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吳朝暉 王海濤
未來學校也可稱是實現課程、空間、數據的教育鏈重組和再造的生態學校。廣州市綠翠現代實驗學校作為廣州最早開展未來學校課改的示范校,“綠翠教育+”在課程創新、空間重構和數據服務等核心實踐方面,為我們提供了積極有效的范例和借鑒。
為適應未來社會對教育的要求,充分借助信息技術,營造深度體驗、全息沉浸、平等對話、互動交流的全息生態空間,實現人與人、人與物、人與技術之間的和諧發展,通過課程創新、空間重構與數據服務實現教育的萬物互聯,給未來學校的發展注入生命力。
未來學校的核心是課程創新。在學校里,課程的創新是以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目標,能為學生成長成才提供的最大信息。未來學校的課程是個性化的定制,圍繞學生的真實成長形成菜單式課程體系,是不同的學生學習不同的課程,不同的學生通過學習不同的課程得到個性化的發展。
未來學生在課程參與中,將會把信息技術的知識與能力融通到每一個課程學習中,這對學校課程的設置和重構提供了創新的源泉。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撬開未來育人模式,讓未來學生在實踐的海洋中,能夠進一步去學習、去探索,認知與感悟更多的課程和時空;在“混合學習+實踐場”的基礎上,增強時空的體驗和開拓,帶動未來學校向實踐的維度邁進實現學生多元化、適性化、個性化的成長,在課程中培育素養、塑造品質、定位自我和規劃人生。
未來學校的基礎是空間的重構。傳統學校曾被批判為“圍墻內的教育”,沒有空間的感性;信息化學校是“開放式教育”,革新式的突破了學校圍墻,讓育人、實踐和成長空間的擴展實現了無限可能性,多元空間實現了未來教育的實踐縱深發展。
未來學校的空間重構是探索多元課程與技術空間的融合。利用實踐重構的空間,將把未來學生的視野與成長融合到跨時空、跨學科、跨文化和跨領域之中。未來學校的空間重構與運作,能夠讓沉浸其中的人感受到“幸福的成長是無國界的”。因為更多實踐空間的發酵重構,將全面落實創造力和思維力的培養,給教育的參與者非凡與愉悅的實踐體驗。
未來學校是基于大數據分析教師教學行為,為師生成長提供重要的信息服務。當未來學校用信息資源全面分析、診斷學校生態鏈時,學校大數據就會高度集中在智慧課堂上,通過各種有形和無形的信息源,完成智慧課堂的數據化,更好的用信息與數據服務與再造學校的教育流程,讓課堂變得更加智慧。
在課堂前的翻轉數據服務上,未來學校將通過對教學進行數據化的統計和分析,對學生學習進行跟蹤,即時進行學情統計,利用信息媒介——“打賞”和“點贊”功能,生成課堂學習的大數據,為課后的數據分析和服務學生的行為提供第一手的數據資源。
未來學校的大數據將成為推動課堂深層次變革的主動力。并對學生課前預習、課中學習和課后復習的整體情況進行跟蹤和評價。評估學生的優勢潛能和最佳學習方式,設計個性化推送方案,對應的為學生調整學習策略、行為和學科均衡發展提供真實的依據。
我們相信未來學校的發展將在信息化的引領下把握未來,實現教育課程創新與空間重構,實現教育歷程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