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數學教學中的關鍵是學生要學的進去,教師就要使用合適的教學方法,注重實用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同時也注重學生學習方法的引導。
關鍵詞:教學方法;數學語言;學習方法
教學方法是指完成教學任務所使用的工作方法,包括教師教的方法和學生學的方法,是教與學的雙邊活動及其相互結合,包括各種各樣的具體方式和手段。
一、數學來源于現實,反過來又為實踐服務
實際問題用數學方法求解,把實際問題抽象為公式、方法,這是數學發現,或叫數學建模;用數學公式、方法解決實際問題,這是數學應用。應用在教學中,就要使學生知道所學知識從哪里來,做什么用。
如在學習線性代數時,先引進實例,通過實例分析線性代數這門課要學什么,學習目標是什么,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
比如,某三岔路口的單行線道路簡圖如圖,統計數字顯示一小時內進出A、B、C三個路口的車輛數如圖所示。試列出這一小時內每一條支路上行駛的車輛數的關系。
利用矩陣的初等行變換把矩陣變成行最簡形,從而揭示出矩陣對線性方程組的整體化處理思想,對方程組的恒等變形就是對矩陣的行或列做初等變換,把方程之間的關系對映到矩陣中來。從而逐步給出線性相關、線性無關、極大無關組、向量組的秩、基礎解系等概念,使學生知道線性代數學的是什么,解決哪類問題。
二、數學是工具學科,是對實際問題的符號化,這是數學的精髓
要掌握符號化的語言,這種符號化的語言,就是數學語言。注重用數學語言描述實際問題。
比如,變速運動的瞬時速度。
某一質點沿直線運動,規定原點、正方向和長度單位。質點于時刻[t]在直線上的位置坐標為[s],則質點的運動由某個函數[s=f(t)]所確定,則在[t0]時刻的瞬時速度為[v=f'(t0)]。
再如,邊際成本問題。
還有很多這樣的變化率模型:電流強度模型、細桿的線密度模型、邊際收入、邊際利潤、化學反應速度、平面曲線切線的斜率等等。在數學上都用導數來表示:
這就是變化率實際問題的數學符號化,即數學語言描述實際問題。在講課過程中告訴學生知識怎么產生的,學習這些知識的實用性,使學生對學習知識產生深厚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三、學生的學習方法
1.數學的特點是具有抽象性。數學的抽象是只保留量的關系和空間的形式而舍棄其它。不僅表現在概念是抽象的,而且數學方法也是抽象的,數學完全周旋于抽象概念和它們的相互關系中。數學雖然抽象,但只要我們聯系實際,培養自己的抽象思維能力,多動腦,多思考,我們就能學好數學。
2.數學具有精確性的特點。數學定義的準確,推理邏輯的嚴密,數學結論的均可爭辯。所以我們做數學題時,要掌握解題方法,重視解決數學問題的思想和技巧。
3.數學應用廣泛。華羅庚說:“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變,生物之謎,日用之繁,數學無所不在。”凡是出現“量”的地方就少不了用數學。
4.要有好的學習心態,把學習當作快樂的事,不放棄。養成好的學習習慣,上課認真聽講,要有預習和復習,勤學好問。養成做筆記的習慣,要有學習目標,一步一步走,有收獲,學生就有成就感,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就更大,使學生享受學習過程,激發學生學習的內驅力。
5.教師協助學生學習。手機、電視、網絡、數碼設備、書報都可以為學生學習提供服務。學生之間、師生之間學習合作,共同討論問題,共同分享學習樂趣。
參考文獻
[1]唐明,成敏,謝聰聰編著.大學數學與數學文化[M].科學出版社.
作者簡介
郭東陽(1965.10—),男,河北省唐山市人,本科,學士學位,唐山學院基礎部高級講師。