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杰鋒
摘 要:農村留守兒童因為缺少父母的關愛和教育,其行為習慣和思想道德容易出現問題,作為教育工作者,在幫教過程中,我通過培養他們的集體意識和責任心,規范他們的作息時間,提高自我約束力;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積極性,增強自信心,并搭建起家校共育的橋梁等策略,為留守兒童們撐起一片愛的晴天。
關鍵詞:留守兒童;幫教;策略
留守兒童是我國經濟發展形勢下出現的一群特殊群體,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留守兒童的數量有逐年增長的趨勢。農村地區,許多父母為了掙錢養家,選擇到經濟比較發達的地區工作,而導致孩子被“留守”在家,由爺爺、奶奶在家看管。由于隔代教育,留守兒童在行為習慣方面出現的問題越來越多,留守兒童輟學問題是有發生,給社會帶來了一系列的安全隱患。
本學年,在我任教的班級中,一共有8名留守兒童,他們當中有4名學習成績一般,學習比較懶散,沒有學習目的和計劃,經常有不完成作業的習慣,因而成績進步不大。其中有3名存在學習困難,上課無法專心聽講,并經常打擾同學的學習。有1名存在經常逃學、請假頻密現象。常言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健康成長起到學校教育無法代替的作用。但留守兒童大多數都是由祖父母或者是外祖父母,甚至是其他親戚照顧。由于監護人大多年老體衰,文化程度低,無法輔導孩子的學習,難以承擔起對孩子的教育責任,往往是重“養”而不重“教”,放任孩子自由發展。由于缺乏良好的指引,很多留守兒童不會合理地分配自己的作息時間,久而久之,養成不良的行為習慣,嚴重影響了他們的健康成長。作為副班主任,為了及時挽救這些孩子,我制定了一系列關愛留守兒童的教育措施,并在幫教過程中通過實施以下教育策略,收到初步成效。
1 培養集體主義意識,增強責任心
培養孩子集體主義精神,可以讓他們增強對家庭、對他人、對社會的責任感。留守兒童普遍集體意識薄弱,因此,在幫教過程中,我給班上每一位留守兒童安排一份為班集體服務的“工作”,一步步引導他們參與到班管理工作中去。例如:小劉和小謝負責管好班級的圖書角的圖書借閱工作,小張和小李負責班級的門窗等后勤,小許和小林負責清潔講臺等。雖然在工作的初期,他們的表現不夠主動和理想,但是在我的不斷鼓勵下,一個學期下來,這些留守兒童已經能夠把自己的份內工作管理得井井有條,受到同學們的認可和贊賞,而他們也因此逐漸建立起集體意識和責任心,更加熱愛班集體,樂于為集體做事。
2 規范作息時間,提高自我約束力
留守兒童們因為缺乏父母的監管,加上孩子普遍存在自我約束力差的特點,回到家后,他們無法合理安排作息時間,所以一部分留守兒童容易迷上網絡游戲,并養成不依時完成家庭作業的壞習慣。這是讓老師們最頭疼的事。
我班小林的父母常年在外工作,家里只有年邁的爺爺跟他一起生活。小林自三年級起就迷上了網絡游戲,上學期,自從他沉迷于玩“王者榮耀”后,所有的家庭作業都拋之腦后,由于睡眠不足,上課還經常睡覺,無論老師怎樣批評和教育他,他依然無法戒掉“網癮”。得知他的情況后,我馬上采取教育措施。首先,我在班上開展了“文明上網,健康生活”的主題班會課,班會課上組織學生代表對網絡游戲的利與弊做了正方和反方的辯論,我也趁機邀請小林分享他對網絡游戲的看法,小林不禁津津樂道,我馬上從旁引導說:“沒錯,游戲可以娛樂我們的生活,但是我們要當游戲的主人,不能讓游戲把我們控制住,影響我們的學習和生活,只要我們學會文明上網,我們的生活才會健康。”接著,我通過圖片和例子列舉了沉迷網游的危害,同學們都紛紛表示要文明上網,戒掉網癮,小林也不好意思地表示他也會努力戒掉網游。然后,我讓小林做了一張合理的作息時間表貼在房間,放學回家后,盡量按照表上的時間完成各項活動。我還要求小林每次想玩網游時,先拿起我借給他看的圖書讀一讀。很快他就被那些有趣的課外書吸引住了,不知不覺地戒掉了網癮,也學會了合理安排作息時間,作業也依時完成了,因為保證了睡眠時間,上課不再打噸,成績也逐漸進步了。
當孩子無法約束自己的時候,教育者要想辦法給孩子一個框架,規范他們的作息時間。對于沉迷于網絡的留守兒童,教師應與孩子的監護人一起嚴格控制孩子的上網時間,鼓勵孩子多參加有意義的課外活動,讀有益的課外書等。只有正確指引孩子合理安排作息時間,并及時表揚其進步,才能一步步提高他們的自我約束力。
3 從興趣入手,提高學習積極性,增強自信心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留守兒童因為缺乏家長的關愛和肯定,對學習不重視,提不起興趣,自控能力普遍比較差。有些孩子因為成績差,感到自卑,引發了更加多尖銳的問題。作為教師,首先,我們要設計內容豐富、有吸引力的課堂教學活動,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課堂上可以開展分組比賽、小組討論、角色扮演等活動,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另外,每次上課,我都會特別關注班上的留守兒童們,如果發現他們上課“開小差”,我馬上會想辦法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并及時表揚專心聽講和積極舉手發言的孩子,增強他們的自信心。
提高留守兒童的學習積極性,有助于提高他們的整體素質,促進其身心健康發展。也可以防止留守兒童由于過早輟學,而引發的一系列社會問題和安全隱患。學習興趣的培養和良好的學習習慣養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為人師者,要有“水滴石穿”般執著的堅持,才會收到成效。
4 搭建家校共育的橋梁
由于親情的缺失,留守兒童除了行為習慣出現問題,心理也特別容易出現問題。許多留守兒童性格比較孤僻、不善于表達內心的真實想法。學校應該跟留守兒童的父母積極溝通,建議其父母應多點以電話、書信的方式跟自己的子女溝通,多點了解孩子的學習、生活情況。上學期,我在我幫教的留守兒童當中組織開展了“溝通燃點親情”活動,活動中孩子可以跟父母互發短信,談自己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有意義的事情,或者說說自己的學習情況、問候父母等,以此渠道架起相互溝通的橋梁,點燃起日漸缺失的親情。
經過一個學年的努力,經我幫教的留守兒童在思想道德修養、行為習慣和學習上均有了較大的提高,我感到十分欣慰。留守兒童是一群需要社會、學校、家庭共同關注的特殊群體。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要積極搭建家校共育的橋梁,為他們撐起一片愛的晴天,讓他們健康、快樂地成長!
參考文獻
[1]劉漢清.關于“留守孩子”教育問題的思考[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06,(4).
[2]張毅.淺談小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的培養[J].新課程(教育學術版),2007,(S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