,打破了傳統貿易之間的物理隔閡,作為集“外貿+互聯網”特征于一體的跨境電商,實現了買賣雙方的信息對稱,便捷了客戶的需求,降低了商家的溝通和運營成本,進而提升了企業經營的利潤(見圖1)。
(二)跨境電商商業模式
國外對于跨境電商商業模式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創新領域。Arianna Alfieri基于企業的價值鏈模型,以互聯網商業運行機制為切入點,將11種電商模式進行了融合,并采用了實例分析的方式進行闡述,佐證了模式的實踐性。Guy H.提出新型商業生態系統,基于評估跨境電商的運行機制,將企業劃分為三種,即主宰型、骨感型和縫隙型,對企業進行評估的指標包括活力、生產力及創造力。
周通基于經典的“六要素理論模型”,以BL公司為例,對商業模式從業務流程、定位、應力模式及信息共享上展開分析,從構建平臺、業務優化推廣、風險管控及人才結構保障四個層面展開路徑設計。張雪衛以“愛美購”為例,通過六要素模型對其展開實例分析,發現其海外代購存在短板,因此提出以凸顯女性產品為著力點,采用導購+代購的雙重運行模式。
(三)傳統企業向跨境電商的轉型研究
學者R.Vezhoavendhan等人的研究指出,企業轉型是實現經濟持續增長的主要元素,提出了制約企業轉型成功的五大因素——機會識別能力、數據統計分析能力、用戶滿意度、企業前瞻能力及產品質量等。Wiliam J.Bunting等人以企業進行新技術運用及組織變革的過程為研究點,指出轉型是實現戰略升級的有利途徑。
李銳認為制約傳統企業轉型成功的主要問題在于體制設計不合理、轉型缺乏明晰的運營思路等。單東結合企業轉型出現的問題,采用實例研究,從開拓融資渠道、減輕企業稅費等角度出發,研究保障企業轉型成功的重要因素。
基于全球價值鏈理論的跨境電商商業模式探析
全球價值鏈是互聯網模式下實現服務或產品價值的主要通道,是傳統企業向跨境電商轉型的重要理論支撐。全球價值鏈主要分為研發、制造裝配及營銷服務三個環節,三個環節在附加值上呈現出“U”型的發展態勢。
(一)自營式模式
自營式模式是以標準化理念為支撐,對企業的生產經營產品實現統一采購、模塊化生產、電子化交易,利用物流將產品配送到消費者手中。自營式電商模式具有較強的品牌影響力、嚴格的質量管控力、電商交易流程及風險把控體系。
我國采用自營運營模式的成熟案例包括蘭亭集勢、京東自營等。外貿門檻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企業全球化戰略的開展。跨境電商通過構建自營式的運營體系,打造了一套功能完善的供應鏈,可滿足個性化特定產品的購買需求。在自營式銷售模式中,產品呈現出兩大特色:貨物小型化及產品集中化。運營機制如圖2所示。
結合圖2可知,自營式跨境電商的優勢在于對生產成本的營銷及管控層面,充分發揮小額電商優勢,將產品投放至利潤率更高的全球化市場,從而培育核心競爭力。
(二)平臺式模式
平臺式模式是目前應用最多的一種跨境電商商業模式,主要是指通過購買產品,共享買賣雙方的基本信息,并將這些信息提供給用戶或供應商來促使交易達成。
阿里巴巴作為平臺式模式的典型代表,通過對產品或服務進行分類,為用戶提供專業的采購信息。在該運營模式下,跨境電商僅僅作為來自不同國度、不同規模的企業或個人的貿易交流平臺,主要盈利模式是在交易中收取一定的運營費用。該模式相對于自營式而言,節省了建立平臺的大量成本,規避了成本支出風險。互聯網信息化降低了買方或賣方獲取信息的成本,提升了成本獲取的效率,有力實現了短期內買賣雙方的信息共享。運營機制如圖3所示。
(三)企業應用模式
2008年的全球性金融危機為企業應用跨境電商模式提供了契機,眾多加工出口型企業為順應經濟發展需求,逐步開展電子商務交易。
代購代銷是跨境電商企業應用模式中的主要手段。它是以平民化消費為核心點,以出國留學或務工人群為主要目標的營銷模式。隨著全球化經濟的不斷深入,外出務工或者留學人數呈現幾何級數的增長態勢,因此他們成為代購代銷模式的首選代理人,從初期的情感維護逐步過渡至口碑式營銷模式,銷量日益上升,利潤空間也逐步凸顯,產品化模式在這種過程中日漸形成。然而,該運營模式隨著自貿區的逐步開放,代購代銷模式成為新時期下較長時間內消費的主流態勢。該模式的運營機制如圖4所示。
(四)綜合服務商模式
綜合服務商模式是一種功能更趨于完善的跨境電商商業模式,它汲取了平臺式發展的優勢,同時也彌補了平臺式電商的發展短板,拓展了電子支付、物流、產品質量管控等多重功能。實際運行中,以天貓、京東等為主的國內電商平臺均在積極對綜合服務商模式展開試錯,天貓通過打造企業化安全保障的運營機制,建立了自身的物流配送中心。作為一種新型的跨境電商模式,綜合服務商模式實現了營銷通道的多元化及便捷性,凸顯了對專業客戶的開發,節省了運行中產生的物流、庫存等多重環節。運營機制如圖5所示。
