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日益受到關注。本文通過對核心素養的內涵相關了解,并由此提出有效培養途徑,希望可以在指導物理教學實施的過程中,促進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提升。
關鍵詞:高中物理;核心素養;內涵;培養
高中物理核心素養的內涵主要包括四個維度的界定:一是物理觀念,二是科學思維,三是科學探究,四是科學態度與責任。這不僅從學科本身強調了對科學的追求探索精神,同時也對學生思維能力與學習能力的培養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 物理觀念
在當前的高中物理教學中,學生物理觀念的形成是一個將物理知識內化的過程,無論是對于物質觀念,還是能量觀念,都能從客觀角度出發進行概括與總結。無論是對于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汽車打滑、用電安全等問題,還是對于智能機器人與航天運載火箭的發射,都能在物理觀念的形成中進行科學、合理的闡釋。例如,在學習“機械能”一章內容時,物體由靜止到運動所產生的機械運動過程所產生的機械能主要包括:動能與勢能,而能量轉化過程中一定會遵循能量守恒定律。在以往的教學中一般都是通過機械式記憶方式,讓學生進行知識的學習,而在物理觀念的引導作用下,應進行更深層次的理解,不僅應探究動能定理,還會進一步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以及對其能量轉化的方向性進行有效探討,由此形成內化觀念。而在此過程中,物理觀念卻并不是指學生對具體知識的掌握,而是在不斷地進行物理知識的提煉與升華過程中形成的思想意識,需要憑借學生進行自主思考方能獲得。
二、 科學思維
大千世界,瞬息萬變,不僅要培養學生具備科學思維,更應運用科學思維改造世界。在此過程中,高中物理更應引導學生以科學思維認識客觀事物,并在掌握其本質屬性與內在聯系的前提下,將抽象的物理知識進行科學思維方法的解讀,這也正是在進行實踐論證,以及科學推斷中培養學生創造性能力的具體體現。例如,在學習《氣體的壓強與體積的關系》一課中,可以通過引導學生觀察大自然與生活中的物理現象,如夏天自行車車胎氣為什么不能打太足?并在小組討論等教學模式中展開交流與反饋,由此既培養了他們的科學思維,還增強了他們的相互協作能力。在此過程中,科學思維的培養不是僅局限于對物理知識的掌握,更是對自然界,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進行深刻認識與剖析,由此促進其科學思維能力與創新創造能力的提升。
三、 科學探究
對于當前的高中物理教學來說,不僅廣泛地應用了信息技術,還能由此進行更多科學信息的探究,這無論是對于學生的自身發展,還是對于社會的進步發展,都至關重要。素質教育要求下,越來越重視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提升,而對于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不僅能促進其進行自主探究,更能在活動探究過程中得到進一步發展。例如,在高中物理中針對《機械能守恒定律》一課的學習中,對于運動過程來說,一定伴隨著能量的轉移或者轉化,教師常以自由落體運動來進行機械能轉換的演示推理,而在科學探究模式下,更應注重讓學生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并在進行相互協作交流與探究的過程中進行問題思考,對于平拋運動的小球,以及進行豎直上拋運動的物體等,是否都存在著機械能守恒?當然還可以通過運用法,彈簧彈力做功時,動能、勢能的轉化,而機械能總量卻保持不變。
四、 科學態度與責任
這一內容涵蓋了雙重意思,一是科學的動態發展觀,正如我們所知,牛頓的光的微粒說曾一度占據著18世紀的理論主導地位,但在此后愛因斯坦的光電效應方程中卻證實了光子也具有一定的能量,具有粒料子性,并最終達成統一共識,形成了光具有波粒二象性,通過科學本質,使學生不僅具有理論驗證的意識,更能形成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并保持持之以恒的探索精神,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關鍵。另一重意思則是指物理知識與社會、技術、環境等建立起的密切聯系,需要我們以科學的態度與社會責任感認真對待,在科技推動時代潮流發展的過程中,我們每個人的自身發展與社會發展密切相關,通過讓學生了解與掌握科技發展的價值所在,并進一步認識到和諧共生的發展方向,使之既能保持科學的生活態度與可持續發展觀,同時也能更加尊重自然,積極地保護自然生態環境。
五、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對高中物理核心素養內涵進行了解的過程中我們發現,這既需要教師保持持之以恒的精神與態度,更應在深刻理解其內涵思想之下,而展開高中物理教學的探索與研究。通過更新教育觀念,使其在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以促進學生成長為首要任務,并以核心素養為最終培養目標,實施全面的教育教學改革。
參考文獻:
[1]蔣華.基于高中物理實驗教學的學科核心素養培育探討[J].物理教學探討,2017,35(4):4-8.
[2]侯海軍,孫明西.基于物理核心素養的高中物理教學探討[J].物理教學探討,2016,34(10):39-40.
[3]聶馥玲.“物理核心素養”在高中物理學教育中何以實現[J].科學與社會,2017(3):11-14.
作者簡介:
管露露,上海市,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浦江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