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媒體報道、產權性質與會計穩健性

2018-08-16 07:15:54周蘭谷沛林
系統管理學報 2018年5期
關鍵詞:環境

周蘭,谷沛林

(1.湖南大學 工商管理學院,長沙 410079;2.湖南省風險導向審計研究基地,長沙 410079)

在西方國家,新聞媒體被視為獨立于行政、立法及司法之外的“第四權力”,其在資本市場中扮演著“議程設置者”的重要角色,并在信息收集、傳播,減少信息不對稱及提高信息透明度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中介作用[1]。近年來,媒體深度負面報道三鹿“毒奶粉”事件”、中石化“天價酒”事件等,很好地體現媒體負面報道的監督通過聲譽機制或者引發行政介入渠道,迫使公司管理層或大股東減少各種機會主義行為,保護投資者利益;且其在公司治理中扮演的法律外制度角色也得到國內外學者的廣泛肯定[2-4]。媒體傳播效果一直是新聞傳播學研究領域的熱點問題,從媒介議程的重要性到公眾議程的重要性,通過認知圖式的“同化”或“順應”效應影響公眾的思想、輿論及行為方式,且這種影響是長期、潛移默化和“培養”的認知過程[5-7]。

會計穩健性,亦稱謹慎性原則,其作為會計確認和計量的一項重要“慣例”,至15世紀以來就持續影響會計理論與實務[8-9]。穩健性是一項占支配地位的會計原則,當其他原則與之發生沖突時都要服從于它[10];并要求會計確認時不高估資產和收益,不低估負債和費用,其可以有效緩解公司內外部的信息不對稱性,降低套利交易成本,保護了公司債權人的利益,提升公司價值[11]。Basu[9]將穩健性定義為會計師對財務報告“好消息”的確認要比“壞消息”的確認要求可驗證性更高的證據,并要求報告會計盈余對“壞消息”的確認比“好消息”的確認更及時和充分。作為一項重要的財務報告質量的屬性和公司治理機制的會計穩健性[12],Watts[11]認為,契約、監管、訴訟及稅收是穩健性產生的4個重要因素。已有文獻也主要是從債務契約、會計制度監管、公司治理和企業特質等方面對這4大動因展開研究[11-15]。而媒體作為公司外部治理機制的監督角色[16],其對財務報告信息的穩健性產生什么影響? 尤其是其負面報道是否更加影響會計師關于會計盈余對“壞消息”確認的及時性? 因而可能使得公司的會計穩健性有所提高? 進一步,媒體報道的監督不僅取決于自身利益行為,還與整個媒介行業發展的競爭程度相關[17-18]。喻國明[19]指出,新聞媒體在市場中價值大小關鍵在于通過受眾產生的對社會實踐和社會發展的“影響力”,其作為產業的經濟本質是“影響力經濟”。一般而言,媒介環境發展越好,媒介行業競爭程度越大,越有助于其報道監督功能的發揮。那么,在媒介環境發展高低視域下,媒體報道對會計穩健性的影響是否各異? 對此問題,鮮有對這方面的經驗探討。鑒于此,本文以傳播學的議程設置理論為基礎,并結合心理學的圖式理論,在網絡報道(正面、負面)基礎上,以喻國明[20]編制的中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傳媒發展指數反應媒介環境發展程度,考察媒體報道對會計穩健性的影響,以及不同媒介監督環境下兩者的影響程度,這對加強新聞媒體在資本市場中的監管及其治理作用具有較強的現實意義。

此外,在當前中國資本市場中,上市公司大部分由國有企業改制而來,國有及非國有控股這一特殊的制度安排為研究中國上市公司的會計穩健性等相關問題提供了獨特的視角,特別是從媒體報道這一外部治理機制為著眼點。研究表明,國有控股上市公司由于內部人控制、債務軟約束等問題的存在,降低了其會計信息的穩健水平[14-15]。但這只是從上市公司治理情況及債務契約等內部有效需求視角而得的結論。Watts[11]認為監管在影響會計穩健性需求過程中,穩健性水平會隨著會計監管力度的增強而提升,而新聞媒體恰好為資本市場有效監管的一把“雙刃劍”。那么,當國有上市公司面對“議程設置者”的媒體而言,對其會計穩健性問題是激濁揚清抑或推波助瀾? 這是非常值得研究的會計議題。

本文以2008~2012年中國A 股上市公司為研究對象,從媒體報道的監督角色為切入點,基于Basu[9]模型度量盈余穩健的“及時性”與“持久性”兩方面,考察了大眾傳播在會計穩健性上的潛在作用,以及不同產權性質下媒體報道對會計穩健性的影響程度。結果發現:

(1)在媒體議程的“同化”效應機制下,當年媒體對上市公司的正面報道越多,其次年的會計穩健性會降低,但穩健性的降低并不顯著;而在媒體議程的“順應”效應機制作用下,來自當年媒體對上市公司的負面報道越多,其次年的會計穩健性會提高;且相比于低媒介環境發展地區,在高媒介環境發展視域下,媒體負面報道對會計穩健性的正面影響更強。

(2)相對于非國有上市公司,當年媒體負面報道越多的國有上市公司,其次年的會計穩健性較高;且與地方政府控股上市公司相比,媒體負面報道越多的中央政府控股上市公司次年的會計穩健性更高。

(3)進一步探討還發現,媒體負面報道對國際“四大”所審計客戶的會計穩健性影響較非國際“四大”更強;相對于非國內“十大”,媒體負面報道對國內“十大”所審計客戶的會計穩健性影響更積極。

本文的主要貢獻在于:

(1)本文以傳播學的議程設置理論為基礎,并融合心理學的圖式理論構建了一個更為嚴謹的理論分析架構,深化了關于新聞媒體作為產業經濟本質的一種影響力的經驗解釋。

(2)從媒體報道(正面、負面)和媒介環境發展程度及兩者相互作用視角,較為全面地分析了媒體報道對會計穩健性的作用機理,拓展了會計穩健性外部影響機制的研究范圍,并為Watts[11]關于會計穩健性產生的監管解釋提供了增量的經驗證據。

(3)與以往單純研究企業產權特質下會計穩健性問題不同,尤其是與國有上市公司存在較低會計穩健性水平一致結論的不同[14-15],本文借助媒體負面報道的監督影響力,深入研究了不同產權性質下媒體負面報道對會計穩健性的改善程度,這對完善當前中國國有控股公司會計穩健性問題及其外部監督機制具有增量的借鑒作用。此外,本文從不同規模審計師的獨特視角考察了媒體負面報道對會計穩健性的影響程度,為進一步強化新聞媒體在審計監督及其質量提高方面提供建設性的路徑參考。

