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曉曉


摘要:目前,我國已經進入人口結構老齡化的行列,并且老齡化的人口比例在逐年增加。本文通過分析老齡化人口消費的制約因素以期改變其消費現狀。
關鍵詞:老齡化人口;消費結構;影響因素
1.研究背景
人口老齡化是老年人口在總人口中所占的比重,且這個比重呈現出日益增加的動態變化過程。國際社會上,一般采用60歲及以上者或65歲及以上者的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來衡量一個國家是否進入老齡化的衡量標準。但是,隨著我國近年來生育率的下降,人均壽命的提升,一般我們以后者作為衡量標準,當一個國家65歲及以上者的老年人口在總人口中所占的比重超過7%時,則這個國家進入老齡化。
從圖1中可以看出,從2010-2016年,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的數量以年均4%的增速在不停地增加,其在總人口中所占的比重為8.9%、9.1%、9.4%、9.7%、10.1%、10.5%、10.8%。從數據中,我們可以看出中國已經步入老齡化階段,并且發展速度較快,照此下去,中國將成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老齡化發展速度最快的國家之一。
2.老齡化人口的消費特點
2.1消費注重養生和保健
由于老齡化人口經歷了社會角色的轉變,由勞動人口變為非勞動人口,其生理和心理也相應地發生了轉變,在生理上,其已經步入衰老階段,身體功能的下降使其消化功能減弱,因此其在食品消費上更加關注其養生功能。
2.2醫療消費和隔代消費支出大
“看病難、看病貴”一直是困擾我國人民的一大問題,尤其是對于老齡化人口而言,其醫療消費在其日常消費中所占比重較大,達到57.24%。通過調研可知,老齡化人口在身體狀況處于一般健康狀況時,每一年都會到醫院進行一次全面體檢,并且在家里會備一些常用藥物,其醫療支出為每月500元以下,這個人群比例為36%;有 64%的老齡化人口每月在醫療的支出在 500 元以上。
老年人的隔代消費支出比重較大。傳統的家庭觀念使得老年人在子女后代身上會花費較大的開支,而且隔代消費支出主要集中在住房、醫療和教育三個方面,這三個方面的支出一直占據著家庭消費支出的大部分比重。因此,大部分擁有一定經濟基礎和消費能力的老年人,在為子女提供住房、醫療和教育支出以后,會比較明顯的擠占自身的消費。
2.3 購物地點趨向于大型超市
表1羅列了老齡化人口常去的購物場所,其對所去購物場所的選擇主要是由距離、交通、質量、價格這幾個因素綜合決定的,不難發現大型超市是老齡化人口的首選,所占比例達到68.1%。
3.制約老齡化人口消費的因素
3.1老齡化人口的收入狀況制約老齡化人口的消費
收入是消費的基礎條件,當人處于老齡化這一階段時,其大都處于純消費階段,收入來源匱乏。收入的減少使得老齡化人口在進行消費的時候不得不謹慎,只得圍繞其必要消費而開展。
3.2老齡化人口市場匱乏
老齡化人口市場主要是以老齡化人口為主體,圍繞其消費而開發的產業系列市場。老齡化人口在我國所占的比例日益上升,截至2016年底,我國65歲以上人口達到1.5億,其市場消費潛力巨大。然而,目前中國的老齡化市場并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服務體系,如老齡化人口的保險市場、娛樂市場開發匱乏。
3.3老齡化人口的消費觀念
目前,我國老齡化人口多出生于四五十年代,他們受到中國傳統消費觀念的影響較大,并且其消費習慣具有慣性,消費范圍狹窄而又穩定。如他們對衣服的購買會根據自己多年形成的固定的審美觀點來進行,對日用品的購買也會選擇慣用的產品品牌,而對新事物缺乏適應性。
4.改善老齡化人口消費的對策
4.1增加老年人再就業機會,提高老年人收入
2016年年底,我國65歲以上的老人超過1.5億,60歲以上的老人超過2.3億,其中低齡化老人的數量為0.8億,這部分人群在再就業上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對于那些身體健康、精力充沛的低齡老齡化人口完全可以到社會中進行再次就業,發揮自己的余熱,他們可以根據自己的職業特征開展多種就業。比如,高校退休的教職工完全可以到高職院校進行再就業,其多年的從業經驗完全可以在這些學校進行推廣;建立針對老年人就業政策保護再就業老人的權益。
4.2開發老齡化人口市場
開發老齡化人口市場時,一定要注重其消費特點。在產品開發時,一定要從產品的功能入手,同時兼顧老齡化人口的偏好和需求;在產品定價時,考慮老齡化人口的收入狀況,開發高中低檔產品來滿足不同收入階層的經濟狀況;在技術服務方面,采取與老年人直接面談、示范操作等方式。
4.3豐富老齡化人口的精神生活
針對老年人精神生活貧乏,娛樂方式單一,提供一些老年人喜歡且不需要消耗多少體力可以修身養性的娛樂方式,如開設針對老年人戲曲、歌詠、書法等興趣班。
參考文獻:
[1]楊曉龍,李彥,呂如敏.中國城市老年人的收入與消費行為分析[J].新疆社會科學,2015.
[2]徐娟.我國老年旅游市場消費者行為特點及對策研究[J].經濟師,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