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燕
[摘 要]多元化教學是一種全新的教學理念,強調教學內容的多元化、教學方式的多元化、教育手段的多元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推行多元化教學模式,有助于學生各項能力的提高。本文分析了多元教學法的優勢,并對小學語文多元化教學策略的實施進行闡述與分析。
[關鍵詞]多元教學法;優勢;小學語文;應用
在素質教育理念的推行下,小學語文新課程改革活動也進行的如火如荼,如今,語文素養已經成為評估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一項金標準。語文學科在學生的小學學習生涯中,處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在這一階段采用多元化的教學理念,能夠解放學生的思維,提高他們的綜合素養。
一、多元教學法的優勢
多元教學法不僅強調思維方面的多元化,也強調教學性質上的多元化,作為教師,要從多系統、多角度來開展教學活動。在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不再是單一的知識傳授了,而是要注重學生綜合素養和思維能力的培養,傳統填鴨式教學模式不僅限制了學生的思維,也影響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多元教學法的應用可以顯著提高學生的問題分析能力、概括能力與判斷能力,因此,作為小學一線教師,要積極貫徹落實新課改的觀念,合理應用多元化教學方式,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多元化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1.制定符合小學生發展需求的教學策略
小學階段語文教學內容繁多,包括拼音、識字、寫作等,另外,還要注重學生想象能力、思維能力的訓練,每一個教學板塊適合采用的教學方式是不同的。以識字教學為例,首先要引導學生分析漢字的音、形、義,再讓學生從多個角度來理解漢字,培養他們的漢字應用技能;在寫作教學中,要重視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引導他們主動發現生活中的美,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做到言之有物......作為教師,要針對不同的板塊制定出適合的多元化教學法,讓學生從多個角度思考問題,潛移默化的訓練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
多元化教學策略的制定,要優先考慮到學生的學習興趣,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要學生能夠對所學內容產生興趣,那么這種興趣會促使他們主動探究,通過自己的努力來解決問題。同時,還要注意到,小學階段的孩子自制力較差,作為教師,要時刻關注他們的學習狀態,及時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來調整多元化教學方法的應用,讓學生能夠充滿興趣的探究。
2.利用辯論賽拓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多元化教學法的應用目的正是為了培養學生的多元化思想,拓展學生的思維,辯論賽是一個很好的渠道,利用辯論賽,能夠放飛學生的思維,還能鍛煉他們的創新思維與合作能力。在參加辯論賽時,學生需要以小組為單位,在分組上,可以由教師指定,也能由學生自己來組合,確保小組成員認知規律、心理特點處于同一水平,通過組間討論,學生與其他同學進行情感交流,看到他人的長處,知道了自己的不足,帶著問題來分析和思考,加深他們對所辯論內容的認知,有效拓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3.通過問題鍛煉學生的語言能力
扎實的語言功底能夠為學生的語文學習錦上添花,也是學生學好中學語文的基礎,所謂漢語語言基本功,指的是學生對于字、詞、段、句的聽說讀寫能力,上述能力是在學生邊學習、邊實踐的過程中形成。為了鍛煉學生的語言能力,可以將問題一一分解,如將“篇”的問題,劃分為“段”的問題,而“段”的問題,又可以劃分為一個個單獨的句子,一一分解,讓學生自己琢磨、思考、對照,實踐顯示,通過該種方式,既夯實了學生的語言功底,也培養了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
4.采用多元化的寫作教學模式
寫作是小學語文的重點內容,寫作能力是學生在小學階段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直接體現了學生對語文知識的掌握程度,但是,由于多種因素的影響,在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存在畏難心理,嚴重影響了寫作教學的質量。在寫作教學上,可以模擬學生在生活中遇到的種種場景,通過真實的場景激發出學生的寫作興趣,調動起學生的認知活動與情感活動。為此,教師要積極挖掘出教材中蘊含的生活情境,從學生角度出發,了解他們的興趣愛好,讓學生可以在情境中找到自己的生活。對于學生不習慣、不熟悉的寫作話題,可以適當轉換情境,滿足學生的心理訴求,將教材中寬泛、抽象的情境縮小,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將其具體化。同時,為了幫助學生養成科學的觀察方法,還可以鼓勵他們每天寫一篇觀察日記,將自己生活、學習中感興趣的事物記錄下來,多留心自己周邊的生活,久而久之,觀察能力必然能夠得到有效的提升,這對于寫作質量的提升十分有益。
實踐顯示,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多元化的教學模式取得了理想的效果,但是多元化教學法并不是萬能的,也并非適合所有的教學內容,在開展教學時,要注意個性化、分層次指導,既有對個體的關心,也有對整體的關照。對個體的關心指對具體學習者的學習情緒的積極影響,進而多個個體積極的學習情緒就構成了整體良好的學習氛圍,通過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發生作用。
三、結語
語文學科在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中都占據著非常重要的位置,而小學語文學科更是重中之重,具有非常強的基礎性。多元化教學模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有效解決了傳統教學模式存在的不足,凸顯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做到了因材施教,該種教學模式值得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進行廣泛的推行。
參考文獻:
[1]趙琳博. 語文課離不開“家常菜”——談小學語文教學[J]. 才智. 2017(15).
[2]韓學紅. 小學語文學科“慧語文”網絡課程的范式構建與校本實施[J]. 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 2017(12).
[3]常愛蓮. 探析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激活學生思維[J]. 中國校外教育. 201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