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崔明軒
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開啟出訪之旅的同時,也開啟了“撒錢之旅”,從美國一路撒到巴拉圭。用臺灣網民的話說,“臺灣冤大頭,走到哪,錢撒到哪”。
“只花一秒鐘答應”
蔡英文抵達巴拉圭后,首先出席臺巴科技大學先修班開課儀式。據臺灣《聯合報》15日報道,臺巴科技大學是臺灣與巴拉圭共同成立的大學。擔任儀式主持人的巴國工商部長雷伊德自爆,當初卡特斯總統向蔡英文提出這項計劃時,蔡只花了兩秒鐘就同意。稍后致辭的卡特斯補充說,他當時非常難開口,心中很忐忑,但“蔡總統并沒有花兩秒鐘答應,只花一秒鐘答應”。現場一陣哄堂大笑。
中時電子報稱,臺巴科技大學主要是由巴拉圭自行編列預算提供土地、基礎設施,臺方提供師資、實驗室設備等;預計先開設營建、機械、工業工程以及資訊工程四個科系,明年3月正式開學,臺灣科技大學會協助派遣師資、設計課程以及投資設備。
已給美國送了一份“大禮”
以上算是蔡英文兌現對巴拉圭卸任總統卡特斯的“諾言”,當然她更不會忘記與新任總統阿夫多拉關系。巴拉圭當地時間14日下午,蔡英文和阿夫多會面。阿夫多稱,巴拉圭正進入快速發展階段,臺灣擁有科技、資金和經驗,希望臺灣企業家到巴拉圭。蔡英文承諾臺灣未來成立3家投資公司,整合技術、資金為“友邦”提供必要的技術援助和低利率的資金。民進黨“立委”李俊俋還稱,“外交”場域不在花錢多少,而在如何讓對方“足甘心”(閩南語“感動”之意)。
雖然臺媒沒有公布具體數字,但從蔡英文承諾的一系列計劃可以推測,撒出去的錢應該不少。其實早在她的專機起飛前,就已經先給美國送了一份“大禮”。臺灣“中油”公司宣布,已和美國切尼爾能源公司簽署25年的合同,每年從美國進口200萬噸液化天然氣,合同總價約250億美元。臺媒稱,中美貿易戰爆發后,美國天然氣對華出口也受到牽連,臺當局此舉有可能削弱北京對美國天然氣進口的反制力度。不少島內民眾為此嘲諷,“臺灣凱子走到哪,錢撒到哪”。還有人說,臺灣已被民進黨掏空,還去巴拉圭大撒幣,撒完幣就被“斷交”,而美國無論如何也不會與臺灣“建交”,臺灣永遠只會是美國的一枚棋子。14日,美國國務院發言人重申美國對臺政策不變,仍信守基于美中三個公報和“與臺灣關系法”的一中政策;美國基于乘客的安全、舒適,安排臺當局代表過境,符合美國一中政策。
撒錢效果遭質疑
蔡英文的“撒錢之旅”到底能起多大作用,島內充滿質疑。臺灣《旺報》稱,大陸對美國的報復性商品中包括大豆,將使巴拉圭得利;如果大陸與巴拉圭在大豆的協議上談妥,巴拉圭可能成為下一個與臺灣“斷交”的國家。此外,尼加拉瓜也希望與大陸企業合作建設運河項目。《中國時報》此前提及,海地總統訪臺時直白要求45億元新臺幣的經濟援助,蔡英文當時面色凝重“卻也不敢說個不字”。蔡當局選擇當“凱子”,“友邦”自然歡欣鼓舞,其他“邦交國”也會看到這一“商機”,并將紛紛前來臺灣“賺上一筆再說”,“至于后續效果如何,其實不問可知”。還有媒體提到,蔡英文2016年上任后第一次出訪就是去巴拉圭和巴拿馬,不過才隔1年,巴拿馬就宣布與大陸建交。
就連日本媒體也不看好臺巴“邦誼”。日本《經濟新聞》稱,巴拉圭為世界大豆的第四大輸出國,間接輸出中國大陸,大陸向巴拉圭購買量如繼續增加,恐影響其和臺灣的關系。《中國時報》15日稱,蔡英文執政兩年多的一項趨勢顯示,只要蔡當局拒絕接受“九二共識”或一個中國的意涵,大陸將會繼續甚至擴大打壓臺灣,絕不手軟。蔡英文將臺灣前途全部押寶在美國,顯然犯了兵家大忌。文章說,從維護臺灣參與世衛大會及國際民航組織年會等方面看,美國越來越顯得力不從心或是愛莫能助,其對臺灣釋出的好處似乎也只是口惠而實不至,“顯示蔡政府的對美政策與兩岸政策已出現嚴重的盲點與偏差,而沒有杠桿著力的對外政策不僅很難收效,更難以保障臺灣的安全”。▲
環球時報2018-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