1 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設

1.1 媒體報道與會計穩健性

傳播學的議程設置理論認為,傳播媒介在某一時期內對某個特定問題和事件突出報道后引起公眾的關注和重視,從而使得該問題和事件成為社會輿論的中心問題,且受眾會按照媒介議程設置的優先順序調整對問題的看法[5]。Carroll等[21]提出媒體對企業的關注度與公眾關注度具有正相關關系;同時指出,對于較為隱性的議題及鮮為人知的信息,媒體的“議程設置”尤為重要。進一步,從心理學上看,皮亞杰的圖式理論認為1)瑞士著名心理學家皮亞杰將圖式定義為:“一系列動作的結構或者組織,并且這些動作在具有相同或類似的環境中由于重復發生而引起的轉移或概括。”[6],大眾媒介對其受眾的新聞認知過程涉及“同化”和“順應”兩方面的作用機制。媒體議程過程中,“同化”是指受眾把新的新聞信息融于原有圖式一致的認知結構中,“順應”則是受眾將新的新聞信息改造原有圖式不一致的認知結構,構建新的認知圖式,使新的圖式產生質的變化;并且圖式形成后會產生一種刻板印象及認知框架的傳播效果,繼而又會影響受眾對特定議題顯著性的判斷和評價[6-7]。進一步表現為,作為信息中介機制的媒體報道在不同程度上影響公司管理者的心里判斷及決策,降低代理成本[4],通過聲譽機制或引發行政介入的治理,具有一定的公司治理的改善作用[2-3];并在較強的市場輿論壓力下使公司管理層減少盈余操縱行[23],減少會計信息的錯誤定價,從而提高會計信息的運行效率[24]。

由于穩健性是對不確定性環境下的謹慎反應,其起源于公司債權人對財務報告可靠性的需求,且公司信息不確定性的提高會加劇信息的不對稱,增加了債權人的契約監督成本[11,25]。在不完善的信息市場下,公司利益相關者會根據其所獲得的信息權衡穩健性的收益及成本,信息的不完善就會使得其權衡結果的不對稱性;而信息不對稱的經濟后果之一為公司與利益相關者之間的收益及損失的不對稱,各方利益者相關者為尋求自身利益的保護,穩健的財務報告信息需求應運而生[26]。但當公司趨于平穩發展,外部信息的不確定性減少時,公司管理層的各種機會主義行為的動機會減少,各方利益相關者對穩健性的需求可能會得到緩解[27]。作為外部公司治理機制的媒體,正面報道加深了管理層、會計師和債權人等對公司原有一致的認知圖式,并在媒介意見環境中潛移默化的達成“好消息”的共識及印象框架,“同化”發揮了作用,并印證了其內在的認知判斷與媒體正面意見一致,且認為其所在上市公司的經營業績及發展前景等可觀,公司及大股東的信息透明度得到提高,緩解了其與中小股東和債權人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從而使得各相關利益者之間的代理成本有所降低,因而對會計信息的穩健性需求也有所降低;與此同時,媒體正面關注較多的上市公司,使其在媒體議程設置的作用下擁有較好的市場自律意識及公眾形象,公司違約程度及破產風險較低,面臨潛在的訴訟風險也可能較小;而當公司在較低的法律訴訟風險期時,信息不確定性可能會降低,相關債權人會減少相應的契約監督,對公司穩健的財務報告信息需求有所減弱[9]。另一方面,媒體對公司正面關注過多,即媒體沒有較好發揮其監督功能時,公司管理層的機會主義行為可能會萌生,為獲得更多的利稅收益,更有可能推遲“壞消息”的披露,使得相關債權人在媒體正面議程的“同化”效應下具有一種迎合利好消息的心里意識,并認為公司發展前景較好且具有良好的聲譽,財務報告的相關信息可靠、風險較小,但可能減少債務契約締約及執行過程中防御心里,使得公司股東和債權人等之間的代理成本進一步降低。雷宇[28]的研究表明,良好的債務人聲譽(公眾形象)能夠贏得債權人的信任,減少了債權人對債務人風險成本的擔心,因而會降低債務契約對會計信息穩健性的有效需求。因此,基于信息供給視角,媒體的正面報道對會計穩健性水平具有一種替代的可能性,給公司帶來利好消息的同時,各方利益相關者之間的代理沖突減少,未來會計信息的穩健性會因代理沖突(代理成本)、訴訟風險及契約監督減少而降低。基于上述分析,提出:

假設1當年媒體對上市公司的正面報道越多,其次年的會計穩健性會降低。

對于媒體的負面報道,其傳遞出的負面議程信息與公司管理層、會計師和債權人等原有的認知圖式及其內在判斷大相徑庭,在“順應”效應作用下會使其改變舊的認知圖式,構建新的認知結構,以順利解決問題及適應新的輿論意見環境。首先,從聲譽角度而言,張維迎[29]指出,聲譽是維護市場經濟秩序有效運行的基本機制之一;且聲譽是信任的重要來源,良好的聲譽機制能夠增進信任[30],而公司債務契約又是增進債權人和債務人相互信任的手段,但聲譽維持不好則適得其反。當上市公司受到媒體負面關注時,則說明其經營等方面出現了問題,并在媒介議程設置的作用下引發利益相關者關注。Dyck等[2]及鄭志剛等[31]認為,媒體負面報道會使上市公司管理層及其聲譽受損;而公司的聲譽較差時,其相關債權人為保護自身利益,更傾向于提高其債務契約對會計穩健性的需求[28]。因此,公司管理層會因其對聲譽維持的需求,以降低聲譽成本及增進信任,并在媒體的市場輿論壓力下有意識地提高財務報告的盈余穩健性。此外,在我國法律尚不完善的資本市場中,會計契約締結及運行過程中需要法外制度的媒體監督來保持有序履行,以提高會計信息的運行效率,降低契約交易成本。雷光勇[32]認為,適當地對公司會計規則及會計政策的合法性監督,可以有效地督促公司管理層對會計規則及政策的執行,間接地提高以其為基礎的會計契約質量。其次,由于媒體負面關注較多的上市公司的經營風險、財務風險及代理問題等可能較大,管理層的道德風險更為突出[33],給相關債權人帶來不同程度損失的概率較高,債權人為維護自身利益訴諸于法律的可能性也較大。而法律訴訟風險是催生會計穩健性的一大動因,且公司發生訴訟風險越大,相關債權人為有效監督債務人的經營狀況,降低信息有用的不確定性,會要求公司實施較為穩健的會計政策以更好地保護自身權益[34]。劉啟亮等[35]及Joe[36]研究發現,媒體負面報道容易使公司面臨潛在的訴訟風險,且外部審計師在媒體的負面議程下,會使其感知潛在的審計風險并提高其審計費用,并發表非標意見的可能性更大;而公司穩健的財務報告能降低風險補償溢價,降低審計師的審計收費[37]。因此,受到媒體負面關注較多的上市公司,管理層出于避免發生訴訟而帶來的成本增加會提高會計信息的穩健性,債權人也會因此而提高對會計信息穩健性的需求來保護自身利益,以緩解彼此之間的代理沖突。綜上所述,本文認為,媒體負面報道的監督通過影響公司及管理層的聲譽,并以信任為基礎的債務契約履行和訴訟風險成本控制的策略考慮,管理層和會計師等會在媒體潛移默化的負面議程的顯著程度中逐漸改變其所在公司的認知及其行為,“順應”效應發揮了作用,并調整原有不一致認知策略,采取更為穩健的會計政策,及時確認損失等“壞消息”,使其具有相關性和一致性,內外部相互監督下使得公司未來會計信息的穩健性有所提高。基于上述分析,提出:

