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翠波
摘要 總結了賓川縣農產品質量認證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分析了賓川縣開展質量認證的有利條件,并結合實際提出了加快農產品質量認證的對策,以期為提高賓川縣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培育品牌農產品提供借鑒。
關鍵詞 農產品;質量認證;現狀;問題;對策;云南賓川
中圖分類號 F3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11-0240-01
賓川縣地處金沙江南岸干熱河谷地帶,是全省著名的“天然溫室”“熱區寶地”。近年來,在國家、省、州各級各部門的關心支持下,賓川縣認真貫徹省州黨委、政府關于加快發展高原特色農業的決策部署,充分發揮得天獨厚的熱區資源優勢,突出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大膽探索和實踐農業產業化經營模式,大力發展高原生態農業,走出了一條具有賓川特色的高原生態農業發展之路。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消費者不僅對農產品數量和品種有了新的需求,對農產品的質量安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從根本上解決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適應市場需求,擴大農產品外銷和出口,提高經濟效益,促進農民持續增收,是擺在賓川縣干部群眾面前的一個重大課題。在國家、省、州農業主管部門的關心支持下,2015年賓川縣被列為“云南省農產品質量安全創建示范縣”,2016年順利通過了驗收。2017年賓川縣成功申請創建全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建設項目,目前各項工作圓滿完成,農產品質量安全維持在較高水平。
1 農產品認證現狀
1.1 無公害農產品認證
2007年賓川縣5戶企業認證無公害農產品8個,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定面積1.15萬hm2,截至2018年2月,賓川縣通過認證的無公害農產品共38個,涉及企業15戶,通過認定的無公害農產品產地面積3.47萬hm2,38個無公害農產品獲得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無公害農產品”標志,目前已產生積極的社會影響。
1.2 綠色食品認證
2007年賓川縣緣城農副產品有限公司生產的野壩子通過認證,獲得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綠色食品”標志,但由于2009年沒有及時年檢而被取消。
1.3 有機食品認證
目前,賓川縣通過有機食品認證的產品有32個,基本上是野生采集的林產品。
2 存在的問題
2.1 農產品認證進度緩慢,申報企業數量少
賓川縣的產地認定與產品認證結合得不夠緊密,產品認證的進度緩慢,申報企業數量與實際農產品生產經營企業數量懸殊太大。
2.2 認證品種單一,范圍狹窄
目前,通過認證的產品主要有核桃、咖啡、柑橘、葡萄、石榴、棗、火龍果、蘋果、梨、桃、蔥、蒜、萵筍、菜豆、生豬15種,缺乏糧油類申報認證,與賓川縣豐富的農產品實際種類懸殊過大。
3 農產品認證的有利條件
3.1 產地認定為農產品質量認證提供了保障
2014年,賓川縣整體推進農產品產地認定,農業部農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昆明)對全縣優質農產品產地進行了環境評價,出具了《無公害農產品產地環境質量現狀調查報告》《評價報告》《檢測報告》,認定面積2.34萬hm2,涵蓋全縣10個鄉鎮、89個村委會、1 212個村民小組,作物種類有糧油、水(干)果、蔬菜、畜禽、水產品等。同年在認定產地顯著位置建立了6塊無公害產品產地管理宣傳標志牌,同時開展無公害農產品標準化技術和產地保護宣傳培訓191場,參加人數逾10 000人次。賓川縣農產品產地認定為推進農產品向規模化、規范化、標準化方向發展及無公害農產品生產提供技術支撐,為產品認證提供了技術保障[1-2]。
3.2 相關技術規程配套完善
根據國家相關產業技術標準,結合賓川縣自然及經濟社會條件,制定和完善了6個標準化生產技術規程,分別是《賓川縣柑橘無公害標準化生產技術規程(試行)》《賓川縣葡萄無公害標準化生產技術規程》《賓川縣出口核桃標準化生產技術規程(試行)》《賓川縣無公害大蒜標準化生產技術規程(試行)》《賓川縣香蔥無公害標準化生產技術規程(試行)》《賓川縣石榴無公害標準化生產技術規程(試行)》。此外,還制定了《賓川鮮食葡萄綜合生產技術規程》,被省州質監部門批準為云南省地方農業規范,葡萄單幅連棚降密促早熟技術、葡萄根域限制栽培技術、葡萄錯季栽培技術、葡萄二茬果生產技術、作物秸稈還田綜合利用技術等新技術也逐漸成熟完善[3]。
3.3 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逐步健全
2013年,成立了縣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站,核定編制7人。全縣10個鄉鎮分別成立了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站(與鄉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農業組合署辦公),達到了“有機構、有職能、有人員、有條件、有經費”的要求。檢測范圍覆蓋產地環境、投入品、農產品及其生產全過程,配備專業技術人員、檢測儀器及農產品質量安全流動檢測車,有運行經費和規范的工作機制,有效開展監測工作和對生產的指導服務。2015年1月,縣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站通過了省農業廳和省質監局組織的實驗室計量認證、食品檢測機構認證和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機構認證“三認證”,年檢測農產品逾15 000個。
3.4 專項整治工作逐步深入開展
賓川縣農業執法大隊和5個執法中隊堅持“著力治本,標本兼治,打防結合,綜合治理”和“屬地管理”的原則,深入開展農業投入品專項整治工作,加強源頭治理,加強對獲證產品的后續監督和管理,每年出動執法監管370人次以上,保護消費者的權益,為農產品認證提供了保障。
4 對策
4.1 制定獎勵措施
建議縣政府出臺農產品質量認證獎勵辦法,獎勵資金納入財政預算,鼓勵從事農產品生產、加工的企業和社會團體申報農產品質量認證,政府對通過認證的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給予一定的政策優惠。
4.2 加強宣傳,調動積極性
在農業產業龍頭企業、果蔬專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中加大農產品質量認證的宣傳力度,組織企業進行“三品”申報認證,使之成為“三品”認證的主力軍,提升產品市場競爭力。
4.3 加快認證步伐,擴大認證范圍
通過廣泛宣傳,不斷增加“三品”認證企業的數量和產品品種,提高產品質量,增強市場競爭力。
4.4 提高大眾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的認識
通過農業信息相關平臺發布“三品”認證的相關知識,通過宣傳和普及農產品質量安全知識,培育認證農產品市場,提高大眾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的認識,增強其對農產品認證重要性和緊迫性的認識,引導消費者轉變消費觀念,以促進“三品”認證的持續快速發展。
4.5 加強農產品品牌培育
加大對農產品品牌注冊商標和名牌產品的培育力度,使賓川縣果蔬產業規模化生產成為賓川縣的經濟支柱產業[4]。
4.6 保障農產品質量檢驗檢測體系的正常運轉
保障縣、鄉檢測實驗室的正常運轉,為各級領導指揮農業生產提供科學依據,為產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撐,切實提升賓川縣農產品品質;建立農產品質量檢驗檢測體系,為“三品”認證奠定堅實基礎。
5 參考文獻
[1] 趙建甲.瀘西縣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對策[J].云南農業,2011(3):12-13.
[2] 李蔚,楊秀琴,藍新國.加強“三品一標”認證后監管 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J].吉林農業,2010(12):77.
[3] 高鵬.農產品質量安全認證的現狀及發展對策[J].食品安全導刊,2017(27):47.
[4] 吳仲武,代亞芳.“三品”認證在農產品質量監管中的作用[J].農技服務,2017,34(1):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