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陶行知先生說:“與其把學生當天津鴨兒添入一些零碎知識,不如給他們幾把鎖匙,使他們可以自動去開發文化的金庫和宇宙之寶藏。”而幼兒園區域活動,給幼兒構建了這樣一個獨立、自主地去探索的平臺,它給孩子提供了較多自我表現機會,激發孩子的探究動機,產生自豪感、自信心,從而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本文結合實際分析了運用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念,來構建生態式區域的具體方法。
關鍵詞:陶行知思想;幼兒教育;生活化
我園以綠色為主基調,逐步形成了“綠色婁園”的辦園特色,并結合我園環保的特色,將自然類、紙盒類、塑料類材料滲透到主題、區域、游戲中,彰顯了個性化的班級綠色環境。但是在實際實施的過程中,我們也遇到了很多問題,例如:區域活動中材料的選擇、玩法的制定、結果的評價都圍繞著教師設定好的框架,幼兒只是被動的操作,而沒有創造性的體現。因此,在區域活動中,運用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念,來構建生態式區域。
一、 區域環境的創設與更新
(一) 區域的分割
區域的分割遵循動靜分開,適宜搭配的原則,對于這一點,我園在區域劃分上較為合理,能夠將靜態、動態、用水、不用水的區域進行劃分,但是區域空間設置的過程中,還應注意相對穩定,避免區域間的互相干擾,為此我覺得還需要增加隔斷、懸掛或裝飾物,來為幼兒營造一個相對隱蔽,不受干擾的半封閉的設置。
(二) 區域小環境創設
1. 標識——圖畫結合,明確規則
(1) 規則標識:
每一個區域都應該制定一個區域規則,這個區域規則可以包括進區規則,活動中的規則,活動后的規則,進區規則是保證每個區域保持適中的人數,這樣每位幼兒都能享受游戲的材料,否則幼兒會因為爭搶游戲材料而發生沖突。同時這個規則不是由老師制定的,而是和孩子們一起探討出來的。
小班以圖片的形式來呈現,中大班的孩子,教師可以在每個區域旁邊設計一個規則區,在這個規則區中,有老師事先準備好的一些規則,其中也有留白,這樣在游戲前,孩子們可以自由、自主的探討游戲的規則,并畫下來,貼在規則區,這樣針對不同的主題、游戲,孩子們就能制定出不一樣的規則。這樣把游戲的話語權交給幼兒,更能激發孩子對區域游戲的興趣。
(2) 材料標識:
《幼兒園自主性游戲指導策略的研究》中指出教師要將教育意圖有機地滲透到環境中,以環境對幼兒的影響來達到有效指導的目的。為此在區域柜子上用圖標來標識,幫助幼兒對材料辨別、分類、整理。
2. 情景布置——烘托游戲氛圍
陶行知先生說過:“生活即教育。”在班級環境的創設中,各班可以根據自身的特色,打造屬于每個班的環境氛圍。我園每個年齡段都有屬于自己的生活中較為常見的材料,小班的報紙、紙盒、紙箱等,中班的塑料瓶、塑料管、塑料袋,大班的果殼類、貝殼類材料等等。
3. 人數控制——培養幼兒自主管理能力
為了游戲更好地順利開展,在區域創設中,可以通過圖標、座位等來進行暗示,控制進區人數。
例如在我園,小班的孩子對可愛的卡通圖案較為感興趣,我們就在地上、墻上用小腳印、小蝴蝶等等的圖案來進行暗示。中大班的孩子能力強一些,就可以讓他們自己討論、畫上自己喜歡的圖案,作為控制進區人數的暗示。
4. 立體化——激發參與程度
在區域活動中,老師們往往會充分利用各個空間為孩子們提供豐富多樣的游戲環境,但是在墻面的利用上,很多都是較為平面的材料,為此我覺得可以創設些立體化的游戲環境,更能激發幼兒對游戲的積極性。
5. 作品展示——體驗成就感,激發熱情
當幼兒利用游戲材料做出了成果時,他們會產生自豪感,享受到成功的快樂,為了讓幼兒感受到這種成功的體驗,我們要充分利用班級的各個地方,展示幼兒的作品,引導幼兒體驗成就感,激發對游戲的熱情。
二、 區域活動游戲化材料的投放與使用
(一) 符合現階段的年齡認知水平
區域活動要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體現層次性以滿足幼兒的個體差異。為此在區域中,我們還應多投放一些半成品材料,供幼兒選擇。
例如在中班美工區《漂亮的花》中,我們提供了紙杯、顏料、剪刀等。但是在實際操作的時候,很多孩子對于剪刀,不太會使用,剪了幾下不是歪歪扭扭,就是把花瓣剪斷了,剪著剪著就不高興剪了,為此在經過和孩子們的討論后,我們決定投放三種規格的紙杯,第一種是完整的紙杯,第二種是請孩子們事先在紙杯上畫好線條,只要沿著線條剪下來就行,第三種是已經剪好的紙杯,對于不同能力差異的孩子,就可以有針對性的選擇適合自己的材料,進行游戲。
(二) 依據幼兒的需要和興趣投放材料
陶行知說過:“當教師把每一個學生都理解為他是一個具有個人特點的、具有自己的志向、自己的智慧和性格結構的人的時候,這樣的理解才能有助于教師去熱愛兒童和尊重兒童。”為此,我們在生活中一直和孩子們交流、討論,只有知道了孩子們的興趣所在,才能為他們提供適合他們的游戲材料。
例如:在區域活動中我設計了幼兒在區域中的自我評價表格,用標記的形式讓幼兒記錄每天進區玩的內容。這樣我就可以看出來孩子們喜歡什么游戲,同時可以在區域旁邊設置一個提問箱,當孩子在某個區域出現問題或困惑時,可以記錄下來,貼在上面,別的小朋友如果有解決的辦法的話,就可以在下面幫其解答困惑,如果沒有,教師可以拿出來和孩子們一起探討。
(三) 結合主題及特色,將其與區域有機融合
以主題的核心價值為線索,從認知與能力、情感與態度、表達與表現考慮,可將教學活動延伸到區域中。同時,結合我園特色,還可以將環保的材料滲透在區域中。
三、 區域活動游戲化中的教師觀察與指導
陶行知說過:“教師不替學生說學生自己能說的話,不替學生做學生自己能做的事。”幼兒在游戲中應有自由選擇與自主決定的權力與可能。在區域中,幼兒通過與材料的互動實現學習與發展,為此我們應該把握每一份區域材料的發展價值,并了解每一份材料對幼兒可能出現的互動,為后面的觀察與指導做好準備。在區域活動中,要在意幼兒的感覺,讓幼兒覺得被關注而不是被觀察。切勿干擾幼兒活動、不了解意圖、打斷幼兒計劃。在介入前一定要先了解清楚幼兒在玩什么,怎么玩,遇到了什么問題。
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教育理論,對幼兒園區域活動的開展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借鑒、啟示、促進作用。作為教師,我們應挖掘其教育精髓,并加以實踐總結,將其更好地服務于幼兒,讓幼兒在健康快樂的環境中成長。
作者簡介:楊月凡,江蘇省昆山市,昆山高新區婁汀苑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