假設2當年媒體對上市公司的負面報道越多,其次年的會計穩健性會提高。

1.2 不同媒介環境發展程度下媒體報道對會計穩健性的影響

在媒介環境發展視域中,媒體報道的監督功能的發揮不僅取決于其自身發展程度及報道行為,還與媒介行業的市場競爭程度密切相關[38]。新聞媒體在市場中的價值大小關鍵在于通過受眾產生的對社會實踐和社會發展的一種“影響力經濟”[19]。一般而言,媒介環境發展越好的地區,市場化程度也較高,其對社會的影響力越強,媒介議程中涉及的圖式效應對受眾的作用越明顯。良好的媒介信息環境視域下,各大媒體為自身利益而在其行業發展中相互競爭,其對媒體報道(正面、負面)行為的影響更積極,公司管理層和會計師等受到“同化”或“順應”效應的影響更強,更加注重自身行為及聲譽意識,并對公司的發展及其經營等問題提供更為透明的決策有用的信息資源,進一步對其會計信息的穩健性影響更強。同時,較好的媒介信息環境監督下,信息透明度更高,法律制度的執行力較高,利于改善公司的訴訟環境,訴訟成本、契約性保護得可能較好。而Bushman等[39]認為,法律執行力度較高的制度環境中,其對公司的威懾及約束力更強,因而對投資者的保護力度更大;并且壞消息反應的及時性會隨著法律執行力度的增強而增加,好消息反應的敏感性則伴隨著披露程度的提高而有所降低[40]。因此,一旦公司發布消息(壞消息或好消息),會計盈余對消息的反應程度會因媒介環境監督強弱(法律執行力度高低)的不同而各異。羅進輝等[41]的研究表明,媒體報道通過發揮其有效的信息中介及公共監督能力,能夠降低公司股價未來崩盤的風險。賀建剛等[38]從財務報告重述視角,發現中國媒介監督環境改善時,其可以減少公司大股東控制權對低質量會計信息所引致的資源配錯問題,提高了市場的治理效應。龔光明等[42]研究發現,良好的媒介環境功用的發揮能夠緩解公司多元化經營帶來的會計信息質量下降問題。與此同時,媒介環境發展程度與其所在地區具有相適應的經濟發展水平[20];朱松等[43]認為地區市場化程度及經濟發展水平越好,其對契約履行機制的作用更明顯,投資者得到的保護程度更高,訴訟壓力也較大,因而對上市公司會計信息穩健性的壓力及需求也越大。基于上述分析,本文認為,與媒介環境發展較低地區相比,在媒介環境發展較高地區,能夠強化媒體報道(尤為負面報道)的監督力度,更深入地挖掘和抑制上市公司管理層的隧道行為等問題,公司股東及管理層面臨的訴訟風險成本及壓力也較大,債務人對債權人的債務契約履行的動機及意識更高,因而對會計穩健性的作用更加明顯。因此,提出:

假設3相對于媒介環境發展程度較低地區,媒介環境發展程度較高地區的上市公司,媒體正面報道對其會計穩健性的影響更強。

假設4相對于媒介環境發展程度較低地區,媒介環境發展程度較高地區的上市公司,媒體負面報道對其會計穩健性的影響更強。

1.3 媒體負面報道對不同產權性質下會計穩健性的影響

產權為聲譽機制的基礎,會計契約的履行以產權制度安排為背景[29,32]。在中國資本市場中,相對于非國有上市公司而言,國有控股上市公司仍占較大比重,并在其企業改革中表現為不徹底,存在所有者缺位、內部人控制、債務軟約束等突出的治理問題,而這些治理問題會進一步削弱相關利益者對會計信息的有效需求,進而影響其會計穩健性水平的提高[15]。其中,所有者缺位的狀況,而正是由于存在此狀況,更需要外部監督主體進行有效管制。一方面,從股東-經理層契約而言,存在的內部控制人問題,內部人利用自己獨有的權利操控會計報告的空間更大,尤其是在公司業績較差時,內部人為了避免因績效較差而帶來的“炒魷魚,接下家”現象,其粉飾報表的可能性更大;當內部人為了自身晉升利益時,其可能會提前確認收入,推遲披露損失等壞消息。而當外部“議程設置者”的媒體關注時,尤其是財經媒體,內部人為了避免輿論監督所帶來的市場壓力及聲譽受損,減少被訴訟的風險概率,并出于媒體及公眾關注而帶來的政治成本上升的謹慎考慮,其會收斂自己的行為。吳超鵬等[44]研究發現,當媒體監督功能發揮較好時,公司高管的政治關聯背景對其變更行為并不能起到“附身符”的作用。同時,由于穩健的會計信息作為股東監督經理層、保護自身利益的一項重要工具[14],當內部人受到外部媒體監督時,能揭露內幕消息,引發更多監管機構的行政介入[3],股東-經理層這種契約監督關系會得到一定程度的有效履行,委托方(官方)就會成為穩健的會計信息的需求主體,并且有所增強。由此,內部人操控會計報告的空間可能性會更小,從中攫取私人收益的動機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遏制,反而在股東及媒體雙重內外監督下及時確認會計盈余的“壞消息”。另一方面,與非國有上市公司相比,國有上市公司在我國國民經濟中占支柱地位,承擔著更多的政策性負擔和社會發展目標[45],并承載著更大的政治壓力及聲譽約束,更加注重在國家及公眾中的地位和形象,因而其對會計準則遵守的動機比非國有公司更為強烈。而現實中,媒體可能會傾向于因國有控股公司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性而優先形成議程設置的特定對象,進而使其更加關注國有控股公司的相關議題,也使得受眾在媒體的議程設置中更加關注國有控股公司。當媒體報道國有上市公司的負面消息,在引起更多的監管機構的行政治理的同時[3],注重聲譽的國有上市公司管理層為降低政治成本及贏得其債權人進一步信任,會在媒體議程的“順應”作用下,其改變輿論意見環境中與原有不一致認知圖式的動機更為迫切,因而其在公司未來發展中會采取較為穩健的會計政策,及時確認損失等“壞消息”,以完善公司治理,保護相關債權人的利益。