(五)四種跨境電商運營模式的對比分析
基于全球價值鏈理念,在明晰自營式模式、平臺式模式和企業應用模式及綜合服務商模式的運營機理基礎上,從多重視角展開運營模式的對比分析,表1具體展示了4種模式的不同點。
結合表1可知,四種商業模式在盈利模式上呈現出典型的差異性,但當前以平臺式及綜合服務商的運營模式為主流。在物流服務層面,企業應用式與自營式都需要自行確認物流商,但自營式主要憑借規模化的發貨量來降低與物流合作商的合作成本;企業應用式依靠尋求代理的方式來謀求物流合作。平臺式模式主要是在買賣雙方信息上實現盈利,其物流服務體系上難以呈現出較大的價值。綜合服務商在物流中的運營體系最為完善。基于上述分析,傳統企業應結合自身行業的特色及產品的類型,有的放矢,來選擇適合自身發展的運營機理。
結論與展望
企業應加快信息化平臺運作,將價值鏈的各個環節進行貫通,打造或引進屬于自身的跨境電商平臺,將優質的服務或產品引入全球化競爭體系。綜合服務商模式是代表當今新潮流的跨境電商模式,其主要客戶群體為個人或中小企業,其完善的物流、支付、質檢及訂單管理是調動買家的積極性所在,營銷通道的多元化及便捷性,凸顯了對專業客戶的重視,提升了客戶的運行興趣。
然而傳統企業在轉型過程中仍存在諸多問題,鑒于此,筆者提出以下改進策略:一方面,國家應及出臺相關策略,從法律層面保障跨境電商的發展。由于跨境電商仍處于起步階段,相應的法律法規,特別是稅收法規的出臺,對保障跨境電商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通過設置合理的稅收閾值,可以避免產生賦稅過重而導致的行業門檻限制。另一方面,企業需要自建物流,提升客戶體驗度。跨境電商應基于自身的發展規模,建立專屬物流體系,從而提升用戶的滿意度及自身盈利水平。
參考文獻:
1.韋斐瓊.“一帶一路”戰略紅利下跨境電商發展對策[J].中國流通經濟,2017(3)
2.周通. BL公司跨境貿易電子商務商業模式研究[D].鄭州大學,2014
3.張雪衛.愛美購跨境電子商務平臺的商業模式創新研究[D].華東理工大學,2015
4.李銳.我國民營企業轉型升級問題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3
5.單東.浙江中小民營企業轉型升級問題研究[J].經濟社會體制比較,2014(2).
6.Arianna Alfieri, Tullio Tolio,Marcello Urgo.A Project Scheduling Approach Production Planning with Feed Precedence Relation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Research,2011,49(4)
7.Guy H.Gessner,Coral R.Snodgrass,Designing e-commerce cross-border distribution networks for small and medium-size enterprises incorporating Canadian and U.S. trade incentive programs[J].Research in Transportation Business and Management,2015(16)
8.R Vezhavendhan,Chinmoy Sarkar. Enterprise Transformation-A Need for Survival and Growth in Small Scale Fabrication Units[J].Procedia Enginneering,2014(97)
9.William J.Bunting. Reasoning on Uncertain Enterprise Technology Alignment for Insight into Attainment of Enterpriise Transformation[J].Joumal of Enterprise Transformation,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