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識字是語文的基礎,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識字教學是個重點。在識字教學中我們應該充分考慮低年級學生的特點,采用多種形式,突出識字的“趣”與“樂”,使學生真正喜歡上漢字,感受到識字的樂趣。
關鍵詞:識字教學;趣;樂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實施建議指出:“教材要注重繼承與弘揚中華民族傳統優秀文化。”漢字,是中華上下五千年優秀文化的瑰寶之一,以其獨特的魅力,閃爍著智慧的光芒。獨特的方塊漢字,是有著鮮活生命力的物體,是中華文明延續的載體。它蘊藏著豐富的審美和詩意,有著深厚的文化意蘊和魅力。學好漢字,是作為一名中國人最基本的技能。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階段目標明確指出,第一學段(1~2年級)要讓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學習識字的愿望”。識字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學生有了一定的識字量,是學好語文的基礎。在識字教學中我們應該充分考慮低年級學生的特點,采用多種形式,突出識字的“趣”與“樂”,使學生真正喜歡上漢字,感受到識字的樂趣。
一、 開展游戲,在情境中識字
低年級學生好動,集中注意力的時間短,一節課有效注意的時間僅二十分鐘左右。因此要創設情境、營造富有吸引力的學習氛圍,從而調動學生注意力。愛玩游戲是孩子的天性,針對教材內容把游戲引入課堂讓孩子們感受到識字的“趣”。
(一) 貼蘋果。如在鞏固“破、坡、波、疲、跛、披”等字形相似的生字教學中,我與學生一起做“貼蘋果”的游戲。首先由一個學生將寫有生字的蘋果卡片一一送到同學手中,其他學生拍手念兒歌。等卡片送完后,我再讀生字,學生逐個將生字卡片貼在黑板的蘋果樹上,再領大家讀一遍。卡片貼完后,再將每個生字的異同點比較一下。最后將所有卡片送給答對的同學。這種方法既可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又可調動學生識字的積極性。
(二) 猜字謎。低年級學生特別喜歡“猜謎”,漢字很多是象形字,根據這一特點,我編了很多字謎。如“門里有個口——問、門里關一人——閃、門里種太陽——間、門里種小樹——閑”。在輕松的一問一答中學生已將四個門字框的生字熟練掌握。再如:什么字,兩個口?(回或呂)什么字,三個口?(品)什么字,四個口?(田)什么字,五個口?(吾),這種形象又有趣的字謎游戲很受學生的喜歡,在這愉快的互動中識字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 編兒歌。快樂的歌聲可以活躍課堂氣氛,讓枯燥的識字有滋有味。“六”字可編成:兩只螞蟻抬根棍,一只螞蟻棍上困。“蒜”字可編成:二小二小,頭上長草。“畫”字可編成:一個豆腐切成四塊,放在鍋底蓋上蓋。編兒歌,不但讓學生眉開眼笑,喜聞樂見,又豐富了語言,鍛煉了思維。
(四) 找規律。看誰找得準,找得快。我將寫有“蟲、月、口、木”等偏旁的紅花貼在黑板上,然后把與之相關的另一半綠葉分給十六個同學。讓他們根據偏旁的特點進行“紅花綠葉配”,很快學生就將十六個生字拼成了。之后再讓學生說說拼字的方法,學生爭先恐后發言:凡與昆蟲有關一般都有“蟲”,與人體器官名稱有關一般都有“月”,與嘴有關一般都有“口”,與樹有關一般都有“木”。這時也可趁熱打鐵,鼓勵學生看誰能模仿上面方法給生字編規律。頓時同學們七嘴八舌:凡與動手有關的生字幾乎都有“扌”,如打、拍、提、捉等,與水有關的生字一般都帶有“氵”,如江、河、湖、海等。給生字找規律既鞏固了字形教學又增加了識字的趣味性。
二、 活化教材,在直觀中識字
孩子對新鮮有趣的東西都特別感興趣,教學中,我會把新奇、漂亮的教具帶進課堂,讓孩子感覺到識字的“樂”。
如,認識“上、中、下”三個生字時,我特意找來一個外觀美麗的木盒子,在盒子的上層放一個布娃娃,中間放一個蘋果,下面放一個乒乓球。當我剛亮出木盒時,同學們興奮地叫了起來,注意力一下就集中在木盒上。我先讓學生上臺打開盒子看看里面裝什么,再請學生用完整的話說說:××在上,××在中,××在下。學生紛紛踴躍發言。鞏固生字時,我打亂玩具位置,并進行說話訓練,學生都能準確應用“上、中、下”回答,本來很抽象的方位詞,學生都能感性地認識并掌握。
在教學顏色詞時,采用畫簡筆畫的方式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讓抽象的內容直觀形象化。
三、 開展活動,在競賽中識字
低年級學生好表現自己,好勝心也很強,“競賽”無疑是進一步激發識字興趣的有效途徑,給我們帶來精彩紛呈的“樂”。
(一) 生字開花,如在黑板上畫上四朵花兒并分別寫上“校、彩”等生字,每個生字由兩個學生在花瓣上填上詞語。比一比看誰的花兒開得最美。然后再由獲勝的學生領讀詞語一遍。
(二) 詞語接龍,看誰接得又對又長。這種游戲也是在考查學生的反應能力及詞匯的積累。開始我用一個字要求學生接詞,然后由學生出題。如“畫—畫家—家庭—庭院—院子—子女—女兒……”如果哪個同學被卡住了就得背一首兒歌或古詩。通過這種方法可以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去掌握和積累詞語,也鍛煉了學生思維的敏捷性。
四、 聯系生活,在交流中識字
漢字的形成取之于生活,每個漢字都煥發著生命。如“笑”多像人瞇起雙眼。“哭”多像人緊鎖雙眉掉眼淚。因此,在漢字教學中,應該拓展更多的學習空間,引導學生在生活中識字,讓他們體會到生活處處有語文,進一步感受識字的“趣”。
校園中有各種宣傳欄,上面有許多名人名言、小學生守則、法制之窗等欄目。我常常鼓勵學生到校園里走走、看看、讀讀、認認,提高學生主動識字的積極性。為了進一步推廣規范漢字書寫,我們還成立了“啄木鳥”小團隊,這個團隊的職責主要是尋找校園的“錯別字”,并進行診斷糾正。
社會生活也是識字的廣闊天地。生活中我們會遇到各種包裝、廣告、雜志、標牌等,上面有許多漢字。我要求學生認真去收集學習這些漢字,并摘錄在“識字加油站”里。過一段時間大家一起交流,展示自己的成果,使學生感受到自主識字的成就感。
識字是語文的基礎,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識字教學是個重點。識字教學方法要“巧”,才能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平臺,讓學生感受到識字的“趣”與“樂”,從老師“要我學”轉變為“我想學”。
參考文獻:
[1]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最新修訂版)[M].
[2] 滄浪.漢字的魅力[M].中國婦女出版社,2010.
作者簡介:康麗清,福建省漳州市,漳州臺商投資區角美第二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