與此同時,在中國當前的行政體制背景中,國有控股存現于中央及各級地方政府之中,各級地方政府在中央管轄及監督下履行其職責。而正是由于行政分權的體制,中央政府這一角色猶如一個委托人,地方政府的角色便類似于一個代理人,上下級之間這種類似于委托關系,上級政府約束自身行為的可能性更大,使得其更加注重自身的形象[46]。對于中央政府控股的企業而言,其與中央政府聯系更為緊密,其聲譽共同體與國民經濟命脈更為密切,通常實施更為嚴格的監管措施,因而公司管理層采取的會計政策更加穩健,尤其是面對外部市場監督主體之一的媒體議程的負面輿論壓力下,“順應”效應對其發揮得更明顯。此外,受到媒體負面關注的中央政府控股公司,引發行政介入的級別更高且治理強度更大,要求管理層改正違規等行為更為迫切,一旦發生訴訟,其受到處罰成本會更高;并在高級別的債權人提出更穩健的會計信息需求下,央企管理層會積極應對壞消息帶來的不利影響,以維持與債權人更長久的信任及契約關系。另一方面,在我國轉型市場經濟中,地方官員的治理中存現于一種政治晉升錦標賽的模式,地方政府控股公司是地方政府實現其政績訴求的重要手段[47]。為促進地方經濟及就業的增長,地方政府控股公司承擔著更多的過度投資[48],雇傭更多的冗員[49],這就使得“掠奪之手”長期存現于地方政府控股企業中,也不可避免地會間接干預媒體監督的治理。陳志武[50]指出,在我國司法不獨立的法律制度中,各級地方政府管轄內的司法地方保護主義較為嚴重,新聞媒體的言論自由沒有得到有效保護;戴亦一等[51]的研究表明,來自地方政府的干預會削弱媒體監督的公司治理作用;李焰等[52]通過分析媒體報道五糧液利益輸送而侵害投資者行為的案例,發現地方政府出于地方利益及聲譽成本考慮,其會干預媒體報道而引發證監會介入調查的進度及力度,最終使其受到處罰的力度較小;Piotroski等[53]的研究也發現,中國地方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管理層出于地方晉升等利益,更易于壓制其“壞消息”,面臨的信息風險程度更高。因此,追求政績訴求的地方政府,其地方干預影響了媒體的治理效應,使得媒體負面報道對地方政府控股公司的監督力度有限,公司相關債權人也因地方政府的庇佑減少對公司風險成本的擔心,雙方的信息不對稱及代理成本有所降低,因而可能降低對會計信息的穩健需求。基于上述分析,提出:

假設5相對于非國有上市公司,當年媒體負面報道越多的國有上市公司,其次年的會計穩健性較高。

假設6相對于地方政府控股的上市公司,當年媒體負面報道越多的中央政府控股上市公司,其次年的會計穩健性更高。

2 研究設計

2.1 樣本選取和數據來源

本文研究樣本財務數據來自于CSMAR 數據庫和Wind數據庫,其中媒體報道數據通過“百度新聞搜索引擎”(全球最大的中文新聞平臺)手工收集整理,媒介環境發展程度數據來自喻國明[20]編制的中國傳媒發展指數報告(CMDI)。同時,以2008~2012年中國滬、深A 股上市公司為研究對象,并對本文數據進行如下處理:①剔除金融、保險類公司;②剔除期間被PT、ST 及數據不全的上市公司;③為降低極端異常值的影響,本文對除了媒體報道以外的所有連續變量在0%~1%和99%~100%之間的數據進行Winsorized 縮尾處理,最終得到6 115個樣本觀測值。模型統計檢驗采用Stata 12.0軟件完成。

2.2 主要變量描述

(1)會計穩健性。關于會計穩健性度量方法的可靠性,根據張兆國等[54]的研究及建議,采用Basu[9]提出的盈余—股票報酬計量法的反回歸方程來衡量。其模型為:

式中:EPSit為公司i在第t年的每股收益;Pi,t-1為公司i在第t年期初的股票價格,即每年4月最后一個交易日的股票收盤價[55];Ri,t為公司i在t年度累計股票回報率,Ri,t=(Pi,t-Pi,t-1)/Pi,t-1;DR i,t為虛擬變量,當Ri,t<0時,DR i,t=1;反之,DR i,t=0。在式(1)中,β2表示公司對“好消息”的會計盈余反應及時程度,β2+β3表示公司對“壞消息”的會計盈余反應及時程度,則β3就為公司對“壞消息”比“好消息”反應及時性程度的差量,當β3>0時,表明會計盈余對“壞消息”反應更快、更及時,據Basu[9]對會計穩健性的定義,則體現公司會計信息是穩健的。

(2)媒體報道。關于媒體報道,目前大部分文獻研究常用的數據來自報刊[2-3],但如今互聯網時代的潮流中,報刊新聞報道的廣度、深度及其時效性不及網絡報道。在此,借鑒羅進輝等[4,41]的研究,通過“百度新聞搜索引擎”(http://news.baidu.com)手工收集整理媒體報道上市公司的數據2)網絡媒體報道數據主要來自騰訊財經、新浪財經、網易財經、搜狐財經、人民網、新華網、鳳凰網、中國財經信息網、中國經濟網、中國證券網等知名新聞媒體,并進一步區分正面報道和負面報道。本文區分網絡媒體正、負面報道的步驟:

