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帥 蔡略 劉蓓偲
摘 要:眾所周知,強化高校體育是實施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對于促進教育現代化,建設健康中國和人力資源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重要意義。對于一個名族而言,不論是國際整體競爭能力的比拼還是人才的比拼,大學生都是國家未來最主要的有生力量,對于國家未來的發展狀況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本文通過對當前大學體育教育的現實狀況進行補充說明,并對存在的問題加以分析,指出我國當前體育教育亟待解決的問題與改革方向。
關鍵詞:體育教育;發展現狀;未來前景;線上跑步
Abstract:As we all know,strengthening phys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an important way to carry out quality-oriented education and promote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students.It is significant for promoting the modernization of education,building a healthy China and a powerful country of human resources and realizing the Chinese dream of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For a nation,whether it is the competition ability of the international overall competition,or the competition of talent,college students are the future of the countrys main effective strength,has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in the future.This paper complement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and points out the urgent problems and reform direc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in China.
Key words:Physical education;Current situation;Future prospects;Online running
隨著我國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發展,當前我國大學體育的現狀顯得不容樂觀。客觀地來說,大學體育教育是整個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貫徹《“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的重要內容之一。毛澤東曾指出,體育之效,在于強筋骨,增知識,調感情,強意志。體育者,人類自養生之道,是身體平均發達,而有規則次序之可言者也。德志皆寄予體,無體是無德志也。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充分論證了發展高校體育的迫切性,因此了解高校體育發展的現狀、分析當前我國體育發展的趨勢、轉變高校大學生對待體育的態度、樹立終身體育的思想、助推高校素質教育的良性發展具有較強的文化價值和現實意義。
1當前我國大學體育的發展現狀
1.1發展大學體育的內驅力
1.1.1大學擁有高素質的體育人才
新形勢下,我國教育事業呈現井噴式的發展,出現了眾多專門從事體育工作的專門人才,又有眾多的大學生群體作為依托,大學體育的發展呈現出龐大的人才優勢。我國高校擁有體育界高學歷、高知識、高職稱的知識技術密集型專業群體,在教學、科研、訓練、健身指導等方面集聚了一流人才。有博士生導師、運動與訓練方面的專家及學者等。他們處于體育研究的領軍人物,是我國體育事業的開拓者,為大學體育事業的發展發揮著龍頭的作用,為我國體育事業的長足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1.1.2大學擁有相對完善的體育設備
據不完全統計,在新的教育體制下,我國高校擁有室內體育館現已超過70%,其中,北京、上海、廣東、江蘇等部分高校體育基礎設施覆蓋面達到90%及以上,部分體育院校甚至一校多館。高校塑膠運動場、游泳館、乒乓球館、羽毛球館、籃球館、球類運動中心、舉重館、體操房、健美操房、室內田徑棚、投擲棚等一應俱全,各種功能室完備,這也印證了教育系統的體育設施較充足,體育資源豐富,給學生們提供了參與體育鍛煉的途徑。高校扮演著一個小小的社會角色,成為向國家體育各個方面輸送人才的關鍵,對高校體育的發展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
1.2束縛大學體育的紕繆
1.2.1重視力度不夠
中國教科院藝體中心主任吳鍵稱,陽光體育、“每天一小時”已逐漸被社會、學校認可和接受,但實際上,在我國高等教育中,對于體育課的運動和強度,卻沒有強制要求。中國教科院一項調查結果顯示,不論是專業的體育院校還是其他綜合性大學都存在著運動強度不夠,課間體育活動、體育鍛煉離科學有效的量和強度要求,相去甚遠。按照正常大學生的健康鍛煉來說,通常一個學生適當的運動是每周至少參加5次中等強度或者3次高強度的體育活動,并且每次時間不少于30分鐘,如果少于這個指標就是運動不足。造成這種現象,其最本質的原因歸根于學校和學生兩者對體育的重視不夠,導致學生的運動興趣不能充分調動,素質不能全面發展,進而不利于校園健康體育的深入普及。
1.2.2大學體測機制問題
體能測試是進行學生身體素質訓練的一塊重要陣地,其目的是為了對學生體質進行長期監控并以此來督促學生參與學校體育活動,開展經常性的體育鍛煉,進而提高體質水平。但很多高校僅僅是把這種制度善意落實到學生階段性評價上來,平時遑于監管,疏于干預,僅僅是讓體測講究落實程序,體現嚴謹,追求體測數據,導致高校學生中間沒有參與體育鍛煉積極性的正確導向,也缺乏平時鍛煉引導和干預,只有到了體測時才臨陣抱佛腳,甚至是采取硬撐過關的應對策略。這也折射出高校體測存在的幾多隱疾。
2我國大學體育的未來前景
2.1完善高校體育制度
學校必須認真實施《國家體質健康標準》,每學年對學生進行一次《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建立和實施《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報告制度,建立起常態性的體質監督監管評價制度、把體育課學分制、體育鍛煉參與率、日常參與體育活動率等進行綜合考慮,形成一整套既對學生有約束和激勵作用,又能全面提升學生體質的評價機制,讓體測成為階段性的評價手段和激勵措施。從而使學生自覺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提高日常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2加強體質健康教育引導
首先,高校要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把增強學生體質作為學校教育的基本目標之一,抓好體育教學流程的管理,走“低負高效”的路子,保證學生每天在校有一小時的體育鍛煉時間。其次,教師要把好教學關,課堂上要講究效益,充分提高學生學習效率。而且,教師要強化責任意識,牢固樹立“健康第一”,切實做好教育教學工作,增強對學生飲食與營養、運動與保健的指導,為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的提高多做貢獻。最后,大學生內心深處要熱愛體育,逐漸增強體育運動的興趣,認真對待體測,從體測中找到自身的不足,有針對性的進行體育鍛煉。
2.3線上跑步漸主流
目前,許多高校開始推行“跑步app”,使學生使用情況與在校體育成績、體質測試相關聯,通過線上跑步的方式鼓勵大學生走下網絡、走出宿舍、走進操場,培養學生熱愛體育、崇尚運動的健康觀念,形成良好的鍛煉習慣,提高身體素質和意志品質。高校跑步計入學年成績,也是現代教育方法創新的必然要求。
3結語
加強體育鍛煉,全面提高高校學生的體質,不僅關系到他們的健康成長,也關系到祖國的未來。當代著名教育家斯霞老師曾經說過:智者不好是次品,體育不好是廢品,德育不好是危險品。大學生是祖國的未來,家庭的希望。加強體育鍛煉,提高身體素質,是家庭之福,國家之幸。
參考文獻
[1]張勇.綜合性大學體育教育專業芻議[J].青島大學學報,2007(02).
[2]馮玉鵬.大學體測意外猝死引發的思考[N].中國青年報,2016(01).
[3]許朝軍.體測意外猝死折射高校體育幾多隱疾[N].中國教育新聞網,2016(01).
[4]曲莉.高校體質健康測試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健康,2016(06).
作者簡介
王帥(1997—),男,就讀于長江大學體育學院2016級體育教育專業,研究方向為體育人文社會學、運動人體科學。
蔡略(1994—),男,就讀與長江大學體育學院2016級體育教育專業,研究方向為體育人文社會學。
劉蓓偲(1999—),女,就讀于西昌學院體育系,研究方向為體育人文社會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