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哨兵
【摘 要】通過漢語國際交流,在新加坡武吉知馬小學開展書法體驗教學,旨在弘揚中國文化,傳承書法藝術,促進文化交流。讓外國學生在近距離的文房四寶觸摸中,激發(fā)學習書法的興趣;在名碑、名帖的欣賞中,感受書法藝術的魅力;在基本筆畫的學習中,體會書法藝術的功力;在臨摹、創(chuàng)作中,體驗書法藝術的博大精深。
【關鍵詞】國際交流;書法傳播;書法體驗;書法創(chuàng)作
書法是中華民族的一門傳統(tǒng)經典藝術,早在唐代,中國書法就傳入了日本、朝鮮,是世界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西方友人通過多種途徑接觸到中國書法藝術,紛紛想拜師學藝,感受書法藝術的魅力,探尋書法藝術的奧秘。基于這樣的背景,筆者通過漢語國際推廣交流來到了新加坡武吉知馬小學,開設了中國書法體驗課。
在書法課堂上,我通過實物向大家展示了文房四寶:筆、墨、紙、硯,并簡要介紹了中國書法史;在欣賞名碑、名帖中讓新加坡學生感受書法藝術的魅力;學生學會正確的執(zhí)筆方法和坐姿,讓外國學生們領悟到:身正則字正;以“永”字為例,教學生如何用毛筆寫“點、橫、豎、鉤、提、撇、捺”這幾個基本筆畫;最后是分組練習:臨摹或創(chuàng)作,學生在宣紙上舞文弄墨。他們一絲不茍,完全沉浸在體驗中國書法的情境之中。一個多小時過去了,學生書法作品已琳瑯滿目,雖說作品稚嫩,但他們信心滿滿,體驗了成功的喜悅。
一、書法工具的觸摸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學好中國書法,須有別樣的文房四寶,精雕細琢的硯臺、書香四溢的墨汁、纖毫必現(xiàn)的毛筆、潔白如玉的宣紙,書法工具之精美,這本身就是一種文化,就是美的熏陶、美的享受。當我拿出這些書法用具,學生們看得目不轉睛、贊嘆不已。我知道他們已經被書法工具藝術美感所折服。這時我應勢利導讓學生近距離觸摸,體驗工具性能:毛筆有軟毫、硬毫之分;上好的硯臺光滑得細如凝脂,便于發(fā)墨且不傷毛筆;香氣濃郁的墨汁據(jù)說加了名貴的中藥麝香與熊膽,可歷經千年而不變色;有“紙中之王”美譽的宣紙滲透力強,能完美再現(xiàn)墨韻效果,學生們像劉姥姥進了大觀園不停看啊、摸啊、聞啊,并連說在新加坡見不到這么好書法用具,到中國要把這文房四寶購全。實物觀摩、體驗,遠比圖片欣賞,空洞說教來得真切直接,震撼人心!充分激發(fā)了學生學習書法的興趣。
二、書法作品的熏陶
藝術的力量在于作品的呈現(xiàn),中國書法藝術的博大精深是由幾千年歷史長河中無數(shù)璀璨的書法作品累積而成,我遴選了幾件代表性書作讓學生欣賞。如王羲之《蘭亭序》,學生欣賞之初對作品上有涂抹、修改的痕跡表示不解,認為此作品稱為“天下第一行書”覺得不可思議。教師詳細地描述了其創(chuàng)作背景:王羲之與朋友雅集,乘著酒性,一揮而就創(chuàng)作蘭亭序,以至于他酒醒之后連寫數(shù)遍皆嘆不如,正是這氣韻生動,風神瀟灑,不激不厲的風格,圓熟的筆墨技巧、深厚的傳統(tǒng)功力、廣博的文化素養(yǎng)和高尚的藝術情操征服世人,認定它為天下第一行書。同時也向新加坡學生傳遞中國書法文化審美傾向,正如蘇東坡所言“無意于佳乃佳”審美意識。看了放浪形骸的行書,繼而欣賞法度森嚴的楷書,前者灑脫,后者嚴謹,有雄強寬綽的顏體,有婉約秀麗的趙體,有骨力有余的柳體,有峻峭高貴的歐體,讓學生再次領略書法作品的藝術魅力,這一環(huán)節(jié)旨在讓學生學會欣賞書法作品,提高學生的書法審美能力。
三、書法執(zhí)筆的體驗
新加坡學生學習書法,很多學生是第一次接觸,起初應是學執(zhí)筆、運筆等。要學好這幾個方面,如果機械地進行教學會導致學生在學習上感枯燥乏味,這時,教師應當采取多種手段增加教學的趣味性,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當開始學習執(zhí)筆時,那些非華人的學生理解書法能力較弱,教師可以形象地講解、分析執(zhí)筆的要點:先用大拇指和食指對握,再用中指幫忙往里勾,然后用無名指和小指往外頂。為了使學生能得到進一步的理解,教師在教學中設置了一系列的情境啟發(fā)學生的思維,例如:教師自編了有趣而瑯瑯上口簡單實用的執(zhí)筆口訣:“一二三指緊握筆,小四小五往外頂,寫字毛筆要豎直”等,還簡單的讓學生做起了執(zhí)筆操。寓教于樂,學生學得興趣盎然,愛不釋手。并為學生良好的執(zhí)筆姿勢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四、書法創(chuàng)作的成果
教師通過永字八法形象講解示范了書法基本筆畫,學生學得有模有樣,在書寫中體會書法藝術的不凡功力。接著在現(xiàn)場展示裝裱好書法作品,讓學生讀內容,看作者姓名,并告訴他們不少作品是中國學生書寫的,這一下子激發(fā)了新加坡學生的創(chuàng)作激情,借著這份狂熱,教師詳細介紹了書法作品形式:書法中堂、書法對聯(lián)、書法冊頁、扇面等。這些學生由于家庭環(huán)境、性格秉賦的不同,表現(xiàn)在對書法的理解力、接受力、感悟力也各不相同。教師因材施教將他們分成幾組:簡單漢字組、臨摹組、創(chuàng)作組,每個學生根據(jù)自身情況選擇材料,有扇面、斗方、對開宣紙等。學生在悠揚婉轉的古琴聲中揮灑他們的大作,不一會兒,有行書意味的對聯(lián),有隸書筆意的斗方,還有拿著“清風”扇面的學生,搖頭晃腦,顧作深沉,讓人忍俊不禁。看著琳瑯滿目的書法作品,看著新加坡學生那一張張笑臉,我深深意識到這次不虛此行,收獲頗豐。
五、書法文化的傳播
新加坡是個多元化的開放國度,華人眾多,中國文化在此源遠流長,不少人對中國書法很有興趣,甚至研習日久,造詣匪淺。但是新加坡小學書法教育是一塊有待開墾的處女地。這次在新加坡武吉知馬小學開設書法體驗課,旨在傳播中國書法文化,提高學生學習書法興趣,促進中外文化交流。走出國門,看到外國友人對書法津津樂道,贊賞有加,自己才深深地感受到中國書法藝術的偉大,意識到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傳播中國書法文化是國人的職責與使命。
書法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書法是人類的藝術瑰寶,我們有責任、有義務來弘揚中國的書法文化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