①借鑒李培功等[3]的做法,并參考中國證監會關于《行政處罰決定書》中對上市公司違規行為的明確規定,選取如下最優關鍵詞作為媒體負面報道的依據,主要包括“違法、違規、操縱、欺詐、虛增、虛列、貪污、行賄、逮捕、拘留、大股東占用資金、隱瞞重大事項、推遲披露、偷稅、漏稅、誤導性陳述、涉嫌內幕交易、造假、利潤下滑和劇降、虧損、雙規、雙開、暴跌、退市、整改、破產”等負面詞匯;

②為了使網絡報道數據精確且有針對性,對樣本中每家上市公司的曾用名、全稱及簡稱進行年度“新聞標題”搜索并逐條閱讀其相關新聞條目及內容;參考李培功等[3]收集報刊報道數據的方法,數據收集過程中過濾了上市公司公告、分析師預測與建議及一條新聞中涉及多家上市公司的報道;

③經過上述方法整理網絡負面報道數據后,其剩下的相關新聞條目和內容中不含負面關鍵詞的為網絡正面報道數據。媒體報道數據的處理,借鑒Dyck等[2]及羅進輝[41]的研究,以“1+媒體正面或負面報道次數”的自然對數作為媒體報道程度的一個衡量指標。同時,為了減少媒體報道可能存在的內生性問題,并能更好地反映當年媒體報道對次年上市公司會計穩健性的作用,采用滯后一期媒體報道數據進行模型檢驗。

(3)媒介環境發展程度。借助喻國明[20]編制的中國傳媒發展指數報告(CMDI)來衡量。該報告指數從傳媒產業生產能力、盈利能力、廣告競爭、受眾消費及媒介環境方面系統地對我國近年來各地區(自治區、直轄市)傳媒發展及其監督能力進行了系統的定量測評,從理論上較好地刻畫了我國各地區媒介環境發展程度。傳媒指數越大,表示該地區媒介宏觀監督能力發揮得越好[38]。參考吳超鵬等[44]的研究,將上市公司所在省份對應的“傳媒發展指數”的中位數分為兩個子樣本,即高媒介環境發展程度地區和低媒介環境發展程度地區,分別賦值為1和0,記為MI。

(4)產權性質。根據通常研究慣例,按照CSMAR數據庫中提供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性質的數據和第一大股東控股情況,并將Wind數據庫中相對應上市公司性質數據結合對比,將樣本年度上市公司分為國有上市公司和非國有上市公司,分別賦值為1 和0,記為State1;進一步,在國有控股上市公司中,根據其實際控制人層級劃分為中央政府控股和地方政府控股上市公司,分別賦值為1和0,記為State 2。

2.3 模型設定

為檢驗假設1、2,借鑒Krishnan[56]及劉峰等[55]的研究,在Basu模型中加入滯后一期媒體報道(正面、負面)變量,分別構建模型:

這里,假設3、4 是基于假設1、2模型的基礎上,在媒介環境發展程度(MI)高或低視域下進行分組檢驗。為檢驗假設5和6,即不同產權性質的上市公司,媒體負面報道對其會計穩健性的影響程度,在假設2中式(3)的基礎上進行產權性質分組回歸。模型中還控制了年度虛擬變量和行業虛擬變量;此外,由于上市公司個體因素的影響,可能出現聚類現象。為使結果更穩健,參考Petersen[57]的研究,按照上市公司層面對其標準誤差進行了聚類回歸分析。模型中各主要變量定義如表1所示。

3 實證檢驗及其結果分析

3.1 描述性統計分析

表2為主要變量描述性統計結果。由表2 可知,全樣本中媒體對上市公司的正面報道均值為2.569,負面報道的均值遠小于正面報道的均值,即為0.561,表明期間我國上市公司發展的好事態占絕大部分。區分產權性質后,媒體對國有控股公司的正面關注度要多于非國有控股公司,負面關注則少于非國有控股公司,說明國有上市公司出現的財務等問題可能較少;各主要變量在國有及非國有控股公司中均有較大差異。媒介環境發展虛擬變量(MI)的均值為0.529,標準差為0.449,表明我國上市公司在高和低媒介環境發展地區分布較為均勻。

表1 各變量名稱、符號及定義

表2 主要變量描述性統計結果

3.2 回歸結果分析

3.2.1 媒體報道、產權性質與會計穩健性——盈余穩健(及時性)視角 本文重點關注ln Mediat-1·DR·R的系數,它表示媒體報道對會計穩健性的影響。媒體正面報道(ln Media1t-1)所在列顯示,無論是全樣本檢驗還是區分產權性質分組檢驗,ln Mediat-1·D R·R的系數均為負,但并不在10%、5%和1%統計水平上顯著,說明隨著媒體正面關注(評價)上市公司越多,其次年的會計信息的穩健水平會下降,但穩健性的下降并不顯著,本文的第1個假設沒有得到顯著驗證。這可能是受到媒體正面關注較多的上市公司,其經營、財務狀況等保持較為穩定的同時,采取一貫的會計政策。而媒體負面報道(ln Media2t-1)所在列中,全樣本檢驗中DR·R的系數在1%統計水平上顯著為正,表明會計盈余對“壞消息”的反應比“好消息”的反應更快。具體而言,會計盈余對“好消息”的反應系數為0.008 4,對“壞消息”的反應系數為0.028 1(0.019 7+0.008 4),也即會計盈余對“壞消息”的敏感性是“好消息”的3.34 倍(3.34=0.028 1/0.008 4),這與李增泉等[58]的研究結論基本一致。ln Mediat-1·DR·R的系數在10%統計水平上顯著為正,說明上市公司受到媒體負面關注越多,會計盈余對“壞消息”的反應及確認更加及時,也即其次年的會計穩健性會提高,假設2得到驗證。區分產權性質后,發現國有控股公司的ln Mediat-1·DR·R系數在5%統計水平上顯著為正,而非國有控股公司的ln Mediat-1·DR·R系數為正但統計上不顯著,說明國有控股公司受到媒體的負面報道越多,其有可能采取更加穩健的會計政策,使其次年的會計穩健性得到提高,假設5得了到驗證。進一步,中央政府控股上市公司的ln Mediat-1·DR·R系數在10%統計水平上顯著為正,而地方政府控股上市公司的ln Mediat-1·DR·R系數為正卻不顯著,說明可能由于受到地方政府不同程度的干預,媒體負面關注對中央政府控股上市公司的會計穩健性提高較地方政府控股上市公司更強,假設6得到驗證。表3所示為給出的回歸結果。

