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慶慶
摘要:經濟制度對于我國的經濟建設與綜合國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用,在改革開放的發展政策的鼓勵下我國的經濟大跨步邁向了經濟高速增長的新態勢,在2012年已經超越了日本成為第二大經濟實體。目前在經濟發展新時期的時代背景下,在具有良好發展機遇的同時也面臨著發展的嚴峻挑戰,因此應當對經濟制度進行一定改革,突破經濟發展的瓶頸,使得經濟發展沿著正確的方向逐步推進。
關鍵詞:新時期;經濟制度;改革;重點內容
我國的經濟制度已經實現了市場化的改革,從表面以及本質上影響了很多經濟發展政策。經濟制度的改革主要體現在經濟制度的發展與變遷等,是順應經濟社會發展需求而產生的一種新的發展方向。黨的十九大會議召開以來,為我國的經濟制度改革提出了新的發展方向與發展思路。
1.新時期的經濟制度概述
經濟制度是以一個國家或地區內占據統治地位的生產關系的需求為出發點,為了滿足領導階級的統治需要而建立、維護與發展的一種經濟秩序。我國的經濟制度是進行社會經濟發展活動中的組織原則,目的在于達到社會經濟組織的最優化發展,在社會民眾統一的認可之下能夠共同遵守的一種社會行為準則規范。我國的經濟制度是以公有制為發展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一種經濟制度,這是在我國社會主義的發展階段需要執行的基本的經濟制度[1]。
2.新時期我國經濟制度的發展方向分析
在2015年國務院批準成立了關于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意見,包括了39項經濟體制改革的重點任務目標。其主要的指導思想包括:第一是促進企業的深化改革,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主體活力的提升;第二是促進國家稅制體制改革,把財政稅收改革的總體方案落實到位;第三是促進政府自身行政機構與行政流程的改革,實行簡政放權;第四加強社會主義保障體系的健全與落實,包括居民的養老保險、社會福利與社會保險等;第五是加強金融產品結構改革,在制定具體的金融服務業實體經濟制度的過程中充分結合當地的經濟發展實際;第六是充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加強新時期開放性經濟新體制的構建,包括對外開放的程度以及貿易程度;第七是促進城鎮化建設,對于農村地區經濟發展中的科技體制進行充分改革;第八是加強社會主義生態文明的建設,促進節能減排的進行[2]。
從以上可以看出在新時期進行經濟制度改革的過程中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首先是經濟轉型的深化改革;第二是加強民生改革,改善人民生活;第三是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改革;第四是加強市場主體活力的深化改革。
3.新時期經濟制度改革的重點內容分析
在進行經濟制度改革的過程中應當根據其在經濟發展的不同地位進行有重點有側重地推進,本文主要論述了新時期經濟制度改革中的分配制度改革與新時期經濟制度改革過程中的福利制度改革。
3.1新時期經濟制度改革中的分配制度改革
隨著我國經濟的深入發展,城市地區與農村地區的經濟都得到了顯著的提升,但是發展的速度與發展基礎有著很大程度的不同,導致了經濟發展的地區差異與城鄉差異。在經濟發展下其發展的差距也在進一步擴大,因此在經濟發展的新時期應當加強對分配制度的改革。在新時期進行經濟制度改革的重點內容之一就是分配制度改革。國家近兩年頒布的經濟宏觀調控中都涵蓋了分配制度的相關知識,把分配制度提在了重要餓的發展位置,在進行經濟體制與經濟制度改革的發展過程中都圍繞了分配制度進行,以此為切入點。
3.2新時期經濟制度改革過程中的福利制度改革
經濟福利制度體現了社會的公平與正義,與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活有著緊密的聯系,是關系到社會公平的大事。社會福利制度涵蓋了傷殘保險、醫療保險、養老保險與失業保險,是由國家或者政府出面,按照相關的經濟法律法規,以全部的社會成員為服務對象,為了提升其生活質量而建立的相關資金與服務制度。社會保障中的社會保險制度是由政府出面,借助于法律經濟政策手段,對全體社會勞動人員強制性征收的一種保險基金。在對其進行經濟體制改革的過程中尚缺乏一定的成功參考機制,目前仍舊處于逐步探索階段,在社會公平的達成上尚具有很大的上升空間。
我國經濟社會運行中的重點矛盾來源之一就是社會保障制度,主要的體現方式是貧富差距,包括農村地區與城鎮地區的發展差異以及不同地區之間的差異,在經濟發展的新時期應當充分加強對社會福利制度的改革,包括養老保險、社會福利以及養老保險等,以此充分建立健全社會保障制度,促進我國的經濟制度改革。
3.十九大報告中對于經濟制度改革的啟發分析
3.1十九大報告中“兩個一百年”的目標導向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對已經取得的經濟成就進行了整體回顧性地總結與分析,十九大召開的主題是“決勝與追夢”,開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新時代。為中國的經濟發展提出了目標導向,提出了兩個一百年的發展目標,到2020年小康社會建設的第一個一百年目標,實現經濟更加發展、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民主更加健全、人民生活更加殷實以及社會更加和諧的目標。再經過三十年的奮斗,在2049年新中國成立一百年之際,基本實現現代化。
3.2十九大報告中社會發展的系統平衡論述
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經濟發展應當注重系統平衡,充分解決經濟增長過程中產生的不平衡問題,把對不平衡進行調整的時間與程度控制在一定的限度之內。在十九大報告中全面分析了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為此應當在促進經濟高速增長與充分發展的同時,充分解決其發展過程中產生的不平衡問題。
十九大報告指出,目前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與不平衡不充分之間產生的矛盾。因此根據十九大報告分析,在下一步的發展過程中應當切實解決發展的不平衡與不充分的問題,既要保證經濟發展的質量與效益,同時也應當在生態、經濟、文化、社會與政治等方面上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需要,從而促進社會的全面發展與全面進步。 為此在進行經濟制度與經濟體制改革的過程中應當充分發揮科學技術的作用,建立現代經濟體系。現代經濟體系指的是能夠實現經濟發展的功能比較齊全的綜合體。根據十九大的分析報告,目前我國的經濟發展已經從過去的高速增長階段,向著優化經濟結構、轉換經濟增長動力與發展方式的重要時期,為了充分滿足這一發展要求實現我國經濟發展的戰略目標應當充分建立并實行現代經濟制度。
3.3十九大報告中的聯動開放論述
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了聯動開放的經濟發展理念,這與經濟發展的內在要求以及經濟全球化中我國扮演的角色有關。根據現代經濟的發展需要,在經濟全球化的發展過程中企業應當對于自身資源與比較優勢進行充分利用,通過內外聯動的進行來實現項目共贏。根據項目、倡議以及戰略的三位一體的聯動要求,我國提出了“一帶一路”的發展戰略,“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為我國與沿線周邊國家的經濟聯系搭建了有效的橋梁,是國家對外開放政策的具體實施,符合經濟發展的科學規律。
4.結束語
經濟制度對于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用,在新時期的時代背景下,面對經濟發展過程中的新要素應當對經濟制度與經濟體制進行積極研究、探索與深化改革,從而為經濟發展提供總體指導與布局。黨的十九大對中國社會發展進行了總體回顧與總結,并對經濟發展提出了重要的發展指導,為我國經濟制度改革指明了方向。
參考文獻:
[1]于莉莉.基于新制度經濟學下政府部門預算支出管理制度改革路徑分析[J].經貿實踐,2017(4).
[2]張賀全.新形勢下國有企業薪酬體制改革[J].人民論壇,2014(17):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