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傳妃
什么是擬聲詞?擬聲詞就是指模擬聲音的詞,又叫“象聲詞”。例如“嘀、嘟、叮咚、呱呱、嘰嘰喳喳、噼里啪啦、呼呼” ……擬聲詞摹寫的聲音可使場面宏大或細膩;音調婉轉或鏗鏘;節(jié)奏舒緩或急促,十分逼真,給人一種如聞其聲的聲音效果。習作中如果能恰到好處地運用擬聲詞,不僅能生動形象地表現出事物的特點,還能表現人物的心情、動作的狀態(tài),使讀者產生聯想,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引人回味。
怎樣引導學生欣賞運用擬聲詞呢?
一、捕捉生活中的擬聲詞
大自然美妙的聲音,給我們奏響了一首規(guī)模宏大的交響樂,給人帶來了全方位的感官享受,讓人賞心悅目。所以我們要有一雙發(fā)現的眼睛,用耳朵聽,善于捕捉生活中的聲音。 “沙沙沙”,那是腳踩在落葉上發(fā)出的聲音;“喔喔喔”,那是小公雞在打鳴報曉呢;“嘰嘰嘰嘰”,那是小雞們在覓食……夏天的夜晚,風“呼呼呼”地刮,知了在樹上“知了知了”地叫個不停;一群小鴨“嘎嘎”叫著,“撲通撲通”跳下水……
課后布置學生去尋找大自然的聲音,有一個學生最仔細,說自己聽到知了不同的叫聲。這棵樹上一聲短促的“知了,知了”聲,那邊樹上一聲長長的“知……了”聲,好像是在互相問好;有時樹上的知了聲很少很小,好像許多在睡覺,有時樹上的知了聲很多又響亮,好像在激烈地討論什么問題;有的知了聲清脆響亮,有的知了聲沉穩(wěn)緩慢,好像老少青蛙歡聚暢談……這引起了學生對大自然聲音探密的興趣。
我們在活動與辛勤勞作的過程中也創(chuàng)造了許多非常美妙、形象的擬聲詞,再現了生活勞作的場景。如:(走路聲)咯吱咯吱,(放臉盆)哐當,(燒菜熱油)畢畢駁駁,(炒菜)當當當,(東西撞擊或落地)砰、啪、劈里啪啦……有個學生在上學路上聽到的聲音:一下樓梯口就聽到清潔工“沙沙”的掃地聲;緊接著是馬路兩邊商店的門“嘎吱”打開了;路上時時傳來“滴滴”的汽車聲……
再想想,夏天睡覺時拍蚊子,不小心摔了東西,一次體育活動或游戲,洗衣服……只要我們稍微留意一點,就能有發(fā)現更多的美妙的聲音。
二、點撥運用擬聲詞
擬聲詞做為最原始的語言形態(tài),也是意義的結合體,它能更直觀的通過語言表情達意。擬聲詞用好了,可給人一種享受,一種樂趣,一種陶醉。
1.擬聲詞運用的位置
一種是把擬聲詞放在句子前有先聲奪人的作用,如:“轟隆隆!轟隆隆!”雷公公把藏了好久的大鼓重重地敲了起來。”這一擬聲詞的使用,使我們眼前展現出一幅風雨欲來時,天空黑沉沉的畫面。
另一種是擬聲詞做修飾詞,放在句中,使句子較流暢通順,如:“一群小鳥‘嘰嘰喳喳叫著,‘撲撲地扇動翅膀在空中飛舞。”句中的“嘰嘰喳喳”,讓我們好似看到了小鳥們在互相問候,或是在比賽誰的歌喉好;“撲撲”既傳聲又傳神,描繪小鳥在空中嬉戲追逐畫面,并把小鳥淘氣、可愛的形象表現得活靈活現。
2.擬聲詞后的標點
既然擬聲詞是表示聲音的詞語,那么這些聲音的詞語就應該有長有短,有快有慢,有高有低,有時候還帶有一定的感情色彩。那怎樣運用標點符號來表示擬聲詞的這些特點呢?
(1)“叮咚,叮咚,”泉水一路唱著歌。
(2)“乒乒乒!乓乓乓!”外面響起一陣急促的槍聲。
這些擬聲詞的后面還用了逗號和感嘆號。通過朗讀我們發(fā)現使用逗號語氣較低,語速平緩、輕快,寫出泉水的歡快。使用感嘆號語氣較重,語速急促,聲音響亮,寫出槍聲密集,當時情況的危機,創(chuàng)設出一種緊張的氣氛。
下面再看這兩個句子,你又有什么發(fā)現呢?
(3)“嘩嘩,嘩嘩,嘩……”大雨傾盆而下。
(4)“嘎哦——嘎哦——”一只鴨子受傷了,發(fā)出一聲聲求救聲。
這些擬聲詞的后面用了省略號和破折號。我們不難發(fā)現,第(3)句中省略號表示“嘩嘩”聲音的重復,寫出雨勢大的特點。而第(4)句中的破折號表示的是“嘎哦”的延長,寫出鴨子的悲傷絕望,令人動容。仔細觀察,你看見了嗎?這些標點符號前是一個音節(jié),表示這些聲音的延長,如果是兩個或兩個以上就表示聲音大重復。
從而可以看出擬聲詞后使用不同標點表達的效果也就不同。
3.指導學生習作中運用擬聲詞。
如寫《廚房交響曲》:一首鍋碗瓢盆交響曲演奏開始了。水龍頭“嘩嘩嘩”唱起了歌,只聽“呱噠”一聲,爸爸打開了液化氣灶的開關,火調得很大,火苗子直往上竄,“哄哄”作響。倒進油,一會兒,耳邊就傳來了“噼里啪啦”的聲音。“砰當當”鏟子和鍋底親熱地打招呼。“滴答滴答”幾分鐘后一盤小菜大功告成。我望著色、香、味齊全的菜,口水都“嘩啦啦”流了“三千尺”。擬聲詞的運用增強了文章的質感、畫面感,所摹寫的事物更具生動性、形象性。
三、從比較中感悟擬聲詞的作用
擬聲詞的巧妙運用能增強習作中寫景、狀物、敘事、抒情的藝術感染力,使人聞其聲,入其境,大大提高了語言表達的生動性。教學時要通過比較的方法,讓學生感悟到,恰當地使用擬聲詞,會讓自己的習作更加有聲有色,從而調動起學生習作的欲望。
如:“天真熱,一滴汗水落在地上,就像滴在熱鍋上不見了。”
“天真熱,一滴汗水落在地上,就像滴在熱鍋上‘哧的一聲不見了。”
“哧”的一聲,多么生動形象,寫出了當時天氣多么炎熱,渲染了環(huán)境氣氛。
又如:“泉水不停地往前流”。
“泉水叮咚,叮咚,叮咚……不停地往前流”前一句是用敘述的方法寫,讀者聽只感覺這里有泉水流過;第二話作者應用擬聲描述,讀者聽了有優(yōu)美的音樂感,會產生聯想:這是一種優(yōu)美的音韻,只有泉水的流動,才會彈奏美妙的大自然聲音;“叮咚”的聲音會流進讀者的耳朵里,流進讀者的心田;“叮咚”的泉水,就象是一位純潔的美少女,更象是山林里的音樂家……這一比較,充分引發(fā)了學生運用擬聲詞的興趣。
有了擬聲詞,有趣的聲音世界走進了我們的習作,所以,只要細致地觀察,用心地傾聽,大膽地想象,真誠地表達,我們的習作就會變得有聲有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