3.2.2 媒介環境、媒體報道與會計穩健性——盈余穩健(及時性)視角 表4給出了回歸結果。由表4可知,媒體正面報道(ln Media1t-1)所在組中,高媒介環境發展列中的ln Mediat-1·DR·R的系數仍為負但不顯著,低媒介環境發展列中的ln Mediat-1·DR·R的系數為正且不顯著,說明在高媒介環境發展視域下,媒體正面報道在降低會計穩健性的作用方面不明顯,假設3沒有得到顯著驗證。而媒體負面報道(ln Media2t-1)所在組中,高媒介環境發展列中的ln Mediat-1·DR·R的系數在10%統計水平上顯著為正,低媒介環境發展列中的ln Mediat-1·DR·R的系數不顯著,說明當媒介環境發展較好時,其對媒體負面報道的治理作用具有積極的助推作用,也即對會計穩健性的提升作用更強,假設4得到了顯著驗證。

3.2.3 媒體報道、產權性質與會計穩健性——盈余穩健(持久性)視角 在盈余穩健及時性分析中,用股價來衡量公司當前及過去的經營穩健情況有時可能會存在一定的噪聲。為此,進一步利用會計盈余的變化從盈余穩健持久性視角,并借鑒Basu[9]提出的盈余反轉模型來探討不同產權性質下媒體報道對會計穩健性的影響。根據Basu的觀點,會計盈余在確認“壞消息”和“好消息”時存在著不對稱性的時滯性,而這種不對稱性表現為“及時性”和“持久性”兩方面的差異。由及時性上可以看出,會計盈余對“壞消息”的反應比“好消息”的反應更及時;對于持久性,“壞消息”對當年的會計盈余影響較大,對以后年度影響較小,而“好消息”對當年及以后年度均產生較大影響,從而使得負的會計盈余變化比正的會計盈余變化不具有更強的持久性,也即負的會計盈余的反轉速度更快[58]。那么,作為“議程設置者”的新聞媒體,其對負的會計盈余變化的反轉率影響是否更強? 從而使得被議程的上市公司的會計穩健性有所提高? 參考Basu[9]及Krishnan[56]的研究,其反轉模型為

表3 媒體報道、產權性質與會計穩健性——基于盈余穩健(及時性)的檢驗

表4 媒介環境、媒體報道與會計穩健性——基于盈余穩健(及時性)的檢驗

式中:ΔEPSi,t為公司i在第t年每股收益的變化量,即

Pi,t-1為公司i在第t年期初的股票價格,同樣定義為每年4月份最后一個交易日的股票收盤價;Pi,t-2為公司i在第t-1年期初的股票價格;Di,t為虛擬變量,當ΔEPSi,t-1/Pi,t-2<0時,Di,t為1,反之為0。在式(4)中,β2為會計盈余變化量對“好消息”的反轉系數,β2+β3為會計盈余變化量對“壞消息”的反轉系數,如果負的會計盈余具有更大的反轉率,則β2、β3應當顯著為負;Di,t(ΔEPSi,t/Pi,t-2)變量的系數β3為負數時,表明會計盈余中的“壞消息”比“好消息”更不具有持續性,也即更易于反轉,此時則體現公司會計信息的穩健性。參考劉峰等[55]在盈余反轉模型中加入自變量的方法,在式(4)中加入滯后一期媒體報道(負面和正面)變量,構建如下基本模型:

式(5)、(6)中,β7是重點考察的系數,從會計盈余穩健持久性角度而言,如果該系數顯著為負,則表示媒體報道增加了會計盈余對“壞消息”的反轉程度,也即會計穩健性更強;如果β7不顯著或為正,則表明媒體報道不能提高會計穩健性水平。

表5給出了盈余反轉模型的檢驗結果。由表5知,媒體負面報道(ln Media2t-1)所在組中,所有ΔEPSi,t-1/Pi,t-2的系數均在1% 統計水平上顯著為負,即本期會計盈余變化與前期的會計盈余變化成負相 關 關 系,Di,t(ΔEPSi,t-1/Pi,t-2)的 系 數 也 均 在1% 統計水平上顯著為負,說明負的會計盈余變化比正的會計盈余變化具有更大的反轉性,這與李增泉等[58]的研究結論基本一致。接下來,重點關注媒體負面報道(ln Media2t-1)所在列的全樣本中,負的會計盈余變化是正的會計盈余變化的3.09 倍[(-0.573 5-0.274 6)/(-0.274 6)=3.09],這與會計盈余穩健的及時性方面估計中的3.34倍基本吻合,

的系數在1%統計水平上顯著為負。這說明,媒體負面關注(評價)越多的上市公司,其次年負的會計盈余變化得到更大的反轉,也即其次年的會計穩健性會提高;進一步區分產權性質,國有控股所在列的

系數仍在1%統計水平上顯著為負,而非國有控股上市公司的系數雖為負但統計上不顯著,表明相對于非國有控股上市公司而言,媒體負面關注越多的國有控股上市公司次年的負的會計盈余反轉速度更快,也即其次年的會計穩健性較高。將國有控股公司進一步劃分,中央政府控股公司所在列的

系數在10%統計水平上顯著為負,而地方政府控股公司的不顯著,一定程度上說明媒體負面關注下,中央政府控股公司的負的會計盈余比地方政府控股公司的負的會計盈余得到更大反轉,盈余穩健程度更高。從媒體正面報道(ln Media1t-1)所在列上看,無論是全樣本還是區分產權性質分組檢驗,

的系數均不顯著,說明媒體正面報道在會計盈余對“壞消息”的反轉程度中影響較小,加強了其不能提高會計穩健性的經驗證據。

3.2.4 媒介環境、媒體報道與會計穩健性——盈余穩健(持久性)視角表6給出了回歸結果。由表6可知,媒體負面報道(ln Media2t-1)所在組中,在高媒介環境發展程度所在列的

系數在5%統計水平上顯著為負,低媒介環境發展程度所在列的

表5 媒體報道、產權性質與會計穩健性——基于盈余穩健(持久性)的回歸結果

表6 媒介環境、媒體報道與會計穩健性——基于盈余穩健(持久性)的回歸結果

系數不顯著,意味著在這樣高媒介環境作用下,媒體負面關注較多的上市公司負的會計盈余變化得到了較大的反轉,其次年的會計穩健性更得到了更大提高;而媒體正面報道(ln Media1t-1)所在組中,無論是高媒介發展環境還是低媒介發展環境下,

的系數均在統計上不顯著,負的會計盈余沒有得到反轉,即對會計穩健性影響較小。進一步,單純從媒介環境發展的宏觀視角檢驗其對負的會計盈余的反轉程度影響,媒介環境發展程度(MI)所在列的全樣本中,

