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工匠精神”是從業人員一直追求的職業價值取向和行為表現,與其價值觀和人生觀緊密聯系。中職學校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是社會發展的需要,是學生適應社會、企業發展的需要,更是學生個人發展的需要,培養符合現代工業需要的“匠人”,實現中職學生的人生夢,具有十分重要的社會意義。
關鍵詞:中職;工匠精神;機械;培養
中職教育的根本目標是就業,重技強能,成為企業生產一線技術員工。打造好合格的高素質技術工人所具備的重要條件:一是提升專業技能,二是提升職業內涵。如今對于職業學校的學生而言,就要提升學生職業內涵素養,進而才可能達到大師級水平即所謂的“工匠精神”。然而現階段中職教育領域,對工匠精神培養的研究剛剛起步,因此中職校學生工匠精神的培養需要不斷進行實踐探索和深入研究。我從十多年的專業理論和實踐教學經驗上感觸,談談如何培養機械專業學生的“工匠精神”。
一、 “工匠精神”意識在機械專業教學中的培養
1. 當前中職學校必須盡快轉變傳統的教育觀念,注重“工匠精神”的培育,將“工匠精神”培養融入日常教學中,這樣才能適應當前社會工業快速發展的需要。
2. 培養社會人才發生了轉變,從早期重學歷輕技能到如今重視技能水平的提升,職業教育更深入到社會每個角落。機械專業是一門實踐很強的學科,學生不僅要學好操作技能,而且也要掌握理論知識來指導技能。當入校選擇該專業就要樹立起學精、學透的學習思想,這是能否達到工匠精神的基本要求。教師還要正確引導學生高效學習,并且培養學生專業內涵素養,使學生成為品學兼優學生。
3. 用一些典型的專業領域榜樣來激勵學生學習,“工匠精神”的培養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學生如果沒有榜樣的引領,他們很容易迷失方向,不能持之以恒地學習下去。所以樹立起工匠榜樣能更加積極向上地學習,達到甚至超過他們,這樣也能提高班級整體學習積極性,“工匠精神”的意識能滲透在班級中每個學生心里。教師要多舉一些機械專業領域大師級人物,鼓勵學生向培養“工匠精神”目標邁進。
二、 “工匠精神”培養在機械專業教學中的重要性
1. “工匠精神”是經濟社會進步的需要
改革開放幾十年來,我國已成為世界制造業第一大國,要想實現世界制造業的強國,就需要各個專業領域中出現許許多多的技能精英、技能強手。工匠精神的推動,使得我國的制造強國和工業強國便很快實現。我國提出了“中國制造2025”,最關鍵是重塑工匠精神,腳踏實地,提高產品質量,更加注重細節,創造出具有世界影響力的民族品牌。
2. “工匠精神”是中職學校可持續發展的需要
中職校培養的學生大多是一線工人,學生僅僅掌握一些基本操作,甚至有些學校把企業的生產線搬到校內,使學生能夠快速適應工廠生產線的需要。但社會的發展日新月異,技術更新換代迅猛,中職校的培養模式也要隨之驟變,要把學生培養層次和內涵提升起來,培養并不僅僅是生產一線的工人,而是要能在企業中獨當一面的高素質人才。
3. “工匠精神”是學生立足社會的重要保障
學生只有不斷地學習才能提高自己的水平,這里不僅僅是在專業知識上的學習,更要在提升專業素養上的提高。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年輕是學習的資本,生活中更要能吃苦在先,敢于擔當。中職學校在塑造學生素養時,若能強化其“工匠精神”的培養,將極大地提高學生的競爭力,促進學生的就業和個人職業的發展。
4. “工匠精神”是體現機械專業特色的代表
機械專業的學生,多數從事現代制造業,是國家未來裝備制造業的主力軍,現代的工業、農業和生活的一切物資,都會因為生產方式進步。機械專業課程教學,從最基礎的金屬工藝開始,基礎課程從樣圖、加工到產品,每一個尺寸,每一個步驟,每次數據測量,每一刀的加工,均會影響產品是否合格,要達到優質品,必須在每一道加工工序上精益求精。
三、 機械老師對“工匠精神”培養的建議
1. 培養“工匠精神”,讓中職學校學生成為全面和諧發展的幸福人
對機械專業學生的全面發展才是人才培養的硬道理,存在短板的學生在職業生涯中必定遭受更多的挫折,而培養學生具備“工匠精神”,這就要求機械專業學生素質能全面發展,最終才能實現專業領域中高素養的科技人才。
2. “工匠精神”的融會貫通,需要學生腳踏實地走好每一步
工匠精神的領會不是一朝一夕的,其是專業人士的最高境界。一步一個腳印地走好自己專業學習之路,具備工匠精神,實現個人價值。正所謂“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這也是工匠們必經之路。
3. 培養“工匠精神”,需提高教師的職業素養
俗話說得好“打鐵還需自身硬”,專業教師的快速發展,才能更好指導和培育學生的“工匠精神”。專業教師作為工匠精神的傳播者和引領者,這就需要快速提升專業教師的業務水平:一是拓寬人才來源渠道,從企業聘請優秀的員工來中職任教;二是對專業教師定期進入企業培訓,通過企業實踐來提升教師的業務水平和專業知識。
4. 持續培養工匠精神,學習中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原則
理論指導實踐,實踐又反作用理論知識。只有全面發展的人,才能感悟到工匠精神的真諦,有些機械專業學生在學習中只注重技能操作,放棄理論學習。這些都是學習認識上出了問題,最終只能導致他學習的道路上停滯不前,更談不上是否具備工匠精神的素養。
中職校機械專業學生“工匠精神”的培養是必須的,這不僅有利于學生提升專業綜合素質,而且能向社會培養出更有潛質的技術人才。將職業素養融入中職機械專業課堂教學中,讓“工匠精神”在中職學校扎根、開花、結果,實現中職學生的人生華麗轉變,實現中職學生自身的“中國夢”。
參考文獻:
[1]葉桉,劉琳.略論紅色文化與職業院校當代工匠精神的培育[J].職教論壇,2015(34):80-85.
[2]王星.技能形成的社會構建:中國工廠師徒制變遷歷程的社會學分析[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4:71.
[3]劉冬玲.熔鑄“工匠精神”:職業教育責無旁貸[J].職教通訊,2016(14):3.
[4]臧志軍.兩種“工匠精神”[J].職教通訊,2015(28).
作者簡介:陸艷雨,江蘇省宿遷市,江蘇省宿豫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