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曄
【摘 要】隨著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小學低年級花樣跳繩教學活動逐漸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與傳統跳繩相比較,其包含的樣式更為豐富,可以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結合小學生的實際狀況,合理設計指導方式,拓展學生的知識層面,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本文針對小學低年級學生學習花樣跳繩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闡述指導方式。
【關鍵詞】小學低年級學生;花樣跳繩;指導方式;身體素質
跳繩運動具有源遠流長的歷史底蘊,有簡單方便、運動強度適中、運動時間和運動地點不受限制等優勢,因此,跳繩運動在我國傳統運動項目中受到廣泛關注,貫徹落實《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與《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的有效途徑,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滿足當下小學生的心理特點。通過對課余活動形式的擴展,積極組織學生開展花樣跳繩活動,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培養學生的創新創造能力。對于年齡較小的學生,對外界新鮮事物存在強烈好奇心,參與花樣跳繩活動可以有效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使其形成終身體育鍛煉意識。
1.小學低年級學生學習花樣跳繩存在的問題
1.1缺乏參與花樣跳繩運動的熱情
由于低年級學生的年齡較小,認知水平較低,對新鮮事物的接受能力較弱,掌握跳繩運動的基本要領存在一定難度。目前,許多小學生的肢體協調能力和平衡能力有待提高,而花樣跳繩的形式豐富,學生缺少對花樣跳繩體育運動自信心。比如,一年級的小朋友剛學了一定跳繩技巧,發現自己并沒有什么提高,而在之后的跳繩體育運動中,小朋友只是在旁邊看著其它同學學習跳繩。導致學生缺乏參與跳繩運動的熱情,而變成一種強迫性教學活動,無法發揮花樣跳繩體育運動的實際價值。
1.2掌握花樣跳繩技巧不正確
第一,大部分學生在學習跳繩的開始階段,一般會將雙手中的繩子從頭頂上方甩過去,身體隨著雙手的帶動重心向前倒,等到繩子落地后再跳過去,由于甩繩方式不正確導致整個跳繩方式錯誤。第二,許多學生跳繩時,甩繩和跳繩配合十分不默契,有時起跳過晚,有時起跳提前,學生掌握花樣跳繩技巧不正確,影響到花式跳繩體育運動對學生身體發育的有效性。
2.小學低年級學生學習花樣跳繩的指導方式
2.1帶動學生參與花樣跳繩運動熱情
在花式跳繩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以視頻、圖片等形式為學生展示與花樣跳繩相關知識技巧,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同時,教師可以根據花樣跳繩相關知識為學生創設教學情境,教師要積極使用生動幽默的語言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組織學生進行游戲,帶動學生參與花樣跳繩運動熱情,營造良好教學氛圍,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使學生掌握花樣跳繩運動技巧。
2.2有步驟引導學生掌握跳繩技巧
花樣跳繩對學生肢體協調能力提出一定要求,還重點強調學生在跳繩活動中的節奏感。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合理設計教學內容,有步驟的引導學生掌握跳繩技巧。首先,教師要引導學生探索自己的跳繩節奏,再使用跳繩反復練習。其次,指導學生練習腿部跳躍動作,實時關注繩的落地時間,在落地前雙腳起跳,加強手部與腿部的默契配合,反復練習花樣跳繩的完整跳法。在學生練習過程中,教師要密切關注每一位學生的練習動作,對于表現出色的學生及時進行肯定表揚,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對于存在問題的學生要及時進行改正,并給予一定鼓勵,促進整體班級的進步提高,發揮花樣跳繩活動對學生的積極影響。
2.3組織學生以小組形式進行比賽
大部分小學低年級學生喜歡表現自己。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學生創造表現自己的機會和空間。在學生進行花樣跳繩練習過程中,許多學會的學生會向其它學生發起挑戰,比如“你會連著跳嗎?”“你會反著跳嗎?”“你有我跳的快嗎?”等。因此,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以小組形式進行比賽,比比誰跳的快、跳的好、跳的花樣多。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對跳繩技巧掌握程度合理設置比賽規則,堅持公平、公正、公開原則,為學生展示自己創造有利條件。不僅可以帶動學生的參與熱情,還可以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使學生形成團隊合作意識和競爭意識,為其日后的學習和生活打下堅實基礎。
3.結束語
總而言之,小學低年級學生學習花樣跳繩對學生的成長發育具有重要意義。目前,在花樣教學過程中還存在一定問題,教師要根據社會發展趨勢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設置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有針對性地開展花樣跳繩教學活動。從而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滿足社會發展對人才的多方面需求。
【參考文獻】
[1]張鳳嬌.小學生花樣跳繩方法的指導與研究——甘肅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研究成果[J].學周刊,2017(17):63-64
[2]宗延偉.民間傳統體育在中小學開展現狀研究——以花樣跳繩為例[J].武術研究,2013(1):88-89
[3]周曉宇.遼寧省丹東市小學花樣跳繩運動開展現狀及推廣對策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