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冬波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素質教育日漸發展,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已經成為教學中討論的熱點話題。語文教師也要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學方法,積極創設新的教學環境,尊重每一位學生的個人特質,激發學生對語文課程學習的興趣,實現語文教學的有效性不斷提升。但在全面推進新課改的過程中,語文課堂教學存在許多問題阻礙有效教學的進行,因此教師應積極探究提高語文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關鍵詞]語文教學;策略構建;運用
語文是人們用來互相交流的工具,是學生學習其他學科和知識的基礎,是一門重要的人文社會科學。但在全面推進教育改革的進程中,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存在著很多問題,比如教學方法單一、教學質量不高、課堂沉悶等使學生對語文學習興趣不高。這是因為語文教師仍采用傳統教育思想,沒有及時的更新教育觀念。在知識經濟時代,培養學生的個性、能力和學習方法,比讓學生死記硬背知識要更重要。真正對學生負責的教育,應當是能夠促進他們自主、個性、全面地發展。這就要求語文教師要明確新課改的教育目標,堅持符合時代要求的教育思想,切實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一、通過精心備課為課堂奠定良好基礎
教師在開展語文教學前需要做好相關備課準備,作為開展課堂教學活動的前提,有利于教師順利展開課堂教學,增加教學活動的有序性。因此,教師在備課是要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設計教學活動及知識的側重點,充分考慮學生對知識的認知情況,確保教學活動嚴謹、合理,對學生的疑問能及時答復,為語文教學的有效性及有序性奠定良好的基礎。在設計教學目標時,教師要根據學生的整體知識水平來安排,注重拓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獨立自主學習的能力。
如在語文課堂教學前對學生布置預習的作業,學生通過自主學習課程,了解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大致掌握將要學習的內容,在課堂上就可以有針對性地學習,促使學生更加認真的聽講;教師可以通過學生預習的情況隨時改變自己的教學內容,幫助學生梳理教學難點,更好的促進語文教學的有效性。
二、采取多種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課堂教學要想取得一個良好的效果,教師需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發揮其課堂主體作用。新課標教育背景下,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是提高學生學習主觀能動性的關鍵所在,故教師在進行語文課程教學活動設計時,提高其課程導入技巧,能提高教師課堂教學效率,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進而提高其課堂集中性具有積極的影響作用。因此,教師在設計語文課堂教學環節時需注重教學方式的運用,以確保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學習積極性,為教師課堂教學活動的有序展開奠定良好基礎,是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增強學生學習能力的有效措施。
1.創新導入方式
在課堂教學內容導入環節,教師要創新導入方式,要依據簡練、有趣的要求,在正式進入課堂學習前提供一個良好的切入點,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果導入方式沒有趣味性,提不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會影響學生配合教師的課堂教學,影響了教學的有效性。
例如,在進行《蘋果里的五角星》一文教學時,教師在開展正式教學內容前,可針對課文具體內容來拋出如“同學們,在生活中你都見過怎樣的星星呢?”等此類問題,由于此類問題與學生生活較為貼切,且問題難度系數較低,能引導學生進入課程教學,調動學生的興趣及積極性,開始進行問題思考,等學生討論后,教師接著拿出蘋果來指導學生通過小組探討研究如何切蘋果可得出五角星形狀,正式引入教學課程內容。此類聯系學生生活實際并針對課文內容來進行問題設計的課程導入方式,不僅能快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有利于課堂教學活動有效性的提高,學生學習質量有很大的提升。
2.利用情境創設活躍課堂教學氛圍
語文課堂教學離不開情境的創設,好的情境對增加學生學習興趣有著重要的影響。因此,教師要重視情境的創設。語文教學中,教師在創設情境時,要根據教學內容,靈活選擇創建方式,如以語言描繪情境、以圖畫再現情境、以實物演示情境、以表演體會情境等,讓學生真正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活躍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習興趣,使他們自覺走進語文課程的學習之中。
3.合理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
現今是信息化社會,多媒體集圖形、圖像、視頻等于一體,具有直觀性強、傳播速度快、容量大的特點,是信息化社會的產物之一。將其運用到語文課堂教學,能充分發揮其優勢,把抽象的、難以理解的文字信息轉變為鮮明的圖像,把靜態的課堂轉化為動態的舞臺,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語文知識。因此,教師要重視多媒體教學手段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
例如,教師在開展《三顧茅廬》一章節內容教學時,教師于課堂中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三國演義》中的相關片段來進行情境創設,學生更加直觀的了解著一文章所表達的含義和內容,從而引導其對文章產生初步認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有效活躍課堂的教學氛圍,便于教師順利引入課堂章節的教學內容,而此時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充分調動,對提高課程后續學習的積極性與集中性產生積極的影響。
三、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語文教師要充分明確并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多種手段及方式,激發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意識,引導學生自覺完成學習任務,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自主學習能力,促進語文教學的有效性。對此,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通過引入多樣的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對問題的獨立思考并互相討論,拓展學生的語文學習思維方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在良好的氛圍下實現學生的共同進步。
例如,在語文作文教學的評價環節,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開展自主評價和相互評價,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有效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和自主意識,實現共同進步,同時有效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
四、結語
綜上所述,教師在備課時需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及教學內容來進行教學設計,并充分意識到學生課堂學習的主體地位,通過多種方式激發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有效提高其課堂活動參與積極性,提高語文教學課堂的有效性,促進學生的學習進步。
參考文獻:
[1]肖冉.語文有效教學的策略構建與運用[J].文學教育(上),2018(03):52-53.
[2]應玉鳳.提高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赤子(上中旬),2016(24):231.
[3]馬進步.初中語文課堂的有效教學方法[J].文學教育(下),2016(0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