的系數在5%統計水平上顯著為負,說明相對于媒介環境發展程度較低的地區,媒介環境發展程度較高地區的上市公司的負的會計盈余變化得到更大的反轉,也即媒介宏觀監督在會計信息的穩健性方面也發揮了一定的改善作用;區分產權性質后,國有控股公司所在列

的系數在5%統計水平上顯著為負,而非國有控股公司的系數為負但不顯著,說明媒介宏觀監督對國有控股上市公司的會計穩健性治理作用比非國有控股上市公司更強。

3.3 進一步分析:不同規模審計師視角下媒體負面報道對會計穩健性的影響

獨立審計是公司治理機制之一,其可以有效約束公司管理層的機會主義行為,提高財務報告質量的穩健性。前文在理論及文獻路徑分析中提到媒體的負面關注會引起外部審計師的關注,并給審計師帶來一定程度的審計風險,使得審計師發表“非標意見”的概率增大[36],進而影響到盈余穩健性。但是由于審計師的類型及其審計判斷立場不同,其對媒體負面報道而帶來的市場反應會因審計師類型的不同而各異。相對于小規模的審計師而言,較大規模的審計師所占的審計市場份額較大,投資者認可程度較高,其審計客戶的規模也較大,因而面臨訴訟風險更高;同時,大規模的審計師的聲譽較好于小規模的審計師,其一旦發生審計失敗而引致的聲譽懲罰成本也較高。因此,較大規模的審計師會努力提高其審計的服務質量[59]。但就中國資本市場而言,劉峰等[55]及郭照蕊[60]研究發現,國際“四大”比非國際“四大”所審計客戶的財務報告的盈余穩健性更不穩健。那么,當較大規模的審計師面對媒體負面報道過的客戶時,其審計的財務報告的盈余穩健性是否得到反轉? 本文認為,在應對外部不確定性風險下,相比于非國際“四大”而言,國際“四大”的審計師經驗更豐富、專業勝任能力及獨立性較強,對外部風險感知更敏感,尤為面對媒體負面議程的客戶,其會因自身較強的聲譽意識及更大的外在市場壓力,努力投入并利用媒體負面報道的客戶相關信息挖掘審計線索,提高財務報告的盈余穩健性。同樣地,就國內會計師事務所而言,相對于國內非“十大”而言1)國內十大為2008~2012年連續5年公布于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網站(http://www.cicpa.org.cn/)上的會計師事務所綜合評價百家信息排名前15位的10家會計師事務所(除了國際四大),國內“十大”也比較注重自身聲譽,較強的專業勝任能力及撲捉信息的敏感性,媒體負面報道會使國內“十大”的審計師具有較強的風險警覺意識,避免因審計失敗而帶來的聲譽成本增加,以更好地立足于國內日趨競爭激烈的審計市場中,其會利用媒體負面報道的相關信息提升審計服務的質量。據此,推斷:①相比于非國際“四大”,媒體負面報道對國際“四大”所審計客戶的盈余穩健性影響更強;②相對于非國內“十大”,媒體負面報道對國內“十大”所審計客戶的盈余穩健性影響更積極。

為驗證上述推斷,在式(3)、(5)的基礎上,分別進行“四大”與非“四大”、“十大”與非“十大”分組回歸。

表7給出了回歸結果。由表7可知,盈余穩健及時性模型所在組中,國際“四大”所在列的ln Media2t-1·DR·R系數在5%統計水平顯著為正,而非“四大”的不顯著;進一步,從盈余穩健持久性模型組中有,國際“四大”所在列的

系數在5%統計水平上顯著為負,而非國際“四大”所在列的

系數在10%統計水平上顯著為負,即媒體負面關注對經國際“四大”審計的客戶的負的會計盈余得到更大反轉。這說明,媒體負面報道對國際“四大”的審計客戶的盈余穩健性提升作用較非國際“四大”更強,推斷(1)得到驗證。接下來關注國內審計師類型,盈余穩健及時性模型所在組中,國內“十大”所在列的ln Media2t-1·DR·R系數在5%統計水平上顯著為正,而非國內“十大”的不顯著;盈余穩健持久性模型中,國內“十大”所在列的

系數在1%統計水平上顯著為負,非國內“十大”的

系數在5%水平上顯著為負。表明媒體負面關注下,國內“十大”所審計客戶的財務報告的盈余穩健性比非國內“十大”更強,推斷(2)得到驗證。該結論表明,媒體可以通過聲譽機制在提高審計師所審計客戶的盈余穩健性方面發揮一定的治理作用。

3.4 敏感性測試

為加強研究結論的可靠性,本文進行了一系列穩健性測試:

(1)以報刊報道作為媒體報道的替代變量3)報刊報道數據主要來自證券日報、證券時報、上海證券報、經濟觀察報、21世紀經濟報道、第一財經日報、中國證券報等國內主流財經媒體,并按照本文中模型展開穩健性檢查;還對連續變量媒體報道(正面、負面)進下兩端1%進行Winsorized處理后重新回歸。

(2)采用K-W 模型[61]計算出穩健性的指標——C-Score指數來衡量會計穩健性,并按照文中各假設展開檢驗。

(3)對于單純的媒介環境發展程度(MI)變量對會計穩健性的影響,將其代入Basu模型盈余穩健(及時性)和K-W 模型中,并控制文中相關控制變量,其回歸結果基本與Basu模型盈余穩健(持久性)回歸結論一致。

(4)針對上市公司控股級別,借鑒夏立軍等[46]的研究,根據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性質和第一大股東持股控股情況,把上市公司政府控股級別劃分為中央政府、省級政府、市級政府和縣級政府4 個等級,分別賦值為4、3、2和1,代入媒體負面報道的KW 模型中檢驗,深入驗證了媒體負面輿論壓力下政府控股級別較高的上市公司次年的會計穩健性更高的結論。

(5)由于Basu模型的有效性可能會受到市場效率的影響(即基于有效市場假說條件下),故借鑒Ball等[62]提出的應計-現金流量關系計量法來進行穩健測試。綜合上述穩健測試,其結果均與本文中結論基本一致,故認為本文的結論是穩健可靠的。

