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娟
(江蘇省鹽城中學 224000)
高效吸收知識的指標為:第一,能夠迅速理解知識的意思;第二,能夠透徹的理解知識背后的含義;第三,能夠靈活的應用知識來解決各種問題.現(xiàn)說明在高中物理教學中高效吸收知識的教學方法.
很多學生具有被動學習的思想.他們通常不去思考他們喜歡用什么樣的方法學習、他們的學習特長是什么、什么樣的學習方法能夠讓他們產(chǎn)生學習成就感?因為他們的學習態(tài)度不主動,所以只是被動的跟著教師來學習.而教師制訂的教學策略通常是普通性的,即滿足多數(shù)學生的學習需求,教師的教學策略不是為了某一個人,某一個特殊群體特別訂制的教學策略.這就帶來教師的教學策略可能不適合某一個特別的學生,導致這一個學生學習效率低下的問題.為了讓學生高效的學習知識,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找到自己的特長,自己為自己制訂教學策略.
比如有一名學生在學知識時,喜歡把抽象的東西具體化,他說,如果不用舉例子的方式來學習,他就不懂抽象知識到底講的什么意思.教師發(fā)現(xiàn)了這一名學生的學習特長以后,在給學生講共點力的平衡時,就引導學生分析預應力預制板的結構.

圖1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圖1,現(xiàn)要在(a)處放置一個預置板,最普通的預置板如(b).(b)樣的預置板使用的問題為,在實際應用中,預制板的受力不均衡,在實際使用時,它的中央處受力是最大的,兩邊處的受力實際上不大.這樣就導致預制板在受力過多的作用下中間的位置受力太多,屈服了、斷裂了,而實際上預制板兩側的材料卻是完好無損的.于是在特殊的使用背景下,特別是受力部位較為集中的情形下,應用普通的預制板會浪費材料.結合人們需要混凝土材料的特殊位置受力力度能夠加強的特點,人們研究了預應力混凝土(c).這種混凝土的設計特點為根據(jù)混凝土的受力集中的特點,應用共力點平衡的原理,讓材料的受力點能集中的某一點上,于是混凝土材料只要加強這一點的受力強度,就能讓混凝土材料達到應用的要求.你現(xiàn)在能應用這則實力分析,共力點的平衡原理是如何應用的嗎?結合教師的引導,學生開始探索.這一名學生在把微觀的案例與理論知識緊密結合的過程中,快速的理解了知識.
不同的學生,學習的特長不一樣.有些學生擅長應用看動態(tài)視頻吸收知識、有些學生適合看PPT來理順知識點、有些學生喜歡直接應用閱讀抽象文字的方式理解知識.教師要引導學生仔細的挖掘學習習慣,結合指標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只要學生找到了最適合自己吸收知識的方法,就能高效的吸收知識.
當學生吸收了學習過的知識以后,就需要把知識整合成知識體系.教師引導學生整合知識體系,有以下的目的:第一,養(yǎng)成學生的主動學習態(tài)度、,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教師會在課堂教學完成時,或者在復習課時,幫助學生整理知識體系.這種教學方法讓學生產(chǎn)生怠惰的學習思想,他們在學習時,不愿意主動的思考學習過什么知識,只愿意等待教師給他們整理知識體系;第二,培養(yǎng)學生的宏觀思維水平,部分學生沒有宏觀思維的能力,他們或者難以在學習中建立知識概念,或者不能把知識概念整理成知識體系,教師引導學生整理知識體系,是一種培養(yǎng)學生宏觀思維能力的教學行為;第三,引導學生掌握先進的學習工具,當前最常見的知識體系整理工作通常為思維導圖、概念圖等工作,這些工作或者是為了幫助提高發(fā)散思維設計的,或者是為了建立概念思想設計的,如果學生掌握了這樣的工作,就能應用先進的方法學習知識,提高學習的效率.

圖2
現(xiàn)以教師引導學生建立共點力的平衡思維導圖,如圖2為例.如果學生以孤立的方式看待知識,有時在思考問題時,只考慮共點力的平衡性質,而未考慮到要達到平衡狀態(tài)的必要條件;或者在應用公式時,會沒有考慮到公式是如何形成的問題.當學生建立了共點力的平衡知識體系以后,學生才能全面的理解這一知識點,以后才能靈活的應用這一概念解決問題.
教師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學會應用思維導圖、概念圖來建立知識體系,讓學生能從宏觀的視角理解知識概念,深入的理解每一個概念、了解概念與概念之間的關聯(lián).教師只有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水平,才能讓學生深入的理解知識.
在學生全面的理解了知識以后,教師要引導學生主動尋找經(jīng)典的習題,來驗證學過的知識.教師要引導學生應用這種方法找到學習的不足,能夠定向的學習知識,這種學習方法,可讓學生高效的掌握知識.

圖3
以教師引導學生思考以下的習題為例:參看圖3(a),現(xiàn)用繩將重球掛在光滑的墻上,設繩子的拉力為T,墻對球的彈力為N,如圖所示,如果將繩的長度加長,那么以下的描述哪種是正確的?(A)T、N均減小;(B)T、N均增加;(C)T增加,N減小;(D)T減小,N增加.教師要引導學生不能僅僅只是滿足選中正確的答案,還要繪制示意圖,就物理概念來分析為什么答案是正確的.學生在詳細分析物理概念時,如果出現(xiàn)了解題障礙,就必須通過學習來彌補知識結構的不足.通過學習,學生能繪制出受力示意圖如圖3(b),了解正確答案為A.
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主動尋找經(jīng)典的習題,檢驗自己的學習成果.第一,教師要引導學生結合學習層次來尋找習慣,避免浪費學習時間.第二,要引導學生找到經(jīng)典的習題,能每做一道習題就能掌握一個重要的知識點.第三,要引導學生一邊完善知識結構,一邊提高習題難度,進一步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