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茂
[摘 要]一直以來,語文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都是各自存在,獨立開展的,教師還缺乏將二者相聯系,綜合教學的意識。殊不知,閱讀和寫作是密不可分的,二者相互促進,結合起來能夠同步提高教學效果。本文主要從初中語文教學出發,對閱讀和寫作教學的結合提出了幾點教學策略。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與寫作結合
閱讀能夠為寫作積累素材和技巧,而寫作又能進一步促進閱讀能力的提高,二者相結合可以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可見,閱讀與寫作教學的結合開展是十分必要的。但需要語文教師時刻具備創新教學意識,在閱讀教學中帶領學生深入鑒賞,在潛移默化中促進他們寫作水平的提高。
一、運用雙向與組合教學法,結合讀悟寫
寫作教學應緊跟閱讀教學后,讓學生通過閱讀的積累和感受來創作出思想內容深刻、技藝高超、構詞精美的優秀文章。閱讀的作用不僅僅體現在詞匯和寫作技巧的積累上,當學生的情感被牽動,認知被拓寬,思想也會逐漸成熟,寫出的作品也會更加的具有思想性,可以說,閱讀促進了學生的成長。在實施讀寫雙向教學時教師可指導學生在閱讀時圈點勾畫、標注文中精彩語句,感知與感悟文中精彩語句,并自行組織語言表達對文中語句的獨特感悟,學生在表達感悟時可發生思想交流碰撞,教師可指導學生用文字記錄別人的深刻感悟,在不知不覺中實現寫作練筆。例如,教學《紫藤蘿瀑布》時可提醒學生標記描寫紫藤蘿的語句“我從未......互相挑逗”,閱讀后布置作文,引導學生感悟日常生活當中遇到的小花、落葉、彩虹、野草、樹影、流水、水珠、清風等能撥動心弦的事物,在作文中抒發內心感受。教學《背影》時可引導學生感悟文中的樸實語言表達的父愛,進而聯系生活感悟父母對自己的愛,在寫作時能有感而發。在語文課堂中開展組合教學時,需指導學生通過閱讀收集寫作材料,并對收集的材料進行整理、分類。例如,可將摘抄的語句或詞匯分為敘事類、寫景類、寫物類、寫人類素材。積累寫作材料后可告訴學生如何選取典型性、創新性、具有說服力與感染力的素材,安排寫作材料時應合理銜接、詳略得當,講解寫作技法,如修辭手法、開頭與結尾處理等,使文章內容飽滿、中心突出、生動傳神。
二、在閱讀中引導思維聯想,利用閱讀興趣帶動寫作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帶領學生解析文章內容和故事,結合學生自身生活經驗,進行個性化的解讀,通過開展鑒賞、討論、評價、延伸聯想等活動,讓學生梳理出寫作的思路。可從自己的實際經驗入手,與文章進行對比、加深感悟,使他們的寫作思路更廣,內容更加全面。在閱讀教學中還需引導學生借助想象及聯想能力挖掘語言文字中的情感因素,在感悟中加深加寬情感體驗,結合感悟、認知利用寫作技巧表達情感體驗。例如,教學《社戲》時,可分析“那航船......來喝彩”中的躥、浪花、大白魚、航船等詞,并引導學生抓住這些生動的詞語及運用新奇的想象力對看戲歸航的情景進行展開描寫,以鍛煉融情入景描寫能力,為培養寫作能力添磚加瓦。興趣是以讀悟寫的基礎,只有讓學生對閱讀產生濃厚興趣,才能保證高效結合讀寫教育,在閱讀教學中可通過激起好奇心來培養初中生對閱讀及寫作的興趣。例如,教學《蘇州園林》前,先向學生展示一些古典園林的照片,在學生對園林中的美景產生興趣時可導入教學內容,為學生理清文章的敘述思路,講解重點字詞,引導學生從整體上感知詩情畫意的園林美,在感悟中學習文中的說明方法及了解說明方法的作用,運用文中的說明方法練習寫作。
三、挖掘課本內容,引導學生謀篇布局
在閱讀過程中除了可以借鑒文章中的詞句、內容和寫作技巧外,精妙的謀篇布局能力也應被學生吸收掌握。尤其對于教材中的一些說明文,具有層次分明、結構清晰的特點,展現了作者高超的寫作水平。教師應在閱讀教學中逐漸培養學生的這一能力,幫助他們獲得各類文章的寫作能力。
如,在學習《蘇州園林》的時候,可以借助文章的結構為引導,讓學生自主分析,并在閱讀中深入體會。文章通過不同的方面訴說,抓住園林的特點,條理分明。在理解和認識之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選擇自己的校園或者自己的城市或者村莊等事物以文章的模式寫一篇文章。之后,教師再結合學生的表現適當予以評價,及時糾正學生錯誤的思想。在不斷地實踐和引導當中,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
四、結合人物評價與理解,為學生寫作奠定基礎
寫作指導中離不開對人物描述的講解。在實踐中我發現,大部分學生對這一能力的掌握不足,因此,在教學中有必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結合人物評價等方式,提升學生對人物的描寫能力。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選擇一些描寫人物的范文,供學生品讀。通過科學的引導和理性的思考,使學生準確的拿捏人物的性格,提升學生的寫作技巧。如,在閱讀《社戲》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結合文章的內容分析,找出作者寫作的手法和內容,讓學生在學習中了解如何借助人物描寫的不同方式,呈現出一個鮮活的人物形象。之后,再結合觀察和引導,讓學生慢慢體會寫作技巧,繼而為學生寫作奠定基礎。
五、結合教材延伸,關注社會實踐
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時,眼光不可局限于某一點上。閱讀對于學生寫作能力以及語文核心素養的形成產生的作用是多方面的,教師需要將其作用充分的發揮出來。對于文章描寫篇幅有限,學生不能掌握內容全貌的這類文章,教師在實施教學的階段要結合學生的實際,以及教學的內容,引導學生自主閱讀、積累一些相關的知識,為今后的寫作活動奠定基礎。之后,在班級中結合實踐活動,引導學生交流,加深學生的認識。
在學習《端午節》時,可以引導學生主動了解端午節的由來以及相關的習俗。在學生了解之后,在班級中舉辦一些互動,引導學生表達自己對端午節的認識和看法。在這種模式中,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加深學生對端午節的印象,并幫助學生積累素材,提升學生的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一舉多得。
六、結語
綜上所述,在新課改的提出背景下,實現閱讀和寫作教學的有效結合是尤為重要。初中語文教師要對此加強重視并進行深入研究,既要注重對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還要不斷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從而實現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的同步發展。
參考文獻:
[1]趙晟.初中語文生活化閱讀寫作探析[J].新課程:中旬,2016(3):78—78.
[2]祁明霞.初中語文教學中的讀寫結合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