4 結論

本文基于2008~2012年中國A 股上市公司為研究對象,手工收集來自“百度新聞搜索引擎”關于樣本公司的正面和負面報道數據,以傳播學的議程設置理論為基礎,并融合心理學的圖式理論構建了一個更為嚴謹的分析框架,基于Basu模型度量盈余穩健的“及時性”與“持久性”兩個方面,研究了媒體報道對會計穩健性的影響,并借助我國地區媒介環境發展差異及企業產權性質的差異,考察上市公司外部媒介環境和自身特征對媒體在會計穩健性方面發揮監督治理作用的效果;進一步,還分析了不同審計師類型下媒體監督對會計穩健性的治理程度。這不僅拓寬了媒體在公司治理作用中的研究,更豐富了會計穩健性外部影響機制的理論分析和實證檢驗,從而為深刻理解新聞媒體在資本市場中的治理作用提供新的經驗證據。具體而言,本文的主要研究結論為:

(1)在媒體議程的“同化”效應機制下,隨著媒體對上市公司的正面報道越多,其次年的會計穩健性會降低,但穩健性的降低并不顯著;且在高媒介環境發展作用下,媒體正面報道對會計穩健性的影響也不顯著。相反,在媒體議程的“順應”效應機制作用下,來自媒體對上市公司的負面報道越多,其次年的會計穩健性會提高;且在高媒介環境發展視域下,媒體負面報道對會計穩健性的正面影響更強,即媒體負面報道的監督功能隨著媒介行業競爭程度的增加而提高。

(2)研究了不同產權性質下,媒體負面報道與會計穩健性的關系程度,發現相對于非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媒體負面報道越多的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其次年的會計穩健性較高;且與地方政府控股上市公司相比,媒體負面報道越多的中央政府控股上市公司次年的會計穩健性更高。顯然,新聞媒體這一信息中介監督機制對上市公司的會計穩健性,尤其是國有控股上市公司的會計穩健性問題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3)本文進一步從外部審計師類型的獨特視角,發現媒體負面報道對國際“四大”所審計客戶的盈余穩健性影響較非國際“四大”更強;與非國內“十大”相比,媒體負面報道對國內“十大”所審計客戶的盈余穩健性影響更積極,說明媒體負面報道的監督通過聲譽機制對審計師客戶的盈余穩健性發揮了一定的審計治理作用。本文結論為會計穩健性外部影響機制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觀察視角,并為Watts[11]關于會計穩健性產生的監管解釋提供了增量的經驗證據,更為提高上市公司會計信息質量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本文結論的政策啟示在于:媒體監督功用的發揮不僅體現在其負面報道中,還有賴于其宏觀環境發展程度,在研究媒體報道在資本市場中的監督作用時,媒介宏觀發展環境的治理作用及兩者相互作用不可小覷,媒介環境發展程度對媒體自身報道行為(尤其是負面報道)具有積極的助推作用。為此,在中國當下法律尚不健全的制度背景下,重視媒體報道的治理作用的同時,從傳媒經濟學發展視角推進媒介融合及媒介產業化發展,積極改善中國傳媒競爭環境及其影響力,保護新聞言論自由,提高資本市場信息透明度,促進資本市場持續、健康及有效運行和中國經濟新常態趨勢發展,對提高會計信息質量具有一定的建設意義。與此同時,應積極完善產權制度建設,建立健全公司內外部監督機制,尤其是國有企業改革中的監督機制完善;并減少基于政績訴求的地方政府對企業經營行為的過多干預。本文結論還對強化新聞媒體在審計監督及其質量提高方面提供增量的決策參考。

本文仍有不足之處:由于會計穩健政策的實施與上市公司管理者個人行為決策密切相關,尤其是在具有典型管理者背景特征中,故未考慮媒體負面報道在管理者個人特征背景中對會計穩健性影響的差異,這是值得進一步研究的議題。此外,媒體的負面報道有輕重(如深度報道)和級別之分,本文未考慮輕重及級別之分的媒體負面報道在影響會計穩健性方面的差異。

猜你喜歡
環境
長期鍛煉創造體內抑癌環境
一種用于自主學習的虛擬仿真環境
孕期遠離容易致畸的環境
不能改變環境,那就改變心境
環境與保護
環境
孕期遠離容易致畸的環境
高等院校環境類公選課的實踐和探討
掌握“三個三” 兜底環境信訪百分百
我國環境會計初探
中國商論(2016年33期)2016-03-01 01:59:38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四虎永久在线精品国产免费| 天天做天天爱夜夜爽毛片毛片| 亚洲另类色| 欧美怡红院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无码精品在线播放| 97人妻精品专区久久久久| 国产av无码日韩av无码网站 | 午夜欧美在线| 成人亚洲视频| 狠狠色婷婷丁香综合久久韩国 | 日本a级免费| 538精品在线观看| 亚亚洲乱码一二三四区| 亚洲av日韩av制服丝袜| 一本大道视频精品人妻| 国产免费久久精品99re不卡 | 欧美精品aⅴ在线视频| 国内精品免费| 免费啪啪网址| 久草热视频在线| 欧美日本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香蕉欧美精品| 午夜老司机永久免费看片| 国产成人8x视频一区二区| 免费福利视频网站|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爆乳| 色婷婷电影网| 超薄丝袜足j国产在线视频| 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 一级毛片视频免费| 国产a v无码专区亚洲av| 一本一道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 a亚洲天堂| 成年A级毛片| 亚洲一区波多野结衣二区三区| 欧美第一页在线| 亚洲精品在线91| 国产综合色在线视频播放线视| 亚洲精品在线观看91| 2019年国产精品自拍不卡| 99re视频在线| 亚洲五月激情网| 亚洲无码电影| 精品91视频| 国产h视频免费观看| 亚洲国产黄色| 中文字幕日韩欧美| 日韩国产黄色网站|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免费| 国产精品尤物在线| 国产综合精品日本亚洲777| 成人小视频网| www.精品国产| 亚洲人成高清| 日韩不卡高清视频| 成人va亚洲va欧美天堂| 色欲色欲久久综合网| 在线免费观看a视频| 欧美高清国产| 国产亚洲精品资源在线26u| 男女性色大片免费网站| 国产精品刺激对白在线 | 亚洲欧美日韩动漫| a毛片免费观看| 99在线免费播放| 国产成人久久综合777777麻豆 | 欧美区一区二区三| 伊人久久婷婷五月综合97色| 国产丰满大乳无码免费播放| 免费可以看的无遮挡av无码| 亚洲午夜国产精品无卡|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冒白浆免费视频| 欧美日韩精品综合在线一区| 亚洲最黄视频| 亚洲欧美精品日韩欧美| 狠狠操夜夜爽| 97人妻精品专区久久久久| 成人伊人色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a网站| 黄色网在线| 黄色污网站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