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科
摘 要: 信息技術和社會經濟的發展為學校的教學質量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近年來各大高校學生數量急劇增長,師資力量短缺,使精品課程建設迫在眉睫。本文分析深圳職業技術學院的精品課程分析,挖掘當下精品課程建設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及對教育事業發展的影響,提出更人性化的精品課程建設策略,為教育事業的發展做鋪墊。
關鍵詞: 精品課程 重要性 課程建設策略
教育部在2003年提出“質量工程”,指出“開展精品課程建設,爭取在5年內有1500門精品課程,教案上網,形成真正的優質資源,使廣大學生可以實現資源共享。精品課程建設不僅是教案的改革,還包括隊伍、實驗機制的建設及教材的建設,等等”。精品課程是指一種比較成功的、優質的教學課程資源,其優質主要體現在教師水平的優質、教學內容的優質、教學方法的創新、教材的優質、教學管理的優質等方面,是綜合各方面優質條件組成的優質課程資源。精品課程是高校提高教學質量、實現教學改革的重點建設內容,對我國的教育事業發揮著積極作用。課程信息化是教育信息化的關鍵環節,精品課程作為課程信息化的典型代表,對教育事業的發展影響深遠。我國自開展精品課程建設以來,出現了一些被廣泛應用的精品課程,起到了資源共享、提高教學質量的作用,但從總體來看,我國的精品課程資源中,優秀的作品鳳毛麟角,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進一步加大精品課程的質量提升力度。深圳職業技術學院的國家級精品課程的數量在全國高職院校當中所占的比重非常大,筆者就深圳職業技術學院的精品課程介紹,明確精品課程建設的重點環節,針對我國現階段精品課程建設存在的問題,結合精品課程在教學中的重要性,提出具有建設意義的解決方法,希望對于我國高職院校精品課程建設事業起到一定的參考作用。
一、國家級精品課程典型簡介
(一)《國際市場營銷實務》主講教授:劉紅燕 深圳職業技術學院。
該課程屬于市場營銷類高職高專公共課程,網上專家評審中獲得很高的分數。這門精品課程的優勢主要體現在其具備良好師資隊伍、合理的教學結構等方面,該課程特色鮮明,主要體現為以下三點:一是創新性,課程教學采用的創新思路和方法及創新內容和系統等,都展現了較高的課程教學水準;二是課程的先進性,該課程對于國際市場營銷的基礎知識進行了完美呈現,還增加了最新的市場營銷的研究內容,課程保持著與時俱進,具有一定的時代感和先進性;三是示范性,該課程在全國高職院校當中具有較大的影響,具有較廣泛的輻射性和示范性。
學校十分重視教學質量,他們的精品課程建設理念是:以先進的教育思想觀念為載體,以實際應用為基礎,以國際化為條件,培養高層次具有創造性的應用型人才,核心在于創新。這是該精品課程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實用會計基礎》主講教授:張艷萍 深圳職業技術學院。
該課程屬于經濟類高職院?;A課程。它擁有一支結構合理、學術各有所長又相得益彰的教師隊伍。在教學方式上,該課程運用豐富多樣的課程教學形式,包括課堂面授、師生互動、專家訪談、研究談論、教學參觀、課后閱讀、網上留言和談論等多樣化的形式,課程突出教師對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該課程所有任課教師具備了較高的教學水平,課程教學內容比較先進、創新,且適合學生學習,同時教師能選擇比較優秀的教材教案,熟練使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
二、我國現階段精品課程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從2003年教育部提出精品課程建設至今,我國的精品課程項目申報日益增多。雖然一些名校已經實現國家級精品課程教學,但整體來看,適合廣泛應用的精品課程并不多,在課程建設中還存在一些問題亟待解決。
(一)教學方法單一,教學效果不佳。
許多課程在教學過程中只是運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并沒有開發出新的情景式教學、探究式教學等適用于現代科技教學的方法,教學經驗和教學資源的積累不足以支撐精品教學,導致學生理解困難,甚至產生厭煩情緒,教學效果不佳。
(二)重建設輕應用,受益不大。
國家對于精品課程項目有一定的經濟補貼,這導致一些高校為了獲取精品課程的申報經費,爭先恐后申報精品課程項目,但在申報成功后,只是應付了事,對于精品課程建設并不能全身心投入,導致虎頭蛇尾,課程很難稱得上精品。一些精品課程并沒有被引入課程教學,后期更新也不及時,最后成為擺設,師生受益都不大。
(三)師資隊伍不完善。
精品課程建設主要是希望通過教授參與教學,實現優秀教學經驗的共享。但是在一些高校中,真正起到中堅力量的是中青年教師。許多教授級別的教師雖然教學經驗資深,但是精力不足,無法將其全部精力用于精品課程建設,導致師資力量不完善,師資水平有待提升。
(四)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不當。
一些精品課程忽略信息技術和課程的有效整合,出現信息技術應用和課程教學內容脫節的現象。教師的信息化技術應用能力低下,無法將教學內容和相關技術有效聯結起來,實現知識和技術的融合,在精品課程設計中不會運用新興的信息技術手段,不利于精品課程的有效傳播。
三、精品課程建設的重要性
(一)精品課程建設有利于推動教學內容信息化建設。
信息化時代為教育教學提供了現代化的方式,精品課程建設是一種信息化建設。精品課程需要采用互聯網和多媒體的手段進行課堂教學視頻的錄制并且在全國范圍內進行傳播。在制作、傳播和日常維護過程中,精品課程建設直接推動了教學內容信息化建設,也增強了師生對信息技術的使用能力。
(二)精品課程建設有利于實現優質資源共享。
實現優質資源共享,這是精品課程建設的最初愿望,也是精品課程建設的目的之一。精品課程資源的共享,能夠將其作用發揮到極致。學生可以不受時間限制的學習,還可以通過網絡直接與名師交流,提高學習興趣,拓寬學習渠道。教師在精品課程建設中相互交流,使其能力得到提高。精品課程最重要的意義就是實現了優質資源的共享。
(三)精品課程建設有利于為教育培養一批特色人才。
精品課程要求注重教學方法和信息化手段應用,教學方法和手段的改變能夠發揮對于教學效果的直接影響。在課程講授過程中,可以綜合運用情景教學、角色扮演、案例教學等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對信息化手段的運用,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且利于精品課程的廣泛傳播,使更多的學生受益。例如在“商務英語”的精品課程中,在進行商務交談教學模塊時,可以先播放一段公司商務外交的視頻片段進行情境導入,然后采用角色扮演的方法,讓學生分組扮演外賓和公司工作人員,營造氛圍,使學生親身體驗商務談判的情景和如何運用談判技巧。精品教學,因材施教,靈活多變,可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綜合素養,更好地為社會培養一大批特色人才。
(四)精品課程建設有利于全面推進教育的協調發展。
由于地區經濟水平的差距,我國的教育水平存在地域性差異。一些欠發達地區基礎設施不完善,師資力量薄弱,導致全國各地區的教育發展水平不協調。精品課程建設就是為了花最少的成本取得最佳教學效果,達到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效果。通過精品課程的示范性和輻射性,起到職業教育先進發達地區帶動影響職業教育欠發達地區的作用,均衡各高校、各專業之間的不平衡發展,全面推進我國教育的協調發展。
四、精品課程可持續發展的策略
精品課程主要是以精辟的現代教育理念為依據,以教授主講的人才支持,把握精品教材資源,以精湛的信息技術手段達到教育效果。綜合我國精品課程存在的問題,提出以下精品課程可持續發展的策略:
(一)精品課程必須以人為本,師生共建。
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是以人為本,精品課程建設是為了分享優質的教學資源,促進學生的學習成長。在精品課程建設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教師只是起引導作用,倡導以學生為中心的設計模式設計教學內容,讓學生主動學習、主動思考。對教師而言,學校要為教師的精品課程建設提供有利的環境,提高教師參與精品課程建設的積極性。
(二)精品課程建設必須注重內涵、生動展現。
精品課程的中心是內涵建設,內涵建設要求教師在現代教育理論的指導下,選取好的教學素材,通過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完美利用信息技術,將課程做成精品課程,提升精品課程的內涵,使豐富的教學內容更加生動地展現在學生面前。
(三)精品課程必須突出特色,建引結合。
精品課程的“精”要求課程建設具有無法比擬的特色,有特色才有亮點,而不是生搬硬套,與其他教學雷同。教師要注重精品課程教學特色的提煉,根據學科特點,建立特色鮮明的精品課程,避免教育的趨同。在開發精品課程時,要立足于全球教育行業,運用國內外最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育方法,不斷為精品課程添加新的動力和有效元素。
(四)精品課程必須探究模式,體現創新。
教學模式的創新是精品課程有效傳播的因素。精品課程的教學開展模式應更加注重將單一的課堂教學轉變為多種形式的互動交流,提高課程的互動性,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精品課程的課堂講授要突出重點和難點,實現精講和略講相結合,還要采用靈活多變的形式進行教學。在精品課程建設中要積極創建情境化模式,讓學生親身體驗教學內容,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自主學習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
五、結語
精品課程建設對人才的培養和我國教育事業的協調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精品課程建設過程中,必須借鑒一些名校精品課程建設的經驗,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探究新型教學模式,注重課程內涵,突出教學特色,才能不斷促進精品課程建設的長效發展,為培養創新型人才、加快我國教育信息化進程服務。
參考文獻:
[1]楊琳,杜中全.國家精品課程的可持續發展:教學共享應用模式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1(11):23-26.
[2]莫美蘭.理科課程與教學論精品課程網站建設的現狀及問題研究[D].重慶:重慶師范大學,2010.
[3]周晶晶.國家精品課程建設的現狀、問題與對策[D].杭州:浙江師范大學,2009.
[4]孟慶娜.高校教育技術學專業精品課程的建設與發展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08.
[5]項國雄,梁蕊.高校開放式課程支撐體系的模塊建設與運行質量分析——以國家精品課程為研究對象[J].中國遠程教育,2008(03):43-51,80.
[6]王雪引.淺議精品課程在教學工作中的作用[J].甘肅科技縱橫,2008(01):136-137.
[7]王龍.中國高等教育精品課程資源共建共享的現狀、問題、對策與相關分析[D].北京:首都師范大學,2006.
[8]謝幼如.國家級精品課程“教學設計原理與方法”的建設[J].電化教育研究,2005(07):2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