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語文教師既要掌握激勵教學方法和手段,更要在教學中樹立正確的激勵教育理念,進而幫助學生提高語文自主學習的習慣與能力。善用課文內容、關注個體差異以及重視集體榮譽可以對普通學生進行有效激勵。對于后進生的激勵需要給予特別的關注,應重視他們的轉化潛力,在建立平等師生關系的基礎上對他們進行長久的激勵教育。
關鍵詞:初中語文;激勵教育;好老師;普通學生;后進生
習總書記曾強調:“一個人遇到好老師是人生的幸運,一個學校擁有好老師是學校的光榮,一個民族源源不斷涌現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師則是民族的希望。”那么,如何做一名好老師呢?好老師需要學會激發學生的內動力,筆者結合自己多年的從教經驗,談談激勵教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針對性運用。
一、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樹立激勵教育理念
(一) 激勵教育的基本內涵
激勵教育是心理學和管理學中的激勵理論在教育實踐中的一種具體應用。它是指教師通過各種作為外部誘因的激勵性教育行為,適度給學生施加正向強化刺激,在滿足正當心理需求的基礎上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使學生把教育要求內化為個體自覺行動的過程。
(二) 激勵教育理念下的學生成長
激勵教育的理論基點是現實社會中不斷實踐著的人,它的價值旨歸是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這種激勵教育強調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他們的發展動機,挖掘他們的個人潛能。因此,教師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適當采用激勵教育,為學生營造一種能獲得成功體驗的教學環境,不僅可以增進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和能力,而且能夠幫助學生克服畏難情緒和受挫心理,提高其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養成良好的語文自主學習習慣。
(三) 激勵教育理念中的教師素養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實施激勵教學,需要教師掌握激勵教育的基本理論和操作技巧,革除傳統應試教育下的“棍棒管教”思想,堅持以素質教育為基本導向,靈活采用各種有效激勵的教育教學方法,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成長創造良好條件。一方面,教師需要具備很好的親和力。教師只有做到態度友善、對待學生熱情、耐心及寬容,才能帶領同學們一起“玩轉”課堂,“玩好”學習,正所謂親其師才能信其道。另一方面,教師需要具備營造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的能力。文學即人學,風趣幽默的評價能使學生化解緊張感,豐富多彩的教學語言能使學生投入最大的學習熱情。
二、 初中語文教師針對普通學生的激勵教育
(一) 要善于運用課文的相關內容進行激勵
語文教師的任務絕不是拿著薄薄的教科書照本宣科,而是要對其注入生活中厚重的素材,并旁征博引,把語言的藝術、文學的風韻、為人的信念和處世的道理精彩展現給學生,讓他們真正有所收獲。筆者在教授《永久的生命》一文時,告訴學生要懂得生命的珍貴,要在有限的時間里實現永恒的價值;在教授《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一文時,與學生共同感受中國人憂患生存、認真謹慎的生活態度。
(二) 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進行激勵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規定:“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個體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初中學生正處在一個人生發展的關鍵時期,像一個“小大人”,他們既有強烈的自主性要求,又要特別需要教師的教育和引導。語文教師在平時要關注每個學生的優點,針對每個具體的學生,靈活采用諸如目標激勵、物質激勵、語言激勵、榜樣激勵等多種激勵策略。
(三) 要關注學生的集體榮譽進行激勵
在安排具體的學習任務中,教師調動學生榮辱與共、相互協作的激勵策略顯得尤為重要。筆者曾經向學生多次講述木桶定律,以期鼓勵他們因集體榮譽而努力學習。在哲理故事的講解中,同學們都感受到自己平等重要的地位,每個人都集中精神全心投入學習中。集體性的激勵措施有多種,如進行同年級、班級間的評比,展開本班級內的小組成果展示、小組比賽、男生女生比賽和師生比賽等。激勵性的評價也應該靈活多樣,可以是語文教師評價,也可以是其他小組代表評價,還可以是單個學生自評。
三、 初中語文教師針對后進生的激勵教育
(一) 要重視后進生的轉化潛力
語文教學不僅要面對全體學生,而且還要特別關注后進生。通常而言,“后進生”被視為“差生”,他們是在學習和思想表現方面相對落后于一般同學的學生。不過,激勵教育認為,語文教師應該運用優勢視角和長遠眼光看待他們的發展,樹立后進生完全可以實現轉化的理念和信心,善于挖掘他們身上的潛能和閃光點,并發揚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的精神,讓他們在感化中獲得成長。
(二) 要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
后進生的自尊心一般很強,嚴厲的批評和簡單的說教不但難以實現教學目標,而且容易讓他們產生逆反心理,抗拒學習、憎恨老師。因而,語文教師與后進生之間應該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這是語文教師幫助后進生轉化的持久保障。教師需要放下身段,時刻關心后進生,充分信任后進生,并與之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唯有如此,后進生才能消除對教師的抗拒與逆反心理,才能誠服教師的言傳與身教。
(三) 要對后進生進行長久激勵
雖然后進生具有轉化的潛力,但是改變不是一蹴而就的。這就需要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堅持“不拋棄、不放棄”的基本原則,給予后進生持之以恒的關注與激勵。大部分的后進生都有自卑的心態,教師應該用愛融化他們厚厚的心墻。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筆者會抓住他們微弱的閃光點,進行激勵性的表揚。在課堂上,會給他們勇敢的發言投去一個肯定的眼神;在作業批改中,會毫不吝嗇地用紅筆寫上夸獎的話語。通過各種形式的激勵,讓后進生有了明顯的進步。
參考文獻:
[1] 天津市紅橋區教育局.教育激勵[J].教育改革,1996(5).
[2] 潘永興,柳海民.激勵教育的理論闡釋[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3).
[3] 劉杰.后進生心理分析及不救措施[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2(1).
作者簡介:陳媛媛,安徽省安慶市,懷寧縣石鏡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