鄔振宇
摘 要:如今,全球科技正在迅速發展,人工智能、物聯網、區塊鏈等新技術層出不窮,對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斷變化。中職教育是我國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技能型專業人才的重要陣地。《電工電子技術與技能》作為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有著不容忽視的重要作用,其教學內容、教學手段和方法都要緊跟時代腳步,不斷變革。
關鍵詞:電工電子;中職教育;職業技能;企業需求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8.12.187
0 引言
《電工電子技術與技能》課程是礦山機電、汽車運用與維修、機電設備安裝與維修等專業的重要專業基礎課,是學生職業技能培養過程中的關鍵一環,但也正面臨著不少問題。筆者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談談《電工電子技術與技能》教學中的一些問題,并嘗試找到一條突破創新的路徑。
1 《電工電子技術與技能》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1 實驗實訓設備落后
中職學校受規模和資金的限制,沒有充足的資金采購先進的辦學設備和儀器,且實訓設備多集中于重點專業的專業課程實訓,而《電工電子技術與技能》所使用的設備則相對陳舊、技術落后且老化比較嚴重,耗材的使用也受到限制。
1.2 理論教學與技能訓練脫節
傳統的《電工電子技術與技能》技能訓練一般是安排在理論教學之后進行的,課堂上的理論教學只是紙上談兵,學生很難有感性認識,很難想象真正的元器件是什么樣的,對不同電路產生的效果也理解不到位,導致學生學習積極性不斷降低。
1.3 很多實訓技能與企業實際需要脫節
很多教材中或實訓指導書中的技能訓練已跟不上企業發展的需要。有些是已經過時,企業根本不需要;有些是針對性不強,不能面向學生擬就業的企業培養。導致有些學生學會了不少技能,到了企業卻發現根本下不了手。
1.4 教學觀念和方法落后
在傳統教學中,教師在課堂當中占據著主導地位,而學生則被動接受教師所講授的內容。這樣的教學形式不利于學生的學習和成長。
2 關于改進《電工電子技術與技能》課程教學質量的思考與實踐
2.1 教師要改變觀念: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
中職學生自身的文化基礎較為薄弱,所以在學習過程中經常會存在理解上的問題。因此,教師應該學會鼓勵學生,要與學生建立充分的情感聯接,成為學生尊重和信賴的人,而不是高高在上的。任何學生都有著一定的特長,只有讓學生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才能為推動中職學校的長期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2.2 教師要發揮主觀能動性,親手制作簡單實用的教具
筆者在調研、學習的過程中遇到過不少優秀教師,他們都有自己親自動手,用廢舊材料制作教具的習慣,他們更看重的是教學質量、在學生心目中的自身形象和自身素質的提高。筆者在教學過程中也經常制作一些簡單的教具,收到了比較好的教學效果。此外,筆者還發現,學生對教師自制的教具比對學校購買來的教具更感興趣。
同時,也要充分利用專業課程的實訓設備,在學習專業課程之前就讓學生通過部分專業課程實訓設備去理解《電工電子技術與技能》課程的內容。這樣,在上專業課程時,學生更容易進入狀態,也更好地實現了《電工電子技術與技能》與專業課程的良好對接。
2.3 學校應重視教師素質的培養
首先學校應以“服務經濟、服務企業、服務學生”為宗旨,不定期組織教師到企業和其他學校調研,了解企業對學生技能需求的變化,學習先進的教學模式、教學手段和教學管理方法。
其次,要鼓勵教師走出校園,到企業去學習、實習,甚至兼職,讓教師把企業真正需要的技能帶回來,培養真正的“雙師型”教師,而不是只有“雙證”,卻沒有動手能力的“假雙師”。
2.4 教學方法和手段要多樣化,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1)充分發揮多媒體教學的優勢。在《電工電子技術與技能》課程中有很多抽象的概念和原理,利用多媒體課件可以幫助學生順暢地理解和記憶它們。比如,在講授三極管的放大作用時,很多學生對電流的分配和放大作用感到難以理解,但當他們看到模擬電流在輸入回路是以微小電流流動,而在輸出回路卻形成了很大的電流時,對電流的比例和流動方向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再來講分配和放大的問題,就變得容易多了。
此處,多媒體教學與仿真軟件結合,還能實現電工電子實驗的慢鏡頭播放、步驟播放等功能,既便于學生理解,又能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并提高提高實驗的安全性,保護設備和人身安全。等到學生理解比較透徹后再做實際線路的連接和通電實驗。
(2)開發網絡資源,開展“微課”。互聯網上有許多《電工電子技術與技能》教學相關的、講解精辟到位的視頻,教師可以直接引用,以彌補自身的不足,將這些資源發展成為“微課”資源。此外,在課余時間,教師也可以自行制作教學資源,根據學生具體情況,制定出相適應的教學資源。
(3)開展自主合作學習。筆者在理論學習和實訓過程中都進行了自主合作學習的實踐,取得了比較好的教學效果。讓會的學生教不會的學生,通過互幫互助完成學習,教師只是從旁引導和輔助。這樣做,既避免了有些學生不會又不好意思請教老師的問題,又使學生在探索的過程中增強了學習能力,特別是一些主動性較強的學生,自信心、管理能力、語言表達能力都得到了提升。
(4)積極開拓理實一體化教學的渠道。將大部分課堂搬到實訓室,讓理論學習以實驗或實物為切入點。同時安排學生到企業實習,利用企業的實踐優勢培養學生。
2.5 積極開展訂單培養
與企業進行長期深入的校企合作,為企業培養符合需求的人才。同時能從企業獲取更貼近需求的技能列表、技術資料和學生實習、工作的反饋信息。
3 結束語
總之,《電工電子技術與技能》學習難度較大,怎樣才能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貼近企業需求,還需要廣大教師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創新。
參考文獻:
[1]于素文.中職電工電子類專業實踐教學的思考及對策.決策與信息旬刊,2015(35).
[2]王彥.中職電子電工教學中創新能力的培養[J].考試周刊,2015,37(08):126.
[3]于博.淺析中職電工電子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設計[J].電子制作,2016(0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