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倩清
摘 要:“研學后教”的理念,就是把時間還給學生,讓問題成為中心,使過程走向成功。基于這樣的理念,小學科學課堂如何實現有效的課堂,本文以小學科學課的其中一個課型——演繹推理課展開探討。借助《骨骼、關節和肌肉》的案例研究,目前已歸納了小學科學演繹推理課各環節實施的相關策略。希望在不同的案例中實施、驗證,引發新的思考,形成更多有參考價值的素材。
關鍵詞:研學后教;演繹推理課;策略
“研學后教”的理念,就是把時間還給學生,讓問題成為中心,使過程走向成功。基于這樣的理念,小學科學課堂如何實現有效的課堂,本文以科學課的其中一個課型——演繹推理課展開探討。
演繹推理課就是以演繹推理思路作為主要學習方法的一種課型。演繹推理的邏輯形式對人的思維保持嚴密性、一貫性有著不可替代的校正作用。因此,在小學科學學習中演繹推理思維能力十分重要。那如何在小學科學演繹推理課中有效地提高小學生的演繹推理能力,筆者嘗試以《骨骼、關節和肌肉》為例進行研究。如何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演繹推理能力?
一、以熟知而不熟悉的知識作切入點
學生的事實儲備,是學生進行推理活動的“物質基礎”。所以在進行邏輯推理之前,要讓學生擁有大量的相關客觀事實。但在平時的教學實踐中,我們不難發現很多事實是可以產生研究問題,然而學生是不以為然的。如《骨骼、關節和肌肉》,課一開始,關注學生站立和坐下等平時最熟知的動作,引發同學思考動作背后的問題。課一開始,老師可以讓學生“起立”“坐下”,向同學們提示,剛才大家完成了“起和坐”的動作,作在這個動作中,你們知道是由身體的哪些部位來完成的嗎?教師讓大家來做一做這些動作。體會這些動作由大腿的骨骼,肌肉和關節共同來完成的。這樣,通過學生熟知,貼近生活的知識探索未知的領域,為下面的推理活動作好鋪墊。
二、以符合學生年齡特征的活動作設計
因此在課堂引入環節要采用體驗活動、游戲活動、問題情景等方式。不同階段的孩子就應該運用不同情境。如觀察圖片、實物展示、游戲參與、觀看電影片段、交流課前搜集的文字資料等方法,引導學生對日常生活和自然現象進行觀察,發現與科學有關的問題現象,通過思考,對問題現象作進一步的思維加工,演變為一個個具體、明確的科學問題。如在《骨骼、關節和肌肉》上課之前老師給大家看一個短片(看一段舉重的搞笑短片),探究這些都是人體能夠運動的部位由身體的哪些部位來完成的。又如,可以播放《健康歌》,學生跟著音樂跳舞,活動活動身體。
三、以學案作指引
學案,就是指研學案。學案是幫助學生學習的工具。在課前,運用學案指引學生搜集與教學內容相關的資料,使學生有一定的知識儲備,課中針對學生出現的問題進行探究,能大大提高課堂的效率。在演繹推理課中同樣適用。如《骨骼、關節和肌肉》一課,課前讓學生通過學案,查找閱讀有關于骨骼、關節和肌肉的資料。學生對于一些常用的基本知識作整體了解。如人體骨骼共有206塊、關節的作用是什么……同學們從大量的信息中發現問題:骨骼、關節和肌肉各有自己的作用,但是如何協調工作的?這樣就形成了本課學習的研學問題。可見,學案的運用對學生發現問題起到重要的作用。
四、充分利用實驗記錄單
在驗證環節,我們常常用到模擬實驗。模擬實驗關鍵在與原型接近,所以方法的指導十分重要。我們可以用操作演示法、圖示指導法等。這些方法都可以以實驗記錄單的形式呈現,為學生的學提供腳手架。
另外可以借用研學案,讓學生先進行獨立尋找方法、嘗試方法,逐步學會合理推測的方法。如《骨骼、關節和肌肉》一課的研學案設計:根據研學案閱讀材料,左上肢運動中骨骼、關節和肌肉是怎樣協調運動的記錄下來。然后再把模擬實驗后的想法又再記錄下來,通過研學案的指引,老師的點拔,反復的修正,久而久之,學生便逐步形成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形科學概念。
五、充分利用小組合作
現代創造學奠基人美國奧斯本提出一個人的力量是單薄的,一個人的思維是局限的,因此發揮團隊精神、互補互助、形成頭腦風暴,可以達到最大工作效率的能力。“研學后教”理念下倡導小組合作學習方式。而邏輯推理課注重的是邏輯判斷能力培養,所以在問題情境中,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進行思考,提出不同的問題,并對問題進行歸納、整理、分類。通過小組協作、互動,思維碰撞,學生更能提取出有研究價值的問題。
協作交流一般是以生生、師生互動為主的學習方式,它均可用到邏輯推理課各個環節。協作就是指團隊協作。對于團隊的成員來說,不僅要有個人能力,更需要有在不同的位置上各盡所能、與其他成員協調合作的能力。協作學習的方式是多樣的,如課堂討論、角色扮演、竟爭游戲、協同方式、伙伴學習等。如《骨骼、關節和肌肉》一課,經過小組討論,學生會提出邏輯性的假設:使用教師提供的自制模型(用兩塊泡沫做成的,泡沫模擬骨頭,皮筋來模擬肌肉,老師還在上面放了很多的螺絲釘,用它來模擬肌肉的生長位置。)連接1不能使關節彎曲,連接2、3、4能使關節彎曲。連接1的位置為什么不能使關節彎曲?這很可能是因為因為肌肉長在同一個骨頭上,就不能牽動骨頭使關節彎曲。肌肉根本就是不長在同一個骨頭上,才能牽動骨頭使關節彎曲。
借助《骨骼、關節和肌肉》的案例研究,目前已歸納了以上小學科學演繹推理課實施策略。希望能在小學科學課堂中實現“把時間還給學生,讓問題成為中心,使過程走向成功”的研學后教理念,能實現教學相長的理想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