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區域認知能力即對地理區域的一種認識、問題的分析和解釋能力,是學生地理核心素養的重要內容。在區域認知能力培養和提升的過程中,應對學生進行一定的引導和啟發。本文從判定位置,建構認知結構;描述特征,抓住主要因素;多元比較,認識相互聯系三個方面進行闡述,意在通過有意向的培養,全面發展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
關鍵詞:區域認知;核心素養;地理特征;多元比較
對區域的認知和判斷有助于學生對地理知識點的理解,在對學生進行地理知識的講解時,我們可以結合地域特點,幫助學生判定地理位置,在學生的思維中搭建地理知識框架,學生從學到的知識點中理解和判斷,對此提升自身的認知。
一、 判定位置,建構認知結構
地理知識點大多與區域有關,很多的地理內容都離不開地區的季節、位置等客觀條件,從理性分析這個角度上來說,這些地理變化規律有助于學生建構正確的地理認知結構。在教學中,我經常會和學生一起觀察和總結,讓學生逐漸了解不同的位置的地域特色,學生在進行知識點的學習和領會時,會自主地對知識點進行位置判斷,進而建立一個系統性的地理認知結構,增強自身的地理認知能力。
比如,講解“地理環境的差異性”這部分內容時,從教材描述的內容中,我們可以了解到節課內容的難點是陸地環境的地域分異規律。針對地域分異規律的講解,我沒有像以往那樣,直接進行講解,而是先對學生進行提問:“同學們,我們已經了解到,地域環境是一個整體,其中各地區又存在著各自的地域差異,那么我們在判斷地域位置時,可以依據哪些因素呢?”“氣溫”“土壤”“植被特征”學生們紛紛回答到。從學生的回答中,我們可以看出,學生對這部分內容掌握得比較清晰。課上我順勢而導,與學生進行了互動,我說一些植被或者氣候的特征,學生進行位置的判定,根據描述,學生定位在某個自然帶。在不斷地練習中,學生形成一行的結構認知,對這部分的地理內容掌握得更加透徹。
學生在地理區域學習的過程中,會接觸到各類不同的區域,包括氣候區、地形區等,面對每一類區域類型,我們要注意讓學生自己分析和總結,抓住其中的規律,這樣的方式會讓學生的印象更加深刻,在學習中也更加自主,提升自身的認知意識。
二、 描述特征,抓住主要因素
不同的區域有不同的特征,學生在了解和記憶時,要準確抓住這些地區的特征,在描述的過程中,學生能夠根據所提供的某些信息,進行區域空間定位,并且進行相應其他特點的描述,這就是學生所要掌握的真正本領。為了增強學生對地理定位的能力,我經常會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學會利用經緯線來確定準確位置,從位置中判斷地理的緯度范圍,進而對緯度所對應的地帶有一定的判斷,相當于在學生的大腦中安裝了一個“GPS”。
比如,在講解“農業生產與地理環境”這部分內容時,這部分內容的重點是學生要了解和掌握農業生產與地理環境之間的關系,能夠簡單地分析農業區位因素,針對農業區位因素的變化而進行地域特點的分析。在課堂上,我引導學生對農業地域的特點進行關注,通過時政新聞,講述國家鼓勵農民種糧的新政策,并且引發學生思考:“農民總量的主要制約條件有哪些?”學生在思考的同時,我又對學生進行進一步的提示:“大家可以從影響農業生產的因素來回答。”當學生回答正確后,我繼續提問“大家能描述一下什么樣的地區適合各類水果的種植和生產嗎?”“光照條件良好的地區。”學生回答到,“那么這類地區有哪些特點呢?”我繼續提問。通過這樣一問一答的形式,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一邊思考一邊總結,針對農林、牧業的種植條件和種植環境,對地域特點進行歸納和概括,并且根據當地的產業特點,準確地描述地域特點。
地理特征的描述要有一定的主次層次,學生對特征的掌握也要注意這些層次內容,要在學生學習的基礎上,在引導時就從某一順序進行進行地理特征的描述,學生的思想中會逐漸形成一個地理位置的框架,在具體的區域特征定位時也會更加節省時間。
三、 多元比較,認識相互聯系
地理認知能力包含對區域問題的一種分析和解釋,屬于理性思維的一個方面。在學生進行推理和解釋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對學生進行一定的引導。而單純地對地理位置或者特征進行描述會容易導致學生的思路混亂。通過多元化的比較,能讓學生在不同之處理解其中的內涵,在相同的內容上掌握相互間的聯系,用這樣的方式幫助學生在地理的學習中融會貫通,提升學習效果。
比如,講解“工業生產與地理環境”這部分內容時,這是學生接觸產業活動與地理環境之間的關系的第二個重要內容。在講解這部分內容時,我沒有直接進行講解,而是一邊描述,一邊比較,我將前一節的“農業生產與地理環境”與這節課的地理環境進行比較,分別從地域特征、位置以及相互間的關系入手。學生從比較中可以了解地域的特征和環境優勢,在“主導區位因素”方面,我們將飲料制造工業與水果種植農業相比較,從地域的特點對行業的發展進行系統的分析。制作相應的表格,讓學生更加清晰的掌握。
比較的方法更加直觀地將地域差異展現在學生面前,學生在比較之中會對各個地區的地理特點理解得更加透徹。在學生的思維意識中,比較的方式能夠更加清晰化,對原有的地理知識和區域結構有強化認知的效果,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地理認知能力。
區域認知能力的教學對學生的地理整體學習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當代的核心素養下,對于地理教師而言,我們通常會通過教材中的知識內容,引導學生掌握基本區域內容和區域特征,進而提升學科的學習效果。用區域認知來建構學生的地理思維,打造從“學科教學”走向“學科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提升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 孫亞楠.核心素養視域下區域認知能力的培養[J].新課程,2017(11).
[2] 侯超文.淺談高中地理核心素養的認知與培養[J].教育科學,2016(8).
作者簡介:張晏華,云南省曲靖市,會澤